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6-10-13T14:15:15.8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作者:胡玉红
[导读]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 410002
【摘要】总结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卧床训练、坐位训练、站立前准备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练习。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康复训练;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8分,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

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

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肢体功能障碍或病情需要等卧床时间较长,如不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将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神经外科近年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住院重型颅脑损伤并伴不同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122例。

患者入院时症状凶险,均卧床休息,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其中男108例,女14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岁;手术治疗85例,非手术治疗37例。

平均住院天数为98天。

2 方法
患者均在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同时,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

在病情稳定以及非腰穿治疗6h之内,选择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原则上以不出现任何不适为度。

2.1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功能恢复程度的厉害关系。

最好用本病区的病例进行说教,患者易于接受。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焦虑、恐惧、消极、悲观的情绪,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

2.2康复训练方法
2.2.1 Ⅰ期:卧床训练患者入院的当天予肢体处于功能位。

如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肩关节屈曲45°,上臂轻度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下肢保持中立位,大腿稍外展,足下垫软枕或足板托,踝关节保持背屈90°,以防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内外旋。

每2h翻身1次,配合按摩及被动活动上下肢体各关节,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可有效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及压疮等并发症。

语言训练也可以在此期间开始进行。

护士和家属应多与患者交流,促进认知、记忆、分辨和理解。

对失语或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障碍者所教的内容应依据患者的兴趣,尽可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另外,让患者看电视、读书、听音乐等,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1]。

2.2.2 Ⅱ期: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天抬高10°,如无头晕、恶心等其他不适,直至可坐起80°维持1个小时。

在坐位训练同时训练坐位平衡,如能背部不靠坐1h就可以让患者坐在床沿两足着地或踩在小凳子上,护士或家属扶住患者双肩,每次保持此姿势20min左右,每天3到4次,再过渡到护士或家属放手,患者自己扶床保持平衡坐位,直至患者能完全自行坐稳。

也可以让患者借助于床栏练习翻身、坐起等。

此期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指导患者联系握笔、进食、刷牙、梳头、洗脸、穿衣、脱衣、抬足、抬腿、伸腿等。

注意防止对患者“超保护”,即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就由患者自己做,而不要由他人替代[2]。

当患者肌力达3级以上时进行站立前准备训练[3]。

2.2.3 Ⅲ期:站立前准备训练每天做3至5次,每次做10遍,做10天左右。

①第一步:患者坐在床沿,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上肢支撑下身体慢慢地向左右倾斜。

②第二步:姿势同上,在上肢支撑下做躯干左右旋转运动。

③第三步:姿势同上,使头及身体尽量前屈,每次10~15s。

④第四步:姿势同上,护士或家属扶住患者两上肢肘部,患者两上肢在胸前交叉,患者使自己臀部略离床沿,身体稍前屈并向左右两侧做弯腰动作,每次5s。

⑤第五步:护士扶住患者两肘,使其臀部离床站立。

此期可协助患者练习从床移向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4] 。

2.2.4 Ⅳ期:站立训练训练时护士要注意患者站立的姿势,大腿不能内收或外旋,膝关节不能屈曲或过伸,足部不可内翻或下垂,足趾不能屈曲、内收。

否则对下一步的步行训练将带来不利。

每天练习10~20min,每天3~4次。

患者可在护士帮助下坐在椅子上或者床上,然后护士以两手支持患者两侧腰部,帮助患者由坐位起立至患者能自行站立再进行一下锻炼。

①靠墙站立:护士两手扶持患者双肩,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患者的手直至患者能自己靠墙站立。

②扶床站立:在患者独自靠墙站立的基础上,开始让患者扶床站立并逐渐放开手,不扶物而站立。

③平衡训练:两手扶床栏或桌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运动,再做左右弯腰动作,再交替提起两足,在手扶的情况下患者单独站立维持6s以上,再扶床开始做横向慢慢移步。

2.2.5 Ⅴ期:步行训练护士一手扶住患者的腰,一手拉住患者的手,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如患者向前迈步有困难时,可先原地踏步,逐渐慢慢练习行走,然后再练习独立行走,每次5~10米,并逐渐延长距离。

2.2.6 Ⅵ期:上下台阶练习患者手扶住楼梯栏杆,护士扶住其上下台阶,开始时不超过5个台阶,以后逐渐增加,并在护士在旁防护的情况下,逐渐独立练习上下台阶。

2.2.7 患者在以上康复训练中,如出现头晕、胸痛、发绀,运动后心率>110次/分,血压>200/100 mmHg,伴律不齐,运动后面色苍白出虚汗,明显疲乏无力,说明运动量过大[5],或者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可能为出现颅高压症状,应立即停止练习,并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

而且注意以后需减量练习或返回到上一期训练。

患者在以上康复训练时护士还需随时根据其心理需求进行适当心理指导,取得
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使患者能在良好的情绪下进行康复训练,这样对患者的照顾更全面、更到位。

3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重型颅脑损伤在病情危重期过后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如何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残程度,使之尽早回归社会,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成为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

我院神经外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规范的早期康复训练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平均缩短了
2±0.54天,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5±0.23天,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了15.3%,致残率下降了3.2%。

实践证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能有效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雪娟,戴玉,朱江南.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28~2330.
[2] 陈莹.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59~4461.
[3] 牛家兰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0,31(3):278~279.
[4] 王丽娟,刘敏.69例脑血管病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6):3347~3348.
[5] 荆满华.康复训练指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0,16(3):83~8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