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xx至xx线扩能改造工程为xx至xx线扩能改造工程三汇镇(不含)(襄渝线里程K630+620)至遂宁(含)(ZDK194+600)段站前工程及相关运营生产设施,正线全长188.65Km。
本标段为ZQSG-2标段,DK30+500~DK72+700,标段线路长度约41.2Km。
主要工程项目为路基、桥涵(不含架梁,不含公路跨线桥、不含人行天桥)、隧道及明洞等站前工程(不含既有线加强部分)、生产办公房屋(含附属工程)、其它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须与站前工程同步修建的部分)、大临设施及过渡工程等。
本标段重点工程有营山西干道双线立交桥、营山站改造等。
本标段设计开工日期为2005年5月28日,2006年12月竣工。
1.2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Ⅰ级;
正线数目:双线;
限制坡度: 6‰;
最小曲线半径: 160km/h路段,一般2000m,困难160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客车SS9、动车组;货机SS4;
牵引重量: 4000t;
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1.3自然条件
1.3.1线路地理位置
本线路位于xx盆地的川中腹地。
东起襄渝铁路xx站,于襄渝铁路三汇镇站接轨,向西经渠县、营山、蓬安、南充、蓬溪、遂宁、大英、金堂等市、县,至石板滩接入成渝铁路,沿成渝铁路至xx站。
1.3.2地形地貌
本线横贯xx盆地,位于川中丘陵区,地面高程一般300~500m,相对高差20~50m。
漏米桠、万山寺一带为丘陵制高点,呈北西一南东向排列的二条脊状山梁分别为渠江、嘉陵江和涪江的分水岭。
1.3.3地质特征
本标段出露的地层以中生界红色泥岩、砂岩为主,其次是各类成因的第四系堆积层。
线路自东向西,穿越川中褶皱带,由一系列平缓、舒展的背向斜组成,轴向大致为EW或NW向,岩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1~6°,未见断层迹象。
沿线多为泥岩夹砂岩,地表覆土薄,地下水不发育。
沿线地表水、第四系土层及浅层岩石中的地下水,一般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悬浮物。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资料反映,上沙溪庙组地层中零星见石膏薄层、遂宁组及蓬莱镇组地层中均含石膏薄层或细脉,石膏受地下水淋溶作用,使地下水硫酸根离子偏高,具弱~强硫酸盐腐蚀性,且有随深度加大、石膏层数增加、侵蚀性增强的趋势,对长大深埋隧道衬砌、深基坑、深挖路堑挡护工程有一定影响。
1.3.4不良地质
⑴沿线的不良地质
以泥岩的风化剥落为主,局部有滑坡、危岩落石、岩堆、河岸坍塌发生。
沿线的特殊岩土主要包括软土、松软土和膨胀土。
(2)天然气
自三汇镇至遂宁,线路穿越川中平缓构造含油气区,地下天然气有可能沿基岩孔隙、裂隙上逸。
1.3.5气象
沿线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7.4℃,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5℃,最大冻结深度0.2m;年平均降水量950~1175mm,年最大降水量1400~1600mm,年最小降水量750~900mm,每年6~9月为雨季,集中全年降水量的70~75%;年平均蒸发量850~1050mm,冬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76~85%;常年多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1.5m/s,极大风速24m/s。
1.4线路情况
1.4.1既有线情况
xx至xx线由铁道部和xx省合资修建,于襄渝铁路三汇镇车站南端接轨,至龙潭寺接入成渝铁路,全长346.370km。
既有线为单线、内燃牵引(预留电化条件),限制坡度6‰,最小曲线半径400m。
轨道为次重型、预留重
型,有缝线路;正线铺设50kg/m、25m普通轨;除桥梁、车站道岔区外,轨枕铺设S-2型混凝土枕,道床面层多采用破碎卵石道碴。
