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入学测试卷(三)(含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入学测试卷(三)(含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入学测试卷(三)(含解析)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入学测试卷(三)(含解析)七年级下册语文入学测试卷(三)(时量120分钟总分120分)班级姓名学号计分(分值说明:寒假自主学习20分,上期知识巩固100分)一、字音、字词提前预习检测(8分)A.案牍(dú)喷香(pēn)契约(qiè)淤泥(yū)B.驿路(yì)监督(dū)亵玩(xì)草率(shuài)C.累赘(zhuì)修葺(qì)拖沓(tà)德馨(xīn)D.卸却(xiè)譬如(bì)鸿儒(hónɡ)恍惚(huǎnɡ)[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4分)A.修葺陡峭竹篾妇孺皆知B.简陋拖沓鞠躬不耻下问C.朦胧晶莹鸿儒鞠躬尽瘁D.妥帖循环亵玩自作自受[答案]B[解析]考查对字形的识记。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二、古诗文提前阅读检测(12分)《登幽州台歌》(1)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2)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悲哀苦闷之情的诗句是:,。

《望岳》(3)《望岳》中诗人想像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4)《望岳》中突出泰山神奇秀丽,雄伟壮观的诗句是:,。

《登飞来峰》(5)诗中描写飞来峰概貌,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

[答案]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粗犷(kuǎng)澄澈(déng)莅临(lì)憔悴( qiáo)B.静谧(mì)倔强(jué)堕落(duò)滑稽(jī)C.庇护(bì)收敛(liǎn)徘徊(huí)敧斜(qī)D.诅咒(zǔ)贮藏(zǜ)干涸(gù)唱和(hé)[答案] 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怪诞不经由然而生沾轻怕重大相径庭B.恍然大悟淡泊明志参差不齐刨根问底C.骇人听闻迫不及待小心翼翼眉开眼笑D.畏罪潜逃混为一谈神通广大温故知新[答案] A[解析]考查对字形的识记。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刚走到村口,他就看见一幅写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巨大标语。

B.每次施工的时候,我们都要反复考虑和讨论到底要不要把这棵树移走?C.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D.《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话,因为此句是陈述句。

C.“大学”要去掉引号改为书名号。

D.属于句内括号,要将句号放置句末。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文老师要多读书、旅游、听音乐,因为语文老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又是一年春光好!走在乡村的小道上,看着眼前的沧海桑田,我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C.临近中考,学生感到了升学的压力,自习课时教室里万籁俱寂,洋溢着浓郁的学习氛围。

D.3月14日,物理学家霍金在英国去世,世上最聪明的脑袋休息了,这真让人痛心疾首。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使用正确。

B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望文生义,错误使用。

C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自然界一切的声音)。

适用对象错误。

D痛心疾首: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尖端科学技术不仅要服务于军队国防,而且要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B.通过开展多项宣传活动和加大惩治力度,使我市“礼让斑马线”的现象蔚然成风。

C.谦虚坦诚比不懂装懂能降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D.瑞典科学家发现了新的耐药基因,可使细菌具备对抗当前最强力抗生素。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句如下:B项句式杂糅,去掉“使”;C项搭配不当,“降低”改为“缩短”;D项成分残缺,结尾加上“的能力”。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②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③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④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⑤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A.①②⑤④③B.②⑤③④①C.④①⑤③②D.②⑤④③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五句话的中心话题是“生命中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第②句是总领句,提出话题,所以在第一位置,其它句都是分述句。

