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入学考试题七年级 语文 命题人:晁卉卉题 号 一 23 二 11 三 11 四 15 五 40 总 分100 得 分一、积累及运用(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 .洗濯.(ó) 酝酿.(àn ɡ) 踉.踉跄跄(àn ɡ) 获益匪.浅(f ěi ) B .霎.时(à) 猝.然(ì) 头晕目眩.(àn ) 忍俊不禁.(j ìn ) C .贮.满(ù) 滑稽.(j ī) 春华.秋实(á) 随声附和.(h é) D .雏.形(ú) 磅礴.(b ó) 玲珑剔.透(t ì) 苦心孤诣.(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喧腾 蹂躏 海枯石滥 慧心未泯 B .喑哑 眩耀 芊芊细草 瘦骨嶙峋 C .奢望 弥漫 心旷神怡 窸窣作响 D .静谧 虐杀 闲情逸至 轻飞曼舞3.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2分)交通拥堵,是近年来在全国普遍凸现的“城市病”。
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在谋划“十二五”发展时,①均把防止“不堵车”列为具体目标,表明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
不仅如此,交通拥堵还在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
②即使城市规划更加具有前瞻性与合理性,那么,城市交通拥堵完全可以限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4.古诗文默写。
(每空一分,共8分)(1)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2)故园东望路漫漫, 。
(岑参《逢入京使》) (3) 鸟向檐上飞, 。
(吴均《山中杂诗》) (4)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 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而那过去了的,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7)、邑人奇之,稍稍,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王安石《伤仲永》)作者作品人物有关情节①《三国演义》刘备、曹操…刘备三顾茅庐②《童年》③休息日捡旧货挣钱,和外祖母相依为命曹雪芹④贾宝玉、林黛玉…封建大家庭家道衰败,从繁荣走向没落2011年是农历乙未年(羊年),下面是一张贺岁生肖邮票的设计图。
请仔细观察,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对邮票中间的画面进行描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100字。
(3分)(2)写出两个含有“羊”字的成语。
(2分)、二、现代文阅读(14分)老海棠树史铁生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àn mù,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莱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
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了些,“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于是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⑦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
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cán ì,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奶奶总是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7.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写拼音。
(3分)àn mù() cán ì()盛好饭菜()8.本文语言运用很有特色,请评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作用。
(4分)(1)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2)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9.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情。
(2分)10.阅读⑥、⑦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2分)11.“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
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么做?(50字以内)(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
(10分)捡来的手机周广华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
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
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
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
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
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
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
第二条无聊透顶。
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
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
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
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
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
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
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
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
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
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
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
也赚不到钱。
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
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
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
”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
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
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
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
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
”挥挥手和他道别。
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
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
”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
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
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选自《意林文汇》2009年第4期12.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
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2分)①故事情节:()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手机——回顾还手机情景②儿子的情绪:惊喜——()——心情很好——()13.儿子不愿把手机交给学校,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对他的那番评论,我为什么又感到“欣慰”?(2分)14.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5.“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16.课外链接:南京的彭宇在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惹官司上身,被一审法院判赔老人损失,让不少人觉得好人难做,那么,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请说说你的想法。
(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塞翁失马《淮南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皆吊.之吊:②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③堕而折其髀.髀:④死者十九..十九:1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19.选文由“塞翁失马”开始展开故事,经历“将胡骏马”“”等福祸之间的转化后最终“父子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