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乾县城关高庙中心小学刘粉亚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课上学生不善表达,不愿表达,表达不清: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表达不清,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同时,习作课上,一部分学生,提笔无话可写,写作文成了他们的“老大难”。
此种现状,促成了我此次课题研究“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向。
实践证明,在感知、理解、积累、语言过程中,读写结合,相互贯通,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最严酷的现实就是小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对写作没有兴趣,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就感到头疼。
平时一要写作文,有的学生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不知写什么。
而许多教师还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上作文指导课,结果教师往往也只是靠自己的特殊的身份命令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要求的作文。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老师要学生写,即“要我写”,而不是学生“我要写”。
越是对作文没有兴趣,越是让学生写,学生就越是害怕、讨厌写作,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正因如此,坚定了我对小课题《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研究力图寻找在理论指导下的“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大面积进行的在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与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方法。
2.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2、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乐写、善写。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课文中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从而达到“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增强训练意识,把听、说、读、写的语文文字训练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增加学生学说、学写、学想象、学表达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也使自己能够养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工作态度,准、深、透地钻研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1、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
2、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方法。
(1)、首先是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
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
(2)、其次是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
3、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读写能力。
四、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17、9——2017、10)前期准备、理论学习、制定方案2实施阶段(2017、10——2017.11)认真实施、教学实践、搞好研究3总结阶段(2017.12)归纳总结、自我反思、结题报告(1)、主要抓好四个类型的结合点:①、仿写点。
模仿别人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
学生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类似,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
②、补写点。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都留有艺术空白,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教学中,我们可充分抓住文章的空白处、定格处、概括处、省略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灵活地再造语言,把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和体验直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③、改写点。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
④、续写点。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
(2)形成阶段性小结一份,论文两篇。
(3)完成结题报告。
五、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组成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成员总结出:①、利用猜谜语识字法;②、换偏旁识字法;③、儿歌识字法;④、创设情境识字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认读兴趣,为读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成员总结出:①、举办读书活动,深化阅读; ②、创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③、优化教学方法激化阅读兴趣(A、分角色朗读课文;B、表演课本剧;C导课时创造生动的导语。
)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成员总结出: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利用漂亮的课文插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利用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提高了说话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深入课堂实践,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实践探究出了写作训练的新方法。
①、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以说促写。
主要方法是:A、兴趣引路创设说话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
如教学《窃读记》时,让学生进行仿写第五自然段。
B、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练习有条理的说话。
练习说话,观察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
如C、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教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练习说话、写话,到写作的最好模板。
结合教材、活用教材会让我们的课堂说话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在课堂探究中总结出:a、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
这种训练,既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
b、通过扩写、缩写训练培养散敛思维。
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简略概括的地方根据他们己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
或者让他们把一篇或一段写得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
交替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使他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A、注重平时积累。
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并非一日功夫,必须经过常年博览与积累。
为此,我们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的具体目标。
课内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他们在课外精选读物,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赏析,并作好书笔记。
校内精心营造给学生展示读书所得的机会,激发学生大量阅读与作读书笔记的兴趣,达到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的目的。
B、注意仿写训练。
a、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
b、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c、仿写课文。
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
d、进行续写练习。
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
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
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
如教学《穷人》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写出:桑娜一家以后的生活怎么样?……③、习作训练形式多样,符合儿童年龄特征。
课题组成员根据形式年龄段的不同、兴趣的不同,设计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如: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写实作文……④、注重“听”、“说”、“读”、“写”四步训练形式语言表达能力。
⑤积极开展各种朗读和作文竞赛活动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竞赛和征文等活动中体验作文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使他们乐于写作文。
⑥写读后感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
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