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康复
4.了解了颅脑损伤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治疗情况。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颅脑损伤的三期分别是什么?各有哪些临床表现?
2.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力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3.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4.知觉障碍训练包括哪些?
实施情况及分析
已实施。
注:1、“教案续页”小四号黑体,右对齐。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3.1.1药物疗法
3.1.2支持疗法
3.1.3言语疗法
3.1.4运动疗法
注:1、“教案续页”小四号黑体,右对齐。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3.1.5物理因子疗法
3.1.6康复工程
3.1.7高压氧治疗
3.1.8中医疗法
3.2恢复期
康复目标:促进分离动作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患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恢复认知功能、知觉功能、言语交流功能。
注:1、“教案首页”二号宋体,居中。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第二章 神经系统伤病的康复
第三节颅脑损伤的康复
1.概述
1.1定义
是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始于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性变,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
①运动疗法,②作业疗法,③认知与知觉障碍的治疗,④物理因子疗法,⑤言语疗法,⑥心理疗法,⑦中医疗法。
7.颅脑损伤并发症的康复。(约10分钟)
①预防褥疮、抗感染,②疼痛治疗,③预防肢体畸形。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熟悉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②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方法;③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2.难点:颅脑损伤的认知障碍训练种类较多,方法较抽象,容易混淆,应多加注意。
1.2流行病学:
1.2.1是青壮年意外死亡中,主要的死亡原因。
1.2.2男性发生率较女性高。
1.3病理生理
颅脑损伤后表现为神经纤维的断裂和传出障碍
1.4.2行为功能障碍
1.4.3言语功能障碍
1.4.4运动功能障碍
1.4.5感知觉功能障碍
1.4.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1.4.7就业能力障碍
1.4.8脑神经损伤
2.康复评定
2.1认知功能的评定
2.2行为评定
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2.4其他功能障碍的评定
2.5颅脑损伤的预后
3.康复治疗
3.1急性期
康复目标:改善呼吸、吞咽、进食功能,提高身体感知能力;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部的活动;尽快提高肌张力和平衡肌张力;改善功能活动能力。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颅脑损伤的基本概念,做到早期诊断与治疗。
2.掌握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方法。
3.掌握颅脑损伤并发症的康复治疗。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颅脑损伤的基本概念。(约5分钟)
2.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约5分钟)
3.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约5分钟)
4.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约10分钟)
①认知功能障碍,②行为功能障碍,③言语功能障碍,④运动功能障碍,⑤感知觉功能障碍,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⑦就业能力障碍,⑧脑神经损伤。
5.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约15分钟)
①认知功能的评定,②行为评定,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④其他功能障碍的评定,⑤颅脑损伤的预后。
6.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约20分钟,图像10分钟)
3.2.1运动疗法
3.2.2作业疗法
3.2.3认知与知觉障碍的治疗
3.2.4物理因子疗法
3.2.5言语疗法
3.2.6心理疗法
3.2.7中医疗法
3.3后遗症期
康复目标: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精神上和职业上的康复训练,为能顺利重返工作岗位和家庭打好基础。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中医疗法。
3.4康复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颅脑损伤并发症的康复
预防褥疮、抗感染;疼痛治疗;预防肢体畸形。
注:1、“教案续页”小四号黑体,右对齐。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教案末页)
小结
1.本节课首先讲述了颅脑损伤的概念以及流行病学。
2.论述了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
3.重点讲解了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方法和治疗方法。
教案首页
第12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康复治疗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任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
讲授和多媒体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神经系统伤病的康复
第二节颅脑损伤的康复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南登琨主编)
2.运动疗法技术学(华夏出版社纪树荣主编)
3.理疗学(华夏出版社乔志恒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