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高支模专项方案

(完整)高支模专项方案

惠风同庆花园(二期)T1、T2、G11~G13#楼、幼儿园及地下室工程高支模专项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南通十建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2013年9月7日高支模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1.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ZJQ08-SGJB 204-20051.7《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杜荣军著1.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9施工图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二、工程概况惠风同庆花园T1、T2、G11~G13#楼、幼儿园及地下室工程位于武汉市藏龙岛科技园梁山头村,本工程T1、T2#楼为28层剪力墙结构,G11、G12#楼为18层框架剪力墙结构,G13#楼为1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幼儿园为3层框架结构,该工程总建筑面积71791.87㎡,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124.99㎡。

主楼内地下室层高5.6米。

三、方案构思及确定(一)模板支撑形式的选择由于支模高度较高,且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施工,考虑脉冲水平推力和输送混凝土速度快所引起过载及侧压力,若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的话,因其为标准构件,受其自身宽度和每组长度的约束,对平面布置有一定限制,很难满足施工要求。

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则具有平面布置灵活、架设效率高、可形成纵横通道等特点,为了确保模板系统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撑系统采用Φ48×3.5扣件式钢管满堂红脚手架。

(二) 工程的重点及难点该工程结构高支模施工可说是工程的重点及难点,目前高支模施工方案较为成熟可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叠合梁浇筑法;二为传统的钢管支撑体系。

而本工程中,梁、板尺寸均不大,且属于低层,因此选择传统的钢管支撑体系较为适合该工程的现状。

如一次即做好支撑体系将梁、板、墙模支好后再进行砼浇筑,则单工种施工工期将较长,则存在其它工种窝工,砼浇筑时施工难度较大,柱子有偏移时较难发现、纠正。

因此,采用先支柱模至中间圈梁底,再进行柱模支好后即纠偏,捣砼至结构圈梁底处,待柱子浇完后以浇好柱身做支撑体系一部分做圈梁支撑,以便形成流水施工,各工种可穿插进行,避免窝工的情况。

本工程梁、板模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顶架的方案。

四、施工顺序施工工序大致如下:弹线→预埋柱子四角固定铁→焊接、绑扎墙柱钢筋→墙、柱筋验收→墙柱立模→柱砼浇筑(至圈梁底处)→拆除部分柱模→淋水养护→进行上部柱整体、梁板支撑体系施工及梁底模→ 柱子施工缝凿毛清理→梁板支模→梁、板钢筋绑扎→梁、板筋验收→梁、板砼浇筑→ 淋水或盖麻袋养护。

1、材料选取:满堂脚手顶架的承重架采用ø48×3.5规格钢管搭设;剪刀撑采用ø48×3.5钢管;梁侧模、底模、楼板模板均采用18mm厚九层板,小楞、立档均用50×100木枋。

大楞为钢管。

ø48×3.5钢管必须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变形等现象,否则不得使用。

2、满堂钢管架、支撑的安装:钢管架搭设采用逐列逐排和逐层搭设方法,并应随搭设剪刀撑。

满堂脚手架的立杆水平间距为900×900㎜,沿高度方向从楼面上200㎜扣结第一层水平杆,以上每隔1.6m高度扣接一层水平杆,立杆顶端最大悬臂长度不大于300㎜,梁底增设立杆@1800mm,所有水平杆均双向与立杆扣接。

钢管顶架施工搭设前必须清底弹线,清底保证底座安放线,保证立杆位置准确。

立杆每隔4跨纵、横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以45°为宜。

所有杆件连接均用扣件,扣件必须拧紧、不得松动。

3、梁、板模板的安装:该梁板模板的安装应遵循“先梁后板”、“先主梁后次梁“的原则,大楞用50×100木枋,放置在螺丝顶托上,小楞用50×100木枋垂直放置于大楞上,间距300㎜(板下间距400㎜),梁、板底模均用18mm厚九层板,放置于小楞上。

