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2有机化学基础学习知识(可直接整理编辑)

必修2有机化学基础学习知识(可直接整理编辑)

必修2——有机化合物一、甲烷、烷烃1、有四种物质:①金刚石②白磷③甲烷④石墨,其中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②③解析:物质具有正四面体结构,说明中心原子价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石墨为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混合晶体。

不存在分子。

①金刚石中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每个碳原子和四个相邻的碳原子构成正四面体结构,故正确。

②白鳞为正四面体结构,四个碳原子位于四个顶点上,故正确。

③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中心上,四个顶点上分别含有一个氢原子。

故正确。

④石墨为层状结构,不存在正四面体结构,故错误。

2、能够证明甲烷构型是四面体的事实是(D)A.甲烷的四个键键能相同B.甲烷的四个键键长相等C.甲烷的所有C-H键键角相等D.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3、将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的是(D)和结论叙述不正确...A.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B.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C.若日光直射,可能发生爆炸D.生成物只有CH3Cl、CH2Cl2、CHCl3、CCl4 解析:C若日光直射,甲烷与氯气迅速反应生成大量气体,气体剧烈膨胀,可能发生爆炸。

故C正确。

4、下列分子式所表示的烃中,属于烷烃的是(C)A.C3H6 B.C4H6C.C5H12D.C6H6解析:A的C n H2n,属于烯烃或环烷烃,B的C n B2n-2属于炔烃、二烯烃或环烯烃。

5、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A)A.2种 B.3种C.4种 D.5种解析:有两种,分别为2-甲基-3-乙基戊烷和3-甲基3-乙基戊烷。

6、某有机物经分析知其分子中共有3个—CH3、2个—CH2—和一个—CH—,则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2CH2CH3或CH3CH2CH(CH3)CH2CH3)。

解析:7、下列四种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A)A.正戊烷B.正丁烷C.异丁烷D.新戊烷解析:对应的相同的烃类物质,烃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分子式是相同的,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8、进行一氯取代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D)A. (CH3)2CHCH2CH2CH3B. (CH3CH2)2CHCH3C. (CH3)2CHCH(CH3)2D. (CH3)3CCH2CH3解析:有几种类型的类型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就有几种不同的沸点。

根据“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所连的甲基的氢原子等效,对称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

”A含有5种等效氢,B含有4种,C有2种,D有3种。

9、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B)A.3种B.4种C.5种D.6种解析:10、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C)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11、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含氢的质量分数比乙烷小解析: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故丁烷沸点高,更易液化。

二、乙烯和苯1、已知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A)A.通入足量溴水中B.在空气中燃烧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D.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氧气解析:A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会和溴水反应,所以当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乙烯能够被吸收,可以达到除去乙烯的目的;C 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除去乙烯,因为乙烯会被氧化成C02,C02会成为新的杂志。

2、使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物质的量最多是(C)A.3 molB.4 molC.5 molD.6 mol解析:C2H4+Cl2→CH2ClCH2Cl,1mol双键加成需要1mol的Cl2,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氯原子取代时,取代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与氯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最多消耗的氯气为这两部分之和;加成反应有近无出,取代反应有进有出。

即:C2H4+Cl2→CH2ClCH2Cl,所以1mol乙烯与氯气加成反应需要Cl21mol,CH2ClCH2Cl+4Cl2→CCl3CCl3+4HCl,所以1molCH2ClCH2Cl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最多需要4mol氯气,这两部分之和为1+4=5mol. 故选C。

3、下列物质不能用加成反应制取的是()A.CH3CHCl2B.CH3CH2ClC.CH3CH2OHD.CH2ClCH2Cl解析:4、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C)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不能在空气中燃烧C.能使溴水褪色D.与HCl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并只得到一种产物解析:A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可以燃烧,B错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故C正确;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得到两种产物,分别为CH3CHClCH3和CH3CH2CH2Cl,故D错误。

