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式转载机说明书

带式转载机说明书

16680×1385×1515 3950 16
煤矿用带式转载机示意图
4 安装、调整
4.1 安装程序及方法 (1) 先拆去掘进机原转载部分,再根据不同机型的连接方式,将机头连接在掘进机
机尾上。 (2) 再根据该机构配套的机型,在机尾架上安装小车。当后配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或
40T 刮板输送机、DSJ65/20/2×22 型带式输送机、DSJ80/40/2×40 型带式输送机、 DSJ100/63/2×75 型带式输送机,小车轮内距分别为 630、1092、1295、1550 毫米。
D Z Q □/□/□
驱 动 功 率 kW 输 送 量 10t/h 带 宽 cm
桥式
转载用
带式转载机
1.4 配套说明 DZQ 转载机机头与掘进机连接,机尾与 40T 刮板输送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及矿
车配套。在订货时合同上务必注明配套方式。 1.5 使用环境条件
工作环境温度为-10℃~+40℃,井下空气的成分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 104 条 所规定的要求;允许在有沼气或爆炸危险的矿井中使用。 1.6 工作条件
DZQ 煤矿用带式转载机
使用说明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家庄丙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1 概述
1
1.1 产品执行标准
1
1.2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1
1.3 产品型号含义
1
1.4 配套说明
1
1.5 使用环境条件
DZQ 煤矿用带式转载机(以下简称转载机)适用于煤矿井下掘进机械化作业,是 掘进机与伸缩带式输送机之间的中继转载设备,通过该机前端与掘进机连接,后与伸缩 带式输送机衔接,保证了转载运输系统的连续性,还能减少伸缩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伸 缩循环的次数,缩短辅助工时,加快掘进速度,从而达到提高工效的目的。 1.3 产品型号含义
(5) 给料不正
(5) 视现场使用情况,尽可能使物料 卸在输送带中间位置。
(1) 输送带张紧程度不够
(1) 适当张紧输送带
(2) 滚筒上有水
(2) 必须暂时停车,然后在传动滚筒 和下股输送带之间撒上锯末或 煤粉将水吸干,处理完毕后一定 要把滚筒和下股输送带表面清 理干净,慢慢开动输送机,确认 无异状后再开车。
16
DZQ80/30/15 800 300 1.6 12.5
YDB15-1.6-500×800 15
φ500 φ270 φ89 30° 12° 12° 12° 800S 16680×1385×1515 3900
16
DZQ80/38/18.5 800 380 2 12.5
YDB18.5-2-500×800 18.5 φ500 φ270 φ89 30° 12° 12° 12° 800S
(2) 开机前,先将本机拉开至与带式输送机重合 12.5 米处。 (3) 开机时,必须先开动可伸缩带式伸缩机,后开动本机,最后开动掘进机。 (4) 停止工作时,必须先停止掘进机,待煤料全部转载完毕,方可停本机。 (5) 正常情况下,要求空载启动。并避免短时间内频繁启动。
6.故障分析与排除
序号 1 2
1
1.6 工作条件
1
2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2
2.1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2
2.2 总体结构及作用
2
2.2.1 装料部
2
2.2.2 过渡架和中间架
2
2.2.3 卸料部
2
2.2.4 支承小车
2
3 主要技术特征
3
DZQ 煤矿用带式转载输送机示意图
4
4 安装、调整
5
4.1 安装程序及方法
5
4.2 调整
5
4.2.1 初张力调整
(3) 机头和过渡架、中间架、机尾用随机所带的锥销做引介,用销轴、开口销、支 撑板、连接板将全机连接(见示意图)。机头 1 和过渡架 2 之间的连接板,上下两孔距 不等,按不同方向把合,可使机头成水平或向下 12°调整。安装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把 合方向。
(4) 最后挂上托辊组,铺设输送带,钉好带扣,检查各部安装情况,无误,将输送 带张紧,开空车试运转。 4.2 调整 4.2.1 初张力的调整
⑴因超载导致断电或电路故障 1 滚筒停转
⑵电机损坏 2 滚筒渗油 油封损坏
⑴油封磨损 3 机油渗入电机
⑵注入润滑液过多
排除方法 ⑴减少输送量,检修电路。 ⑵检修电机。 更换油封 ⑴更换油封。 ⑵使液面保持滚筒直径的高度。
8.保养和维修
(1) 在输送带运行中,严禁用铁锹或其它工具刮除粘在滚筒上的煤泥,否则易发生 重大人身事故。
5
4.2.2 输送带跑偏的调整
5
5 使用及操作
8
6 故障分析排除
8
7 电动滚筒故障分析与排除9 其他
8
1 概述