因此选B。

二、现代文阅读(15分)父亲满身污泥渍①那年,母亲病情加重,不能再干任何体力活,家中所有的负担都压到父亲的头上,希望则寄托在我的身上,可中考我却考砸了。

②我只能上县城里的一所普高。

开学那天,我的心情失落到极点。

空中飘着小雨,父亲送我去报名,同去的还有两名学生和他们的父亲,他们考上的都是示范高中,那他们的父亲都在说笑,骄傲自豪的表情一目了然。

③父亲偶尔也会插上几句,但我能感觉他是出于礼貌,并不是发自真心的。

途中要经过一段没有架桥的河道,我的一位表哥正好在那里摆渡,他马上认出了父亲,大声地跟父亲打招呼,问我们要去哪里。

父亲说送我去上高中,表哥便说是示范高中吗?恭喜呀!父亲说不是,表哥顿觉失礼了,不再言语。

④到了县城后,一行人便分开了,我要去的普高,位于偏远的北城,需要坐车去,出租车很贵,父亲选择坐打油机(一种烧柴油的小型机动载人助力车)去。

他跟人讲好了价格后,便将我的行李和被褥搬上车,车厢很小,我跟父亲紧紧地挤在一起,动一下身体都难。

⑤打油机一路轰鸣地艰难向前,遇到坑坑洼洼处便会激烈地上下左右摇晃,让人心惊胆战。

⑥十多分钟后,我们遇到一段长长的坡。

由于路面湿滑,又加上超载,打油机根本爬不上去,尽管马力不断被加大,从发动机里喷发出来的黑烟越来越浓,但依然无济于事,只能在原地痛苦地止步不前。

⑦见此状,父亲说,他下去推;我也要,但他不同意,理由是我脚上穿了一双刚买的新球鞋,他怕我推车时弄脏它,去学校时不好看。

⑧于是我便坐在车里,手使劲按住行李和被褥,不让它们掉出去,开车师傅加大油门,父亲则使出浑身力气艰难地推搡着车子,强大的阻力让打油机不停地向后移动、摇晃着,好几次险些就要顶倒父亲,但父亲绝不后退,最终迫使打油机一点点地向前挪动。

⑨父亲的鞋和裤子,很快便被路过的汽车溅起的湿泥和污水弄脏了,他头发和脸上也布满了水滴,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

⑩当驶出最后一道坡后,不再有阻力的打油机猛得向前窜了出去,父亲忽地失去了对抗力和重心,一下子趴倒在地,一身衣服全被弄脏了。

⑪爬起来后,他将衣服简单地擦了擦说:“没关系,回家洗洗就又干净了。

”父亲说完便带着满身的污泥渍带我去交学费了。

⑫我一个刚大学毕业的老乡,在学校当老师,中午父亲请他吃了一顿饭,拜托他⑬至此,他口袋里的钱已经很少了,去回去的车站,便不能再坐打油机了,只能走过去。

我站在校门口,目送父亲远去,他一手拿着一根扁担,一手拿着来时捆被褥的麻绳,头也不回地一步步地朝前走。

小雨不知何时停了,但天上没有太阳,没能晒干父亲的衣服,他上衣、裤子和鞋上的污泥渍依然清晰可见,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也就是从那一刻,我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替父亲争口气。

⑭3年后,我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大学,父亲又一次送我去报名。

途中,我问他,还记得送我上高中时的情形吗?父亲点点头。

我又问,当时您心情失落吗?“有点,”父亲回应道,“但我觉得只要你不放弃,依然还能赢,就像推爬坡的打油机一样,只能铆足劲去推,终究还是能将它推上去的。

”⑮我要感谢父亲,是他的不妥协和坚持给了我勇气,是他满身的污泥渍给了我雪耻的决心。

7.选文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要叙述了在下着小雨的天气,父亲送“我”到一所普高报名的路上,主动下车推我们乘坐的爬不上坡的打油车,自己弄得满身污泥渍却不介意这件事。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要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本文记叙了在下着小雨的天气,父亲送“我”到普高报名的路上,下车推爬不上坡的打油车,自己弄得满身污泥渍的事情。

8.选文第②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环境(景物)描写,烘托了“我”和父亲失落的心情,也反衬了两位学生的父亲骄傲自豪的心情,为后文写父亲奋力推爬坡打油车的情节埋下伏笔。

[解析]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结合文章所写人物事件和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来概括人物的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