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测试题(含答案).docx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测试题(含答案).docx

第3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2.教材中的某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A)(第2题)A.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B.探索燃烧的条件C.制取P2O5D.检验P2O5的性质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芯有直接关系的是(A)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一一用于急救病人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D.干冰升华吸热一一用于人工降雨4.节日期间商场里人很多,让人觉得闷热缺氧,此时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B)A.1%B. 19%C.25%D. 78%5.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②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③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④ 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⑤ 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A. ②④⑤B.①③⑤ C.②③④D.①③④⑤6. 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B )(第6题)① CO?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 C0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 C0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 如2不支持燃烧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B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铁固体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8. 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 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

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 的什么时期? (A )(第8题)「石蕊纸花!'[接放入CO?|' 17(蕊纸花喷水后放入CO?|' 实验1 实验2甲乙A. 甲吸气、乙呼气B.甲呼气、乙吸气C.甲、乙都吸气D.甲、乙都呼气9. 将25克A 物质和5克B 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含10克A 和 11克C,同时还含有一种物质D 。

若A 、B 、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 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D) A. A+B=C+D B. A+2B=2C+D C. 2A+B=2C+D D. 2A+B=C+2D10.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实验装置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后便于观察。

2何时收集满1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 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

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B)A. 分解有机物B. 消耗氧气C. 释放能量解释(第11题)D.消耗二氧化碳12.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下列选项不会加剧这三大环境问题的是(C)A.煤、石油燃料的燃烧B.汽车尾气的排放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13.人们在清晨刚进入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主要原因是(B)A.蔬菜的呼吸作用使温度降低B.蔬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C.蔬菜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D.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解析】夜间无光,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而蔬菜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大棚内氧气减少,所以人们在清晨刚进入大棚内时,会感到气闷。

14.如图所示,在盛有NaOH溶液的广口瓶中插入底部有洞的试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碳粉,将其迅速放入试管内并塞紧橡皮塞,则燃烧结束并冷却后,试管内外的液面高度为(C)(第14题)A.内外持平B.试管外液面高C.试管内液面高D.无法判断【解析】碳粉燃烧生成的CO?被NaOH溶液吸收,使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上升。

15.下图能表示人体在每次吸气、呼气时肺内气压变化的是(D)【解析】 吸气过程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

呼气过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D 选项中0〜1.5秒 属于吸气过程,1.5〜3秒属于呼气过程。

16.1.69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 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 断:①一定含C 、H ;②一定不含0;③可能含0;④一定含0;⑤分子中C 、H 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⑥分子中C 、H 的原子个数比为1 :4。

其中正确的是(D ) A.①②⑥B.①②⑤ C.①③①D.①④⑥【解析】4. 4克C0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2克,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3. 2克;3. 6克水中含有 氧元素的质量为3. 2克,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0.4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 4克+ 3. 6克— 1. 69克=6. 31克。

所以1.69克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1.2克,氢元素0. 4克,含有氧元素1.69克一 (1.2克+0.4克)=0. 09克,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克:12) : (0.4克:1)=1 : 4。

17. 将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作如图处理后,在阳 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

会变蓝的部分是(B )D.丁处O 1 2 3时间/秒C3时间祁,透明塑粒袋 我-叶片N 弓绿色部分丁 ,咻机 V (化钠遮丙t/ /V纸部 黑挡绿分色乙非部绿分叶【解析】能否制造有机物,是通过加碘液看叶片是否变蓝,检验淀粉的有无来验证的。

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和叶绿素,甲处无叶绿素,丙处无光照,丁处缺少二氧化碳,因此这三处都不会变蓝,只有乙处的叶片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能合成淀粉。

18.如图为蔬菜大棚内一天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

一天当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D)A[二氧化碳的含量BA. 0点C. 12 点B. 6点D. 18 点6 12 18 24时间/时(第18题)【解析】从6点到18点,CO?含量一直在减少,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在增加,所以18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19.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C)①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既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又说明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 : 1③既说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④既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第19题)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②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由H、0元素组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可以推算出水分子中H、0原子个数比为2 : 1。

20.将18克高镒酸钾加热,当产生1.6克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C)A. KMnO4 Mn02B.LMnOq Mn02C.KMnO4Mn02 K2MnO4D.KMnO4K2MnO4【解析】高镒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04=K2Mn04+Mn02 + 02T , KMnO4与O2的质量比为316: 32,当生成1.6克氧气时,参加反应的高猛酸钾的质量为1.6克X祟=15. 8克,故高镒酸钾有剩余,因而固体剩余物是KMnO,、MnOz和K2Mn04o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21.芯片是所有电脑和“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

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①Si0z+2C耍些Si +2COT ;②Si +2Ch 耍些 SiCh;③S i C14+2H2=5==S i +4HCI o(1)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②(填序号)。

⑵S i。

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土4价。

【解析】(1)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②。

(2)S i O2中氧元素为一2价,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

22.如图所示是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种子除去水分后质量)和鲜重(种子实际质量)的变化而分别绘制的两条曲线。

表示鲜重变化的是曲线里。

该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起点时间是C。

(第22题)【解析】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消耗有机物,种子的鲜重质量一直升高,干重减少,故曲线甲表示鲜重变化,曲线乙表示干重变化。

到C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干重增加。

23.认真分析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zs(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此装置必须放在有光的环境中。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实验前乙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放澄藉灰丞。

(3)丙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解析】(1)金鱼藻在光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气泡,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乙装置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丙装置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4.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b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镒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旦(填字母),其中二氧化镒的作用为催化作用。

装置E中,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0z耍FeoO,。

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h + 2HC I =CaC 12+H2O + CO2 T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Q (填字母)。

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F替代装置B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解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为酒精灯,b为集气瓶。

(2)固液常温型的反应装置一般选B;其中二氧化镒作为催化剂;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用C装置收集;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度。

25.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制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出的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二氯原子臭氧一氧化氯氧气—尸o+EcP+cpr过氧化氯敏原子轲气一氧化氯过氧化氯* 譬8—9 苟go(第25题)(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030(2)上述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②(填序号)o(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查(填“是”或“否”)。

(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的研究表明“少量的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

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简要说明他的观点: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消耗,而是反复循环消耗臭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