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检测内容:第1章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2.用来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标志是( A )3.如图所示表示了水的电解过程。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A.图中代表水分子B.水分子中含有两种更小的粒子C.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错误!错误!,第4题图)错误!,第5题图)4.如图,t ℃时,向10克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下列分析满足图中a、b 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A.a-溶解度,b-溶质质量B.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C.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D.a-溶解度,b-溶剂质量5.如图所示,水面上漂浮着一只空碗,水底沉着一个石块。
若将石块取出放入碗中(碗仍能漂浮在水面),则水面高度将( B )A.下降B.上升C.不变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6.科学实验课上,老师演示了一个速冻小魔术。
他在一个小木板上撒了一些水,然后放上一个小烧杯,杯中加入半杯蒸馏水。
随后他向杯中加入另一种物质,片刻以后,他提起烧杯,杯子和木板紧紧粘在一起。
老师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D )A.生石灰B.氢氧化钠固体C.食盐D.硝酸铵7.质量相同的木块和石蜡,把木块放在盐水中,石蜡放在水中,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那么( C )A.木块受到盐水的浮力大B.石蜡受到水的浮力大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木块与石蜡的密度也不同,所以无法判定8.现有下列溶液,其中溶剂是水的有( B )①海水②白酒③植物油和汽油混合形成的溶液④汽水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9.下表是20 ℃时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质量分数为24%的硫酸加入等体积水,所得溶液的密度等于1.08克/毫升C.质量分数为28%的氨水加入等质量水,所得溶液的密度等于0.95克/毫升D.质量分数为24%的氨水加入等体积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2%10.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此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组成B.理论上若得到8毫升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毫升氢气C.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提前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1.100克25%食盐溶液如图处理后,所得溶液质量分数x%的值是( A )A.6.25% B.25% C.12.5% D.15%1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B.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C.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3.水是生命之源。
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__海洋__水。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使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__地表径流__环节。
14.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1)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碘分子在下层聚集,下层色较深,上层较浅__;(2)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甲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5.如图所示的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相平),慢慢放入一木块,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从溢水杯中溢出6×10-4立方米的水,则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_6牛__(g =10牛/千克),木块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__F 浮=G 木__;水溢出前后,溢水杯底受到的压强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
(1)需硝酸钾__2.4__克,需水__97.6__毫升(水的密度是1.0克/立方厘米)。
(2)若在量取水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小于__2.4%(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配制该营养液,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玻璃棒__、__100毫升量筒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17.茶叶含有有益人体健康的茶多酚。
已知: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该物质可按下列流程从茶叶中提取。
茶叶放入沸水中浸泡――→操作Ⅰ除去茶