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家文化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法家文化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子产曾执政郑国二十年。最富有意义的创举是“铸刑 书”,即把刑法铸于鼎上,这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此 举改革了全凭统治者之意判刑的旧体制。
子产主张为政宽猛结合,以猛为上。临终前曾对子大叔 说:“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 若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有死焉;水懦弱,民狎 之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 韩非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 一 、天不能决定人事吉凶 ,人定胜天。 ➢ 二 、人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 ,而要把天当作物
类来利用。 ➢ 三 、国家要富强 ,要靠耕战。耕,是搞好农业
生产 ;战,加强战备。
➢ 四 、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 ,因为社 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 ,因此具 体措施也应改变 。
法家只有借助于君权之势才能推行变法,一旦君权 不在,则改革难以继续,这是法家在历史上的悲哀。
➢ 5、商鞅
约前390—前338年,姓公孙,名鞅,因受秦孝公封商邑, 号商君,故称商鞅。商鞅在秦国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雄 居六国之上,奠定了秦统一中国的基础。
商鞅法制思想有:壹刑论,即“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 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策,乱上制者,罪死不 赦”。
➢ 3、李悝
前455—前395年,法家严格意义上的开山祖。在任魏国 相,主持变法。变法内容:经济上“废沟洫——废井 田”、“尽地力”、“善平籴( dí)”;政治上主张无 功不受禄,打击世袭特权,剥夺无所事事的贵族们的俸 禄,奖励有能有功者;军事上建立了常备正规军。
李悝的最大贡献是编著了《法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包括六篇:《盗法》、《贼法》、 《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 二、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 韩非子(前280—前233),出身于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同师荀子。后被李斯陷害致死。
➢ 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法、术、势的法制理 论。他的著作总结了古代国君的得失,表达了 自己的抱负和主张,例如:《孤愤》、《五 蠹》、内外《储说》等。其中《自相矛盾》和 《守株待兔》便是有趣的寓言故事。
▪ 一、前期法家人物介绍
➢ 1、管仲
卒于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齐国宰相,使齐国成为 最早的霸主。现存《管子》一书,公认为后人托管仲而 作,其观点属法家思想,与后韩非子存在着一致性。
管仲说:“法者,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 斗斛(hú )也,角量也,谓之法。”“夫生法者,君也, 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 4、吴起
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是兼法家与兵家一身的人物。 与孙武齐名,著有兵法,但失传。他在魏国曾协助魏 文侯推行法家政策,遭诬陷,弃魏而往楚。在楚国大 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将无能的官吏和冗员一律裁掉, 使楚国焕发生机,但损害了权贵们的利益。
支持变法的楚悼王死后,贵族们准备杀害他,他便 跑去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想利用楚国法律中“丽 (加)兵于王尸者,尽加众罪,逮三族”的规定来 免祸,但仍被害。
➢ 禹父鲧与孔壬、驩兜为帝挚(尧的长兄)时期 的三佞臣。后四岳推举鲧治水,而且鲧治水非 常尽力,只是一味用堵的方法治水九年失败。 时尧为天子,舜为摄政,定鲧为死罪。孔壬曾 与妖类相柳(吃人无数)为伍,被抓后被尧赦 免。
➢ 禹用疏堵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并接任天子, 欲为父鲧平反,皋陶极力反对,禹竞不敢强为。
商鞅还主张严刑峻法,是“重刑论”者。他还提出“重刑 爱民”论,他断定“德生于刑”,对刑的运用正是君主对 人民爱心的体现。
商鞅曾在渭水之滨,一天处死七百多人,“渭水尽赤,号
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 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于是就跑。 跑到客店,人家不敢收留,说根据商君法令,不能 留没有证件的人住宿。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 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 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 兵败被俘。惠王车裂商鞅,并灭其族。
➢ 韩非还著有《解老喻老》,老,即指《老子》。 因此,韩非的思想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 秦始皇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大加赞 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 恨矣”的感叹。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便急切 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本来不任用韩非,于是 便派韩非出使秦国。
➢ 秦始皇见到韩非,非常高兴,然而却未被信任和 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 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 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 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 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始皇信以为然,就把 韩非交给法官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 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 进见。秦始皇后来感到懊悔,使人赦免他,韩非 已经死了。(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第九讲 法家文化(一)
先秦法家学说及中国古代 法律制度的特点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前期法家人物介绍 ➢二、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 法家的始祖皋陶(gāoyáo)
➢ 尧舜时期的大司理(即大法官),是中国司法 的鼻祖。主张轻法,像法。皋陶与尧、舜、禹 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 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 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
➢ 五 、法治讲求法术 、法令 ,要让人人皆知 , 坚决执行。是国君驾驭群臣的方法 ,是国君至 高无上的权力和威势 。
➢ 6、慎到、申不害
几乎同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皆从道家分化出来。
慎到以重“势”著称。他将君主和权势的关系比喻为 飞龙和云雾的关系。有了云雾,飞龙才能高飞;一旦 云雾消散,飞龙与地上的蚯蚓无别。他说“尧为匹夫 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治天下”。
▪ 申不害重“术”,即“权术”,权谋之法。申不 害主张的“术”,最典型的就是“藏于无事,示 天下无为”,这是具体的驾御大臣的权术。要求 君主“去听”、“去视”、“去智”,就是装听 不见,装看不见,装不知道事情真相,避免暴露 自己,这使大臣摸不清君主的底细,没办法投其 所好,也就没法掩盖他们自己的缺陷。而君主则 可以看得明白,辨别出忠臣和奸佞小人。
管子认为,要保证法令的贯彻,必须赏罚分明,不 论贵贱。
管子说:“民利则来,害之则去。”因此,治国须 循人情。
管子说:道在天地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 2、子产
稍晚于管仲,生卒年不确,前380—前322肯定不对。的。 应早于孔子。因为孔子是明确反对以法治国的,当晋国 也学子产将刑律公布于鼎上时,他就大呼,晋国将要亡 了,失去了法度。(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