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2)二、地理区位及自然条件 (3)三、社会经济概况 (4)四、土地利用现状 (7)五、建筑物状况 (11)六、道路交通现状 (12)七、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4)八、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5)九、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 (18)十、环境保护现状 (18)铜陵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一、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09—2015)》规划提出皖江地带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承接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果蔬、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提升发展饮料产业。
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优质专用原料基地。
建设与东部地区对接的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
2、《铜陵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009—2015)》规划对铜陵市循环经济农业示范园的功能和建设重点作了如下阐述:功能定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农产品深加工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
建设重点:①形成“五中心三轴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五中心是指荣光村、沈桥村、高岭村、城山村、考涧村五个中心村;三轴是指规划的主干路1、主干路2、主干路3;五区是指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区、生态高效养殖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森林生态保护与休闲度假区。
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交通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供水系统建设、电力电信设施建设。
③创新农业循环经营模式。
按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思想和“4R”理论,采用现代园区的建设理念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构筑循环产业体系,实现功能区内小循环,功能区间中循环,试验区内大循环。
重点建立五种循环新模式:农业内部循环新模式: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秸杆气化;农业产业循环新模式:农产品加工+沼气+养殖、加工+养殖+沼气;现代农业物流循环新模式:仓储+加工+流通、仓储+加工+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新模式:生态保护+休闲度假;土地增值循环新模式:村庄规划、整治+土地利用。
3、《铜陵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2006—2015)》规划将园确定试验区的功能定位为:试验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功能、生产加工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培训教育功能。
并在总体布局和建设内容上对农产品物流加工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总体布局:选择试验区北部铁路沿线以东、沿江高速以西、683路和顺凤公路以南、支干2路以北地区,占地面积约370公顷,建设农产品物流加工区;主要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突出发展以粮油及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以及农产品物流,并把物流加工区建设成为皖中南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建设内容:(1)加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以及物流、仓储、加工等企业进入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是进一步做好农产品物流加工区内的总体布局;二是重点搞好农产品物流加工区道路交通、供水、污水处理排放、供电、供热、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区域绿化工程建设。
(2)围绕铜陵优势产业发展和试验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有重点、有选择地引入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及其它企业,优先选择稻米加工、白姜加工、丹皮加工、蔬菜加工、肉类加工等加工企业,重点发展粮油产品仓储、加工和物流。
(3)在土地利用、税收等方面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种民间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企业进入农产品物流加工区投资建设。
二、地理区位及自然条件1、地理区位农产品物流加工区位于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北部。
东至沿江高速公路,西接老顺牌路和芜铜铁路,北以顺凤公路和683公路为界,南抵规划中的支干2路。
涉及高岭、沈桥、荣光、东垅4个村委会、30个村民组,总面积5.77平方公里。
规划区距铜陵市区仅8公里,距芜铜公路仅500米;距沿江高速顺安出口仅6公里,交通区位非常优越。
2、气候条件规划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5℃左右,≥10℃的活动积温4800℃以上,无霜期220-230天。
年均降雨量1360mm,年最大降雨量与年最小降雨量有时相差2-3倍。
全年主要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39%-47%。
灾害性天气有龙卷风、倒春寒、“梅雨”、秋季连阴雨、干旱和高温。
3、地形地貌本规划区属于低山丘陵区。
区内河沟众多,最主要的河沟为两条东西流向的撇洪沟,区内低洼处主要为农田,丘陵处建有村民住宅。
区内地形高差较大,整体呈东、北面高,西面低;最大高程40.6米(位于高岭村团结组),最小高程7.6米(位于老顺牌路与芜铜铁路交叉口处),最大高差为34米。
三、社会经济概况1、人口现状农业物流加工区包含4个村委会的30个村民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区内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截止2012年底,农业物流加工区总户数为1204户,总人数为3810人。
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农业物流加工区人口资料统计表数据来源:各村委会村委提供的2009年数据。
