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杨又惹经理发火了,而且“火”得连桌子都拍散了架。
不过,这件事除了小杨和经理之外,没有旁人知道。
小杨工作的确没话说,来公司仅八个月时间居然拿下了年度销售冠军,连老员工都被远远抛在了身后,这份成绩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正如成绩好的学生容易翘尾巴,小杨的业绩出色,便也像骄傲的孔雀开屏那样,尾巴翘得高高的。
因为帮公司创造了不少的效益,公司高层对小杨也颇为看重,这样一来,他更加有些忘乎所以。
公司的某些制度与明文规定,他公然不放在眼中。
因为是跑业务,平常就自由散漫惯了。
初进公司时,因为是新人,他还不敢这般放肆,对考勤制度也是严格遵行。
现在有了突出业绩,他觉得有打破常规的资本了,于是考勤制度在他眼中也就成了一道供人参观的摆设。
他的这套想来则来、想走就走的闲云野鹤般的做派,让其他员工心中很不服气,尤其是那些克己奉公的老员工,更是看不顺眼。
可小杨自以为是有才能、有个性,完全摆出一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无所谓态度。
这也彻底激怒了人事女主管,罚单满天飞,可小杨却依然故我:罚款我交得起,这点钱,一单业务就绰绰有余。
因为不是什么大错,还够不上开除的份儿,除了罚款,人事女主管也没了别的招儿。
无奈之下,女主管只好去找经理。
经理也感到有些头疼,待在办公室苦思良久,最后决定亲自找小杨谈话。
经理刚一开口提到考勤问题,小杨马上就拿出诸多理由来封堵对方的话。
更可气的是,他还强词夺理,声称自己是在为销售部的同事争取自由,显出一副改革勇士的姿态。
他是越说越带劲,经理却是越听越安静。
小杨觉得气氛没对终于住了嘴,沉默半天的经理突然站起身,重重一拳砸在办公桌上。
怒火中烧,两眼死死地瞪着小杨。
可能是经理的力气太大,也可能是办公桌质量不过关,这一拳下去,桌子立即散架了,腿是腿板是板。
看到平常好脾气的经理被自己气成这样,小杨吓得愣住了,不知道该怎样收场。
过了一会儿,经理平静了,吩咐道:“桌子太老了,也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你下午出去转转,给我买一张新的回来。
”从走出办公室小杨就觉得经理的举止太过反常,也担心经理会择日算账,为此他想了一夜都没睡着。
第二天,经理的办公桌送来时,小杨看到经理拍桌子的地那只手用绷带缠起来了。
同事们都在猜测经理是不是喝醉了酒给摔的。
但经理对小杨依然像往常一样,对昨天的事情只字未提。
快要下班时,小杨终于觉得自己都有所表示了,于是悄悄溜进经理的办公室,向经理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惹经理生气,一定认真遵守公司制度。
管人要点解析苦肉计是《三十六计》里提出来的,是指用看似“违背常理”的自我牺牲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
从广义上来讲,苦肉计是一个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计策,无论战事还是管理都可采纳。
苦肉计的作用很大,产生的效果很明显,单从人事管理范围内来讲,苦肉计可以震慑人,也可以感动人,可以鞭策人也可以遏制人。
案例中小杨则是被经理的“苦肉计”狠狠感动了一把,而后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总是残缺的。
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员工在另一方面瑕疵可能越多,小杨是个业务能手,是能为企业创造直观效益的种子选手,但他个性放任不羁,总跟考勤制度作对。
按制度扣吧,扣少了他不在乎,如果扣到他没办法不在乎时,估计他要跳脚了。
再则,扣钱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就没有再扣的必要了。
开除他吧,他是难得的人才,虽然他迟到、旷工,却没有影响他的销售业绩。
