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纲要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纲要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纲要(基于人教版必修三课本辑录)一、中国思想文化史1、先秦(远古-BC221)(1)背景:(春秋战国)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束缚,纷纷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表现: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从初步创立到蔚然大宗☆道家:老子(春秋)—庄子(战国),以“道”为世界本源,朴素辩证法☆法家:韩非子(战国),系统的法家理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墨家:墨子(战国),兼爱、尚贤、非攻科技:天文学方面,设有羲和、火正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历法方面,夏代《夏小正》,商代《殷历》,使用干支纪日法。

医药学方面,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作。

司南文学艺术:☆文学方面:现实主义文学之基础,儒家经典-《诗经》;浪漫主义文学开端,屈原创作《楚辞》☆汉字与艺术: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大篆,小篆(秦篆);绘画方面,彩陶画《鹳鱼石斧图》远古绘画中的杰作,战国《人物龙凤图》,《人驭龙图》中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戏剧方面。

从原始歌舞到春秋战国出现专门艺人,优伶2、秦汉时期(BC221-220)(1)时代特征:政治上:国家统一,秦朝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在汉代进一步加强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

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实行了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经济恢复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到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2)表现: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由董仲舒提出,并由汉武帝予以贯彻实施,儒家思想一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科技上:世界上最早的纸(西汉前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更加普及;数学方面,东汉《九章算术》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天文学方面,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观测记录;农学方面,中国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医药学方面,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西汉成书,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文学方面:汉赋,体现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艺术方面: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1)时代特征:政治方面:政权更替频繁,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士族的形成和发展经济方面: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统治者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吴、东晋、南朝各政权统治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后,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这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3)表现:思想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融合的局面开始出现;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科技方面: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是发明了火药,农学方面,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文学方面:志怪小说流行。

艺术方面:书法艺术由自发时期进入自觉阶段,楷书、行书、草书都臻于成熟,王羲之、王献之;绘画方面,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顾恺之在中国画“得意忘形,写意传神”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以形写神”4、隋唐时期(581-907)(1)时代特征: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2)表现:思想方面:隋代,三教合一;唐代,统治者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科技方面:出现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文学方面:诗歌在唐代进入黄金时期,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两大流派山水、边塞,两大诗人“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圣杜甫(现实主义),中唐社会矛盾凸显,讽喻诗流行,代表白居易。

小说方面唐传奇小说流行。

词开始出现。

艺术方面:书法方面楷书进入盛世,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草书有张旭、怀素,行书出现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绘画方面,吸收异域风格。

5、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1)时代特征:☆政治方面: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北宋初,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措施,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经济方面:经济中心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鼓励读书研究学问,政治思想环境相对宽松表现: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思想方面:理学兴起,弥补了儒学在哲学性、思辨性上的不足,是一种以理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体系,宋代形成两大流派,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流派,理学虽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需求,但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科技方面:四大发明中,印刷术,雕版印刷在宋代进入黄金时代,同时在11世纪中叶,平民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在宋代应用于航海;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是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文学方面: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市井文化生活需要的文学形式流行起来,主要有出现于唐朝,鼎盛于宋代的词,宋代兴起,元代繁荣的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的曲;宋代的话本小说把中国的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艺术方面:书法艺术取得较大成就,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元代赵孟頫在行书上也有较大成就;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活跃阶段,画学兴起,最具特点的是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繁荣,市井生活需要的风俗画成为最大亮点,元代集多种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开始兴起,代表作有王冕的《墨梅图》;戏曲方面,元杂剧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6、明清时期(1368-1840)(1)时代特征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阶段特征: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A、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中国制度渐趋衰落;对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B、经济方面: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

C、文化方面: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2)表现:思想方面:程朱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已出现新的思想潮流,主要体现为一是在理学内部的,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继承宋陆九渊一派,形成了以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为特征的王阳明心学思想;另一派旗帜鲜明的反对虚假说教的理学,代表人物有李贽、顾、黄、王等人,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早期民主思想特色,批判理学、君主专制,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并未形成强大的民主思想潮流。

科技方面:古典科技的总结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古典科技总结性的著作,如农学方面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医药学方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总的说来古典科技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文学方面: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并发展,反映市井生活需要的小说出现了大繁荣时期,四大名著。

艺术方面:书法艺术方面明代文征明的行书,绘画艺术方面,文人画成就突出,徐渭、郑板桥,京剧在晚清形成并于同光年间成熟,四种行当,四种表演形式。

重要问题探究: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2、试阐述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对比?(1)产生背景①中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②欧洲: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政治上,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思想上,欧洲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具体内容①中国: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也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②欧洲:批判天主教会,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两者性质①中国: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从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

②欧洲: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4)历史影响①中国:对封建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②欧洲:打击了专制统治,开启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4、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4)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

5、中国古代发达科技为什么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①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A、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