2、社会经济现状自2005年成立以来,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强化服务,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截止到2013年底,农产品物流加工区通过招商引资,分别引入粮油储备加工、蔬菜加工、肉食品加工、生态食品加工等多家企业入住园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分布在顺凤路和顺牌路两侧。
另有两处窑厂和少量小型的养殖类企业分散在个村委会。
各类企业具体情况如下表:表2:农产品物流加工区工业物流企业一览表四、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综合利用现状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现状总用地面积576.82公顷,其中已基本建成的城市建设用地与村镇建设用地141.6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4.6%。
本地区内,尚有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35.1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75.4%。
其中,水域面积48.23公顷,主要是东西流向的两条撇洪沟和零星分布的池塘,占总用地面积的8.3%;耕地面积386.91公顷,主要是各自然村的水田与旱地,占总用地的67.1%。
土地综合利用状况详见《现状土地综合利用汇总表》表3:现状土地综合利用汇总表2、现状建设用地结构农产品物流加工区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141.68公顷,村庄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是本地区最主要的三种建设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分别为:52.36ha、33.16ha、32.70ha。
现状用地情况详见《现状建设用地一览表》:表4:现状建设用地一览表3、现状建设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面积0.6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49%;主要为规划区东北部的新桥矿业物资总库的多层住宅用地。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用地面积0.18公顷,主要指位于顺牌路西侧的顺安镇计生办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本规划区仅有少量的诊所分布在各村委会,规模小,医疗条件较差,需待改善。
(3)商业服务业用地本规划区的商业主要指位于顺牌路西侧的梅子园商业项目及分布在村镇建设用地内的便利店,布置分撒,规模很小;另在顺凤路南侧现有一处加油站。
(4)工业用地工业用地面积33.1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3.4%。
本地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顺凤路与顺牌路两侧。
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本地采掘企业,一类为对外招商引资企业。
工业类型包括采掘业、粮油加工、肉食品加工和蔬菜类食品加工等。
(5)物流仓储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面积32.70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3.08%。
本规划区仓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粮油储备库,一类是采矿企业的物资仓库;主要分布在顺凤路与顺牌路沿线。
(6)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面积2.4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72%。
主要指芜铜铁路顺安货运站的0.57ha铁路用地与沿江高速公路顺安服务区用地的1.87ha公路用地。
(7)道路用地道路用地面积10.3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3%。
(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0.86公顷,仅占建设用地的0.61%,主要指顺牌路东侧的墓地和顺凤路南侧的加油站。
(9)绿地规划区内绿地用地面积8.0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68%,且主要为芜铜铁路、701工厂铁路专线和撇洪沟的生产防护绿地。
规划区现状没有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小游园、公园、街头绿地等开敞空间。
4、土地资源评价根据规划区用地的地形地貌情况,将未建设用地分为三类:一类用地:坡度i≤10%,山体海拔高度<80米,适宜用作城市建设用地;二类用地:10%﹤坡度i≤25%,山体海拔高度<80米。
经改造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做好水土保持。
三类用地:坡度i﹥25%或山体海拔高度≥80米,不适于用作城市建设用地。
用地评定结果见下表:表5:规划区土地资源评价一览表5、现状用地的特征分析(1)从用地结构与用地布局来看:本规划区内工业、仓储和村镇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大,居住、配套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小,用地结构严重不合理;工业,仓库等沿顺凤路与顺牌路呈线形分布,布局分散。
(2)从服务水平角度看:本规划区的公共设施用地仅占总建设用地的0.7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仅占总建设用地的0.61%,配套设施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
(3)从环境面貌角度看,本规划区内大部分建成区为村庄,存在建筑质量一般,市政设施严重不足,居住环境差等问题。
(4)从土地存量来看,本规划区一、二类用地占整个地区总面积的65.41%,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看出本规划区剩余可建设的用地还存在相当可观的数量,可建设的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五、建筑物状况1、现状建筑质量评价(1)现状建筑质量分类根据从现场踏勘中对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建造年代、外观形态和环境布局等诸因素的综合评价,将本地区现状建筑分为三类。
详见《现状建筑质量评价汇总表》表6。
一类建筑:建设布局比较完整,居住环境良好,建筑质量好;建筑面积为79365㎡,占总建筑面积的47.15%。
二类建筑:建设布局比较混杂,居住环境一般,建筑质量尚可;建筑面积为66323㎡,占总建筑面积的39.4%。
三类建筑:破旧或装修简陋建筑,质量较差,规划建议可拆迁或改造;建筑面积为22633㎡,占总建筑面积的13.45%。
表6:现状建筑物质量评价汇总表(2)不同质量建筑物的分布特点从上表可以看出,本规划区以一类和二类建筑为主,共占到总建筑面积的86.55%。
其中一类建筑主要指各类企业的新建厂房和仓库,以及官塘新村小区;二类建筑主要为村民自建的二层住宅楼,多为砖混结构;周边建筑环境较差。
三类建筑占现状总建筑面积的13.45%,主要指各村破旧的村民住宅。
六、道路交通现状1、道路交通现状规划区西边界为芜铜铁路,沿线设有顺安车站;701工厂铁路专线从顺安车站引出,自西向东横穿规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