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鲁教版五四制)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学业阶段性测试初三化学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本试题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共8页。

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族周期ⅠA 01 1 H氢12 He氦4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2 3 Li锂74 Be铍95 B硼116 C碳127 N氮148 O氧169 F氟1910 Ne氖203 11 Na钠2312 Mg镁2413 Al铝2714 Si硅2815 P磷3116 S硫3217 Cl氯35 . 518 Ar氩40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ⅠB ⅡB4 19 K钾3920 Ca钙4021 Sc钪4522 Ti钛4823 V钒5124 Cr铬5225 Mn锰5526 Fe铁5627 Co钴5928 Ni镍5929 Cu铜6430 Zn锌6531 Ga镓7032 Ge锗7333 As砷7534 Se硒7935 Br溴8036 Kr氪84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A.蜡烛融化B.葡萄酿酒C.光合作用D.钢铁生锈2.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是由最外层电子决定的5.碳14是一种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的碳原子,它可以蜕变为碳12。

在考古学中常用碳14蜕变的量来精确地测定出土文物的年代。

碳12是一种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原子。

由此可判断,碳12和碳14属于A.同种元素B.同种原子C.同种分子D.同种单质6.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A.Na2SeO3B.Na2SeO4C.NaSeO3D.Na2SeO2 7.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二氧化碳B.白酒C.矿泉水D.粗盐9.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10.进行蒸发操作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蒸发皿B.温度计C.酒精灯D.玻璃棒二、选择题(本题包括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选项有两个只选1个且正确给1分,有错选不给分。

)11.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B.硫原子核内有l6个质子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6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12.如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物质的化学式意义的描述,该物质是A.Cu B.NO2 C.NH3D.NaCl1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为节约药品,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B.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先进行预热C.蒸发结晶时,待水分全部蒸干后再移走酒精灯D.为防止液体外溅,胶头滴管要伸人试管内滴加1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B.原子既能构成分子,又能直接构成物质C.在原子中,运动空间最大的微粒是电子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一定比分子小15.下列各图中“o”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A B C D16.20XX年2月江苏镇江自来水出现异味,引发当地居民抢购瓶装饮用水现象.经初步查明,韩国籍船舶“格洛里亚”号货轮水下排放管道排出的苯酚(分子式为C6H6O)是污染水源的主要原因.下列对苯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B.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6:1D.每个苯酚分子中含有l3个原子17.下列相关说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相关事实解释A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冰、水由同种分子构成B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 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 分子数目减少D 空气压缩可以变成液态空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18.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D.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19.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液态水结成冰,水分子变大,因而体积膨胀B.通常情况下,水可以灭火,但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用水来灭火C.水蒸发过程和水电解过程的不同在于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了改变D.水中含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20.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从显微镜下观察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已经成为可能。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 .从科学预测分子原子的存在,到真实看到分子原子,科学研究是一个大胆假设、实践验证的过程B .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改变C .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实现相互转化D .分子是有外壳的实心球体,通常情况下静止不动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0分)三、填空与简答题(共25分)21.(6分)化学用语是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可准确简洁的记录、表达、交流化学信息.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氮原子____ ②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 ③4个钠离子____ ④金属铜的构成微粒____⑤+3价的铝元素____⑥氯化镁中氯离子和镁离子个数之比为2:1____22.(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在学习完分子的特征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实验一:在两个相同的茶杯内分别注入同体积的凉开水,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另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立即尝两只杯子里的水.放蜂蜜的杯子里的水基本不甜,放白醋的杯子里的水很酸. ____分子的运动的速度比____分子的运动速度快,这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____.(填“快”或“慢”)(提示:醋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果糖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实验二:如图所示的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着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在____处出现较多白烟(填A 或B 或C).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NH 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HCl)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23.(9分)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1} 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进行实验】1910年{2} (国别)科学家{3} (名字)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 ,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方向不会明显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三点)(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A(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B(汤姆生枣糕模型)C(核式结构模型)(4)补全文章中的划线部分。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24.(6分)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____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生活中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10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______。

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共35分)25.(2分)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9分)如图是简易电解水的装置图,试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C装置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B电极为电源的__________极。

(填“正”或“负”),其中D管中的气体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

(2)如果D管中气体的密度是C管中气体密度的16倍,则C管中气体与D管中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