再说他手里还有一大批客户,没了他,这批客户至少会被丢掉一半,这流失的可真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这类人中“骄子”,令企业左右为难,令管理人员爱恨交织。
人事部是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小杨公然挑衅制度的行为人事部自然不可能被容忍,但是他们也知道小杨是销售部不可或缺的人才,贸然行事会给公司带来损失,因此将这块烫手山芋丢给销售经理,也算是给销售经理一份薄面。
经理能理解人事部的难处,他又何尝不难呢?但是人事部已经把这个难题甩给他了,他就不能坐视不理。
怎样跟小杨谈呢?经理冥思苦想。
要人事部放小杨一马,小杨就必须对自己不遵守公司制度的行为表示道歉,依小杨的个性,跟他直接说肯定不行,用制度压更不行,开除他绝对不行。
“不好勉强你,只能为难我自己”,经理想到了“苦肉计”。
以他跟小杨之间的交情,“苦肉计”应该可以打动小杨,以小杨的聪明灵性,一定能从“苦肉计”中体会到经理对他的爱,以及经理的难处。
于是经理在小杨滔滔不绝时反而沉默了,经理表现满腔怒火却没把气撒向小杨。
经理被小杨气得拍坏了桌子,却没追究他的过失。
这一切都是留给小杨去思考的。
而小杨也一定能想到经理让他买桌子实则是给他时间反思,他也能从经理的表现中理解到经理所承受的压力,而这份压力是替他扛的,他也从散架的桌子、受伤的手臂中感受到上司对自己的厚爱和恨铁不成钢的切肤之痛。
细细思考之后,小杨在感动之余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因而他向经理认错并做出保证。
现代企业管理培训通常都会有一个团队凝聚力的重点训练科目。
具体的训练方法五花八门,其中有一种就是通过施用“苦肉计”,来激励受训的学员。
通常,培训师首先会尊重学员的个人选择,按其意愿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将大家分成几个竞赛小组。
每个小组又推选出一名领队的小组长。
接下来,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努力去完成各个比赛项目。
项目的设置虽然千奇百怪,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想凭一己之力则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既然是竞赛,自然会有胜有负。
胜者有荣誉,败者则要受到处罚。
培训师此时充任裁判的角色,规定每场比赛的垫底小组,由组长代表全队受罚。
输掉一次就罚小组长做二十个俯卧撑,输掉两次就罚做四十个,以此倍数递增类推。
而且裁判会事先声明,组长作为整个团队的领导,不管是不是因为组员的过错,都必须无条接受处罚,任何组员都不能代替组长受罚。
一开始,大家对培训师的话并不放在心上,只想着和几个谈得来的朋友凑成一组,一起来玩游戏。
在他们看来,这种比赛就是一种成人游戏罢了。
胖洪人长得敦实,笑起来憨厚,极具亲和力。
其他几个组的胖小伙与胖丫头,由于不被本组接纳都跑到胖洪的组里来,结果几个胖子凑成了一个小组。
为了平衡实力,培训师不得不出面调配人员,硬是将两名壮汉和两个娇小的女生分配进来。
大家知道自己的小组实力偏弱,都不想当组长去冒被罚的风险,于是一致推荐胖洪当组长。
胖洪知道大伙儿是成心想捉弄自己,但好脾气的他还是笑眯眯地接受了。
比赛就是比赛,愿赌服输。
胖人组第一回合就垫了底,没办法,胖洪只好趴在地板上,咬着牙,死撑着勉强做完了二十个俯卧撑。
大家围着他哄堂大笑,有的组员们还开玩笑:“胖洪,你可真像功夫熊猫啊”。
胖洪喘着粗气,坐在地板上半天才搭上腔:“是啊,看来真该加强锻炼了。
拜托大家,下场比赛可千万别再输了,否则可真会要了我的命。
”愿望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
终究是实力有限,胖人组第二轮再次垫底,组长胖洪也再次成为受罚观摩对象。
有组员为组长感到委曲,上前关心地问:“怎么样,行不行?不行的话,就别勉强。
