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教案2鲁教版五四制_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教案2鲁教版五四制_

讨论交流
认真分析,慎于思考,畅所欲言,争相交流
巩固练习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审题
教师点拨
学生板演
点评
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安全教育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引导学生用相互关系图,归纳出碱的通性。
倾听、思考回答(有酸味)
小组讨论,形成初步设计思路。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几个学生踊跃起立阐述,并最终达成以下实验思路:需要借助指示剂把酸和碱溶液区分开。
小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大胆猜想
讨论交流
观察、描述现象
思考观察描述现象
思考总结
思考讨论交流
思考
观看
与生相联系学以致用
通过素材和实
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 、思考能力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
练习
展示本课习题
学生练习
巩固知识
布置
作业
作业
分类
作业内容
难易程度(难中易)
适宜学生(优中困)
预计完成时(分钟)
必做题
伴学

普中
15
选做题
完成练习

优生
10
教后
小记
得:
本节课我运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使得整个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容易理解。
2.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引言]在学习了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碱—氢氧化钙。
【阅读】课本35页联想与启示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增强 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 、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是重点。
难点:
碱和非金属氧 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教学
方法
情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交流讨论教学法,教师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引导,为学生搭建参与和交流的平台。
Ca(OH)2+N a2CO3=2NaOH+CaCO3↓
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它可能有哪些用途?并看书,引导学生规纳、小结出Ca(OH)2的用途。
[指导学生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学习了Ca(OH)2的化学性质及碱的通性,了解了Ca(OH)2的制取、用途物理性质。
[板书]碱的通性
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碱之外,还有KOH、Fe(OH)3、Cu(OH)2等许多碱, 所以碱具有通性。



究,




[设问]氢氧化钙欲称熟石灰或 消石灰,它是怎样制得的呢?(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思考)
氢氧化钙的制取
学生思考讨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板书]二、氢氧化钙Ca(OH)2
(一)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熟石灰
[演示实验]氢 氧化 钙的溶解性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与氢氧化钠相比较。
教具
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2
二,常见的碱
1、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与酸反应
(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4)与某些盐反应
3复分解 反应定义:
条件: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上节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请同学们想一想:
1.氢氧化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如何保存?
失:
提问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改: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面要更宽。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
在实验、讨论基础上,总结出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氢氧化钙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实验
[思考]这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钙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你能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4.与某些盐反应。
实验证明石灰水能与某些盐反应,这是氢氧化钙的又一条重要化学性质,根据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观察物质色态,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与氢氧化钠的溶解性进行比较,总结出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
2.溶解性:微溶于水
教师做演示实验:
氢氧化钙溶液与批示剂反应
向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向石灰水中滴加盐酸。
观察分析、回答问题:
1.描述各反应现象,并与氢氧化钠性质对比。
2.找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更正。
碱及其性质2
课型:新授来源: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性质和用途。
2.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
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
2.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