5、溴水在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可用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将33.6 L(标准状况)乙烯和甲烷的混合气通入足量的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7.0 g,则原气体混合物中乙烯和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和质量比分别为多少?(1:5)解析:甲烷和乙烯通入足量的溴水中,只有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7g 为乙烯的质量,利用n=m/M,计算物质的量,利用n=v/V m 计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甲烷的物质的量。

得:n(C 2H 4)=0.25mol,n(混)=1.5mol ,n(CH 4)=1.25mol,所以n(C 2H 4) : n(CH 4):=0.25 : 1.25=1:56、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1)乙烯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碳碳双键 。

(2)E 的分子式是 C 2H 5Br 。

(3)乙烯转化为A 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2=CH 2+H 2→CH 3-CH 3 。

反应类型是 加成反应 。

(4)已知D 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写出它的结构简式 [CH2-CH2]。

解析:乙烯属于不饱和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官能团,所以可发生加成反应,和水加成生成物是乙醇,和氢气加成生成物是乙烷,和溴化氢加成生成物是溴乙烷。

也可以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

7、⑴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C 2H 5OH →C 2H 4↑+H2O 。

⑵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 2SO 4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

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证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 —①如图上所示,I、Ⅱ、III 、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I A ,Ⅱ B ,III A ,Ⅳ D 。

A .品红溶液B .NaOH 溶液C .浓H 2SO 4D .酸性KMnO 4溶液②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装置1中品红溶液褪色 。

③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 除去二氧化硫,以免干扰乙烯的实验。

④使用装置III 的目的是 检查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

⑤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装置3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4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1.实验室用乙醇消化反应制取乙烯;2.二氧化硫是否存在可以品红溶液检验,乙烯的检验放在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后进行,选通过品红溶液褪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再通过NaOH 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经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检验乙烯。

8、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 单键与C=C 双键的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是(A ) ①苯不能使溴水褪色②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苯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④经测定,邻二氯苯只有一种结构⑤经测定,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都是1.40×10-10m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⑤C .①②③D .①② I II IIII IV解析:①②苯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①②正确;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发生加成反应是双键具有的性质,不能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③错误;④如果是单键与双键的交替结构,邻二甲苯的结构有2种,一种是两个甲基夹C-C,另一种是两个甲基夹C=C。

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故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④正确;⑤苯环上碳碳键键长相等,说明只含一种化学键,故⑤正确。

9、某学生用下图所示装置证明溴和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气密性,然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和液溴。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某溶液适量,小试管中加入CCl4,并将右边的长导管口浸入CCl4液面下。

③将装置A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混合液中。

请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6+Br2→C6H5Br+HBr。

(2)装置B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CCl4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Br2蒸气;小试管外的液体是(填名称)水,其作用是吸收HBr气体。

(3)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填化学式)AgNO3溶液,现象是生成淡黄色沉淀,其作用是检验Br-;装置B还可起到的作用是防倒吸。

解析:HBr极易溶于水,水与气体不能直接接触,则B的功能还有防倒吸。

三、乙醇、乙酸1、向盛有乙醇的烧杯重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D)A.钠沉在乙醇液面下B.钠块熔成小球C.钠块在乙醇液面游动D.那块表面有气泡产生解析:由于乙醇的密度比钠小,所以钠块沉在乙醇液面下,故A正确;钠和乙醇的反应不如和水的反应剧烈,产生的热量不多,钠粒逐渐变小,但不会将金属钠熔成小球,故B 错误;钠和乙醇的反应比在水中缓慢,并不剧烈,缓缓产生气泡,其钠的密度比乙醇大,那不会浮在页面上游动,故C错误;钠块可以和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则表面有气泡产生。

故D正确。

2、质量为ag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为红色,而且质量仍为ag的是(AC)A.乙醇B.盐酸C.一氧化碳D.硝酸解析: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乙醇中,CuO与乙醇反应:CuO+C2H5OH→CH3CHO+Cu+H2O,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A正确;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HCl中,CuO 与HCl反应,生成铜盐,质量减少,故B错误;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CO中,CuO 与C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Cu,Cu的总质量不变,故C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