”裁判很严厉地在一旁监督着:“比赛就是比赛,输了就要认罚,谁都不可以破坏比赛规矩。
你是组长,你得无条件认罚”。
胖洪笑笑点点头,俯下身开始更加痛苦的四十个俯卧撑任务。
二十个过后,胖洪身上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
做到二十五个时,胖洪一下子就累趴在了地板上,拼命地喘着气。
趴了一会儿,又起身连续做了五个,接着又倒下再爬起身来,接着做。
就这样倒下、爬起,再倒下,再爬起的反复中,胖洪终于完成了四十个俯卧撑。
此时的胖洪脸色苍白,汗流满面,整个人近乎虚脱。
组员们感动了,围着胖洪拼命鼓掌,喊道:“组长,好样的!组长,好样的!”看到胖洪又能动了,裁判宣布进入第三轮。
这一下,胖人组成员是人人奋勇,个个当先。
因为大家这次是真不想再让组长受罚了。
大家清楚,如果再输,那就不是四十个,而是八十个了。
胖洪是无论如何也做不下来的。
这会儿,大家也才突然意识到竞争是多么得残酷。
胖人小组还是输了,当场几个女生委屈得忍不住哭出了声。
男组员纷纷围住裁判,要求临时换组长。
裁判依旧是毫不通融,规矩前面已经说好,没人可以更改。
再者说组长胖洪是大家推举的,大家决定了的事,就没有理由再更换。
几个脾气暴躁的队员,差一点要和裁判急眼。
但规则是大家事先同意的,裁判并没有错。
当大家围着裁判理论的时候,厚道的胖洪已经一个人在一旁痛苦地做开了。
看到组长甘心受罚,大家无话可说。
几名男组员围到胖洪身边,也趴在地板上,陪着组长一块儿做。
一边做着,一边给组长鼓劲儿。
女组员们跪在地上一边流泪,一边数着:“三十,三十一,……”施用苦肉计,累垮组长,让组员发自内的感动,从而使得团队的力量在顷刻间进发,一发而不可收拾,正是培训师的用意所在。
苦肉计,是超越制度之外的一种情感凝聚力,它的效力是那些冷冰冰的制度条例无法企及的。
当然,这只是苦肉计的一个层面,并非一定要伤筋动骨才叫苦肉计。
前面已经说了,“苦肉计是一个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计策”,只要有所牺牲都是苦肉计。
比如下属犯了错,上司在惩戒下属的时候自己一块儿承担,甚至下属犯了错误,上司一个人承担,这些都能起到震慑或感动员工的作用。
有经验的老板绝不会每年发相同数额的年终奖,有时候甚至在临近年终时放出话来,说公司当年的效益不好,可能不发年终奖了,必要的情况下不排除采用裁员的方式来减少开支以保存企业。
等到了年终时一个员工也没裁,反而还发了年终奖。
老板说,宁可自己亏一点,掏出压箱底的私房钱也不能亏了员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挺过这关。
于是员工个个感恩戴德,庆幸自己跟了一位好老板,老板在企业最艰苦的时期也为员工着想,自己一个人承担苦难,他们来年能不好好干吗?万一真拖垮了这个企业员工们良心难安呐。
苦肉计,重在一个苦字,作为管理者用的是“苦我”的行径来弥补制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既然是讲策,很多时候“苦我”的情节就得靠管理者根据现实需要来制造。
桑主管所管理辖的策划部在过了一段清闲时光后又该投入到抢时间、争创意的紧张工作时段了。
也许大家前段时间里已经闲散惯了,个个都难以进入到工作状态,每个文案都有应付了事的嫌疑,完全达不到桑主管的要求,显然他们根本没用心思工作,仍处于度假状态。
桑主管发火了,但没用,他们索性不接受方案的修改意见了。
桑主管的顶头上司很有威信,人人都怕,如果能让他来训一训也许会有效果。
可是公司的制度规定很严格,任何人不能越级报告,上级下达命令也不能越俎代庖,如果桑主管的上司跳过直接下属去管理,不仅违背制度,老总那儿也说不过去。
最后桑主管的上司终于出马了,不过,他不是来训斥策划部的员工的,而是当着所有策划部员工的面指着桑主管的鼻子骂他交上去的策划案是垃圾,并限定他一个星期内拿三个像样的东西出来,否则就让他从策划部滚蛋。
这才是骂在主管身,痛在员工心,谁不知道那些策划案是他们写的啊策划部的员工以为这下该轮到桑主管发飙了,个个埋着头不吭声,盘算着怎样应对主管的“飞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