1.1 产品执行标准 本产品设计、制造执行: 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MT/T 823-2006 煤矿用带式转载机 MT 821-2006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技术条件 及其他各项有关标准。 1.2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1) 缺油
(1) 及时而适量加油
(2) 油量过多或油内有杂物
(2) 拆开换油
(3) 轴承安装不正
(3) 重新找正
3
轴承发热 (4) 轴承使用过久表面有麻痕 (4) 更换新轴承
(5) 轴承珠粒破碎内外套有裂痕 (5) 更换新轴承
(6) 滚动轴承的轴向串动太大
(6) 调整轴挡不使串动以减小轴向 推力。
YDB11-1.6-400×650 11
φ400 φ220 φ89 30° 12° 12° 12° 800S 17000×1400×1100 3000
16
DZQ80/30/11 800 300 1.6 12.5
YDB11-1.6-500×800 11
φ500 φ270 φ89 30° 12° 12° 12° 800S 16680×1385×1515 3900
功率(kw)
7.5
电动滚筒直径(mm)
φ400
改向滚筒直径(mm)
φ220
托辊直径
φ89
托辊成槽角度
30°
机头升角
12°
支撑小车水平转角
12°
纵向上下转角
12°
输送带型号
800S
外形尺寸(mm)
17000×1400×1100
总重量(kg)
3000
输送长度(m)
16
DZQ65/16/11 650 160 1.6 12.5
工作时,车轮沿输送机轨道架移动。当机器产生水平偏移时,机尾架绕轴旋转;当 机器上下起伏时,转架绕轴旋转,从而保证小车轮有效接触轨道。
3 主要技术特征
型号
DZQ65/16/7.5
输送带宽度(mm)
650
输送量(t/h)
160
输送带速度(m/s)
1.6
最大搭接长度(m)
12.5
隔爆电动滚筒型号
YDB7.5-1.6-400×650
这种掘进后配套方式保证了掘进机运输系统的连续性。 2.2 总体结构及作用
本机配伸缩式输送机使用时,总体结构由机头部、过渡架、中间架、卸料部、支承 小车等主要部件组成(见图 1)。 2.2.1 机头部
机头部由机头架、受料斗、连接部、改向滚筒、犁式清扫器及上下托辊等组成。机 架为方管桁架,机身侧面用薄钢板封合,侧架间用方管连接,组成刚性架。
(5) 如上述几种情况同时出现,则先按第一、第二种情况进行调整,仔细观察输送 带运行若干周期,并初步调整后,就较易看清输送带的运行状况,以便进一步调整输送 带跑偏。
5.使用及操作
(1) 开机前,应详细阅读电动滚筒说明书。电动滚筒出厂前未加冷却油,因此,开 机前必须按电动滚筒说明书要求,按油标指示加冷却油。检查无误,方可开机。
根据输送量和输送距离,凭经验张紧输送带,输送带张得过紧,会减少输送带的使 用寿命;输送带张得太松,又不利于输送机的正常运转。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带长会有 所变动,所以,需要经常检查输送带张力是否合适。 4.2.2 输送带跑偏的调整
(1) 输送带跑偏是输送机运转过程中不正常现象,必须通过试运转加以调整,使输 送带保持在托辊中运转。调整输送带跑偏,应在空运转时进行,首先从改向滚筒处开始, 沿着输送带运行方向先调承载段,后调回空段。
故障现象 输送带跑偏 输送带打滑
原因分析
排除方法
(1) 托辊不正
(1) 把托辊调正。
(2) 改向滚筒与尾部滚筒不平行 (2) 调节输送带跑偏这一端的改向 滚筒丝杆,张紧该侧输送带。
(3) 滚筒表面有煤泥
(3) 及时停车把滚筒上的煤泥刮下 来。
(4) 输送带接头不正
(4) 把不正的输送带接头割去重新 接,割输送带时一定要用直角尺 的一边靠紧输送带,另一边必然 与输送带的中心线垂直。
受料斗能保证有效地接收物料。为了减轻输送带所承受的冲击,布置有挂钩式 V 型 托辊。连接部可将机头直接连接在掘进机上。改向滚筒改变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回程输 送带支承在水平托辊上,并在靠近改向滚筒处安装犁式清扫器,以防止粘着物随输送带 轧进滚筒。 2.2.2 过渡架和中间架
过渡架和中间架都由机架、上、下托辊组成,长 3 米,其机架均为焊接构件,根据 用户需要,用节数变化确定整机长度。过渡架和中间架是连接受料部与卸料部的中继机 架,是承担转载运输的主要部分。 2.2.3 卸料部
(2) 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被输送物料性质,适时进行清除,保持电动滚筒的整洁。 (3) 应定期检查电滚筒内冷却液面高度,若不足半径的三分之二时,应及时补充。 电动滚筒的使用与保养,请详细阅读电动滚筒说明书。 (4) 改向滚筒如有尖叫声,说明输送带打滑,应检查输送带是否张紧。 (5) 应经常检查输送带接头,发现有受损处,应及时割除,重做时必须保证割口与 输送带中心线垂直。 (6) 机头、机尾清扫器的刮板,应及时加以检修和更换。保持刮板与输送带紧密相 贴,以确保有效清理运输系统上的积物和煤泥。 (7) 经常检查托辊是否灵活,发现有不合要求的,应及时更换。 (8) 凡设有油杯的加油点,每周应定期注入锂基润滑脂。 (9) 应及时清理影响机器正常工作或对机器有威胁的障碍物。 (10) 检修周期按各使用现场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