1.4.2设计线情况
三汇镇(不含)至遂宁(含)段站前工程,为扩能改造工程,该段增建二线并改建既有线,客货共线,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160km/h。
改造后下行线线路长188.650km,上行线线路长186.309km。
上、下行合计新建地段长339.399km,利用既有线32.381km,改建既有线 3.179km;并行地段35.581km,单线绕行地段58.216km,双线绕行地段122.811km。
1.5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主要有区间路基、站场路基、桥涵、隧道、房建及给排水等工程。
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5-1。
1.6主要构造物分布
本标段主要构造物见图1.6-1:主要构造物分布示意图。
图1.6-1 主要构造物分布示意图
1.7现场条件
1.7.1交通状况
本工程位于渠县、营山县境内,沿线交通比较发达。
铁路有xx至xx 既有线,公路有渠县经小桥、营山县至蓬安县的公路自东向西穿越本标段,另外本标段跨越营山县西干道,有些乡村道路与既有铁路交叉,部分地段交通较困难,需要修筑便道。
1.7.2材料料源情况
⑴钢材、水泥: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钢材、水泥可由营山县、蓬安县采购,用汽车运输至工地。
主要工程数量表表1.5-1
⑵砂、片石、碎石:沿线均有料场,地材质量、产量均能满足工程要求,可就近组织供应。
⑶水:沿线部分地段地表水、地下水水源较丰富,可就近取用;其余地段打机井取水。
⑷电: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本标段沿线地方电源基本满足施工需要,施工期间可通过变压器接引至工程相对集中、用电量较大的工点供电,对
工点分散,用电量小的工点可采用自发电供电。
1.8工程特点及重点
1.8.1工程特点
由本标书中的“站前工程ZQSG-2标新线与既有线平面关系示意图”可以看出本标段工程特点及拟采取的对策见表1.8.1-1。
ZQSG-2标段工程特点及对策一览表表1.8.1-1
1.8.2工程重点
本标段重点工程及拟采取的对策简述见表1.8.2-1。
ZQSG-2标段工程重点及对策一览表表1.8.2-1
2施工组织总体方案
如图2-1“站前工程ZQSG-2标新线与既有线平面关系示意图”所示,先期施工桥梁和隧道工程,特别是本标段的重点工程营山西干道双线铁跨公立交桥及关键工程流江河1号双线特大桥优先安排施工;其次施工沿线的涵洞和框构箱桥,为路基连续填土创造条件;同步施工路堤土石方工程,尤其优先安排制约区间架梁的营山站和小桥站改造工程需要的路基土石方施工。
车站运营生产房屋在本标段工程竣工前的二个月建成并交钥匙,供电务安装通信、信号设备。
本标段新线与既有线关系见图2-1。
桥梁工程施工方案:
桥涵工程切实作好施工部署,组织好施工,根据工期要求,开工后全面展开施工,为按时铺轨架梁创造先决条件。
西干道立交双线大桥现浇施工,梁部施工保证下部行车安全,并做好安全防护,保证公路畅通。
线路并行地段的桥涵工程基础,视具体情况采用扣轨、锚固桩等方法加固既有线,保证施工及行车安全。
凡在水中施工的桥梁基础及下部工程,力求安排在枯水季节施工,以减少施工难度及临时工程。
既有桥涵改造工程视具体情况采用D型钢便梁、扣轨、锚固桩等方法加固既有线,保证施工及行车安全。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优先安排重点工程路段的路基土石方施工。
即优先安排控制区间架梁的下列路段路基土石方施工:
营山站站内路基土石方。
优先施工该段端路基土石方的理由是,为友邻标段实施轨道站改施工奠定基础,以便站改后运营列车在营山站走左线,腾出右线接双绕新线,进工程列车卸道碴,进架桥机架梁,进机车压道,进大机捣固。
营山站东端K61+247~K57+700段路基土石方。
优先施工该段路基土石方的理由是,为友邻标段在该段铺轨奠定基础,便于营山站xx端左线新线在K57+700接既有线;腾出右线,让铺架标段将架桥机由营山站右线驶至DK53+544望龙河右线桥和K47+245官田坝右线桥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