梁侧模为18mm厚九层板,梁侧立档为50×100@300木枋,并加斜撑木50×100@300,同时侧上、下各加托木板20㎜控制梁的变形。

附框架柱模板支设示意图、梁板支撑详图。

1--1注:1。

框架柱子支模前,宜先用与柱砼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在柱子基底面砌高约2cm。

2。

框架柱钢管箍应与现浇平台板满堂脚手架相连,以保证柱子的整体稳定性。

现浇柱模板支设示意图现浇柱模板支设示意图50*100mm木方横楞现浇梁板模板支设示意图五、支撑顶架验算(以B/T1、C/T1轴4-KL02(1)、4-LL11(1)梁两侧立杆为例)梁截面尺寸为300×500㎜,顶架立杆水平间距900×900㎜,该两根立杆在承载大梁荷载的同时还承载两侧各0.5m楼板荷载;根据JGJ130—2001规范第5.6.2-3顶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 o=h+2a =1.6+2×0.2 = 2m立杆长细比:λ=l o/i = 200cm/1.58cm = 126.58查JGJ130-2001规范,表附录C得稳定系数:φ = 0.417荷载:模板自重:(取0.5KN/㎡)(1+1)×0.9×0.5 = 0.9 KN顶架自重:(立杆和水平杆共37m扣件24个)37m×38.4N/m +24×15N = 1.8 KN新浇砼自重:24(0.3×0.8+2×0.1)×0.9 = 9.5 KN钢筋自重:1.5(0.3×0.8+2×0.1)×0.9 = 0.59 KN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取2KN/㎡:2×2×1.6 = 6.4 KN合计:0.9×(0.9+1.8+9.5+0.59)+1.4×6.4= 24.31KN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24.31÷2 = 12.16KN根据JGJ130-2001规范第5.3.1 N/φA≤fN/φA =13×103/0.277×489 = 96N/㎜2 ﹤f = 205N/mm2 (可)六、模板结构计算(以4-KL02(1)轴框架梁为例)该梁截面尺寸300×500㎜,梁底离楼面高5.1m,采用模板厚18mm,模板底楞木间隔300mm,侧模板立档间距300mm。

模板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如下:fc=18N/mm2(顺纹抗压)、fv=2.3N/mm2(顺纹抗剪)fm=24N/mm2(顺纹抗弯)、E=5500N/mm2(弹性模量)重力密度=7kN/m31、梁底模验算(选用18mm厚九层板)(1)、抗弯强度验算①、荷载:按《建筑施工手册.第四册》表17-81组合。

底板自重:(取0.5KN/㎡)0.5×0.15=0.075KN ①砼自重:(取24KN/m3)24×0.15×1=3.6KN ②钢筋自重:(取1.5KN/m3)1.5×0.15×1=0.225KN ③振捣砼荷载:(取2KN/㎡)2×0.15×1.2=0.36KN ④荷载组合:q=1.2×(①+②+③)+1.4×④=5.184KN/m②、抗弯承载力验算:抗弯承载力验算,底模下的楞木间距为300mm,视为一个等跨多跨连续梁,考虑木材长度有限,故按四等跨计算。

q=9 KN/m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一册》施工常用结构计算中结构静力计算表得:弯矩系数:KM=-0.121,剪力系数:KV=-0.620,挠度计算:KW=0.967。

则M=KM.ql2=-0.121×9×0.32=0.098KN.m=0.098×106N.mmÓ=M/W=M/(bh2/6)=0.098×106/(300×182/6)=6.05N/mm2(2)、抗剪强度验算: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一册》施工常用结构静力计算表得:V=Kv.ql=-0.62×9×0.3=1.674KN剪应力:τ=3V/2bh=3×1.674×103/(2×300×18)=0.47N/mm2(3)、挠度验算:荷载不包括振捣砼荷载,荷载组合:q=1.2×(①+②+③) =4.68KN/m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一册》施工常用结构静力计算表得:w=Kw.ql4/100EI=0.967×8.6×3004/(100×5500×300×183/12) =0.74mm﹤[w]=l/400=0.7 5mm (可)2、梁侧模计算:(1)、荷载计算:新浇筑砼对模板侧面的压力:取F=rcH=24×0.85=20.4 KN/m2转化为线荷载:F`=0.85×20.4=17.34KN/m2 ①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4KN/m2转化为线荷载:4×0.85=3.4 KN/m2 ②荷载组合:1.2×①+1.4×②=25.57KN/m2(2)、抗弯强度验算:仍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其KM、Kv和Kw与前述相同。

则:M=KM.ql2=-0.121×25.57×3002=278.5×103N.mmÓ=M/W=M/(bh2/6)=278.5×103/(850×182/6)=6.1N/mm2﹤fm=24 N/mm2 (可)(3)、抗剪强度计算:V=Kv.ql=-0.62×25.57×300=4.76KN剪应力:τ=3V/2bh=3×4.76×103/(2×850×18)=0.47N/mm2﹤fv=2.3N/mm2(可)(4)、挠度计算:不考虑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荷载组合:q=1.2×①=1.2×17.34=20.81 KN/mw=Kw.ql4/100EI=0.967×20.81×3004/(100×5500×850×183/12)=0.72mm﹤[w]=l/400=0.7 5mm (可)3、小楞验算:小楞采用50×100mm红松木枋,大楞采用50×100mm双红松木枋,查《建筑施工手册》“2施工常用结构计算”得红松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如下:fc=10N/mm2(顺纹抗压)fv=1.4N/mm2(顺纹抗剪)fm=13N/mm2(顺纹抗弯)E=9000N/mm2(弹性模量)①、抗弯强度验算:小楞间距为300mm,按简支梁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