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及后续发展
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及后续发展
教育即生长
杜威从其生物学化本能论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是促 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 童的本能生长。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 则,并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 个核心要求。 同时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正视儿童的需要,又要提供 相应的环境,以便使两者相互作用。
思维发展阶段 1、问题的感觉 2、问题的界定
教学过程—真实的情境 (暗示) 把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作为思 维的刺激物 (提问) 从资料的应用和必要的观察中产生 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假设) 儿童自己把所设想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加以整理和排列,并做到井然不 紊(推理)
3、提出解决某种问题的假 设 4、推断那一种假设能解决疑 难
5、在行动中检验假设,从而 解决疑难,取得直接经验
儿童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们的 方法 (试验)
杜威自己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对他的五步法加以说明。 他说,例如我们在一个没有路的地方走。这时候,我们忽然 发现一条水沟挡住去路(这是暗示,即感到有疑难)。我们想要 跳过去,但为了摸清情况,我们仔细看了看,发现水沟相当宽,而 对岸又满是泥泞(这是找出问题即疑难之所在)。于是我们想, 有没有较窄的地方呢,我们沿水沟来回一看,了解情况。我们 没有找到任何好地方,只得另作新计划。正在徘徊的时候,我 们发现了一根木头。我们想可不可以把它拖到水沟边,架在沟 上,且权用作桥梁(这是第三步假设,找出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 办法)。我们判断这个观念值得一试(这是第四步,判断哪一种 能够解决疑难)。于是取来木头,架在沟上,走过了水沟(这是第 五步,证实或者否定前面判断的解决办法,即实验)。
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背景
• (1)19世纪末,美国处于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大 规模扩张和改造时期,有雨大量移民的涌入,人 口爆发式的增加,特别是由于工业技术的最新成 就,大型企业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 战,迫切要求教育能培养出灵活适应急剧变化的 现代生活的创造型而非知识型人才。
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背景
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哲学基础 ——经验自然主义哲学
• 实用主义经验论 • 四个教育哲学命题(教育的本质)
实用主义经验论
• 经验:经验即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两层含义:
• 一、人主动地作用与环境。 • 二、人作用于环境所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人本身
四个教育哲学命题
• • • •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 杜威提出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 会性表现。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 会”。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社会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 从中培养出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人。 • “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 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与校外 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主要著作
• • • • • • 《我的教育信条》 My Pedagogic Creed(1897) 《学校与社会》 The School and Society (1899) 《儿童与课程》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1902) 《民主主义与教育》 Democracy and Education(1916) 《经验与教育》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1938)等。 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般被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 思想的代表作。
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主要观点和实践形态
• 一、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 二、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 教学原则——从做中学 • 教学过程——五步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从做中学
内涵: 个体有目的、有意识的、在与环境的的互动过程中 通过动手动脑的学习、经验和探求。
从做中学
• “从做中学”的提出来的依据:
• • • • •
一、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背景 二、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哲学基础 三、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主要观点和实践形态 四、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评价 五、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后续发展
—克伯屈对杜威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
杜威简介与著作
• 约翰· 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著名哲 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 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 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 育运动的代表。近代美国教 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 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 施, 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 的贡献。
第一,“从做中学”是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 第二,“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 第三,“从做中学”是儿童的真正兴趣之所在
从做中学
• “从做中学”的主要观点:
• • • • • • 1.“从做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 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工作中采 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 2.有目的的“活动”或“作业”是实施“从做中学”的载体 从做中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或作业实现的,这些活动必 须是有目的的活动,是包含对儿童来说有疑难问题的活动,是他 们需要通过自我探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的活动。 3.在“从做中学”时,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强制或命令的行动、不 能将行动的人引入未来更广阔的领域的行动以及习惯性和机械性 的行动。 4.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做事和活动会有不同的要求,因而 做事和从事活动就不能一律化。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 经验是世界的基础,教育就是通过儿童自身活动 去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人类在适应环境的 活动中,必须以旧经验为基础来解决问题。 • “教育就是继续不断地重组经验,使经验的意义 格外增加,同时使控制后来经验的能力也格外增 加。” ———杜威
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 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自然应以社会生活的形式组 织起来
• (2)教育领域里,学校的制度、课程、教学方 法还是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
杜威的课程与教学论背景
(3)从19世纪80年代起,随着美国进步运动的开 展,进步教育运动开始萌芽和发展,进步教育运 动倡导者吸收了从欧洲传来的卢梭、裴斯泰洛奇、 福禄培儿、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的教育思想, 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