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失调与青少年心理疾病
正值中年的你,是否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原本温顺、乖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却脾气火爆、不愿与父母交流、离你越来越远?为什么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越来越内向、孤僻、并出现一些您难以理解的言语与行为?为什么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他或她),大考前却总是头疼脑热、发挥失常?这个周末,请您参加我们的亲子课堂——亲子关系失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5亿人患神经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1%。
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
目前中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3.67亿,受到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扰的儿童青少年约300万。
据全国22个省市调查表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明显的心理障碍性疾病为3%至5%。
一什么是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种人际关系。
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因此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
健康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以后各层次的人际关系,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也是终身受益的财富。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插图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
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或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恶劣心境)
三:亲子关系类型:
孩子交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需求,支持孩子的兴趣
善于自我控制地解决问题,自尊感,自信心强,善于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专制型:父母权威意识,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靠惩罚和强制性迫使孩子服从,希望孩子按自己为他设计的蓝图成长,不尊重孩子要求。
孩子表现驯服、懦弱、缺乏主见,情绪压抑,或者出现言行不一、撒谎、叛逆、攻击。
指责型:过多干预,过高要求,经常否定孩子,将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 这种亲子关系下成长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自卑、怯弱,缺乏主见。
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沮丧,甚至抑郁、焦虑。
溺爱型: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越殂代疱,过度保护。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自私、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适应能力差。
缺少同伴。
矛盾型: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缺乏一致性,同一行为没有同一监督标准。
(例:涵)长期的不一致态度,孩子无所适从,做事缺乏主见。
期待型、补偿型:父母对孩子有条件的爱,或者把自己的夙愿、希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忽视子女的兴趣爱好,用过高的期望要求和监督孩子,孩子容易变得敏感,性格胆小畏缩,缺乏自信,抗挫能力差,自我认同感差,严重时甚至出现抑郁、强迫(小伟,萌萌)。
忽视型:多见于离异家庭,家长只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缺乏情感投入,与孩子很少沟通,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
这种亲子关系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障碍。
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敌对心理,甚至受到不良社会团伙的引诱,成为问题儿童或青少年。
四.常见亲子关系冲突:
言语冲突主要是指亲子双方因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激化.
案例(松松)
讨论:这个案例中,属于哪一种亲子沟通?有什么不当?如果是你,会选择如何与孩子沟通?
二行为冲突:
行为冲突则是继语言矛盾产生后发生的更为激烈的冲突,
案例2:写小说的孩子讨论:这个案例属于哪一种亲子关系,谁之错?错在哪里?
:隐性冲突通常表现为子女与父母长期没有互动,更没有语言和感情沟通,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冷暴力”、“冷战”、等,表现为拖沓、逆反、缄默、回避、自闭、离家出走等等,隐性冲突比外显冲突所带来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案例:小勇(丈夫外遇)
讨论:
五.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1.学习类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
3.情感类问题
4.挫折适应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1、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面对父母、老师过高的期望,学生感到精神上巨大压力,产生内疚、愧疚、焦虑或抑郁。
(婷婷)
2、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考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
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
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张的地步。
(聪聪)
3、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
(二)人际关系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
(胖男孩)
3、与父母关系问题。
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会给我们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案例?小钱)
(三)情感类问题
1、与同龄人情感纠葛
2、与异性的恋情
(四)挫折适应问题
青少年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启瑞)
六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1.适应障碍:第一,抑郁心境、焦虑、烦恼,或这些情绪的混合。
第二,无力应付的感觉,无从计划或难以维持现状。
第三,一定程度的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受损。
第四,可伴随品行障碍,尤其是青少年。
病前人格特征:性格内向、胆小、顺从、生活自理能力差。
2、抑郁症:兴趣减退、但未丧失;
对前途悲观失望,
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
精神运动性抑制
自我评价很低,但愿接受鼓励和赞扬;
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还好。
早醒和症状晨重夜轻,有自杀念头。
病前人格特征:内向、自卑、缺乏自我认同。
3.强迫症:反复出现强迫性观念和行为。
患者意识到这些观念和行为是多余的,无意义的,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
感到十分苦恼。
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病前人格特征:
做事要求完美,有条不紊、生活细节程式化。
(洋洋)
过分要求严格,缺乏兴趣爱好。
常有不安全感,拘泥小节。
(案例、小圳)
4焦虑症:紧张、害怕、不安全,过分敏感,预期性焦虑。
急性惊恐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广泛性焦虑。
例:、(驰,小胡留守儿童)
七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要从三方面入手:父母,青少年,环境支持系统(主要指学校)。
(这里用一个图显示好吗)首先,父母在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就要求父母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
同时,还要针对青少年阶段孩子特有的心理特点,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形成民主型的亲子关系。
其次,亲子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亲子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才能建立起来,
和谐的夫妻关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例;鑫鑫)
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林清玄,不要让你的孩子考第一名)
共情:(例)小绿茶
(四) 与孩子共同成长:罗伯特
(五)影响亲子关系的环境支持系统———学校的重要作用,家校配合,优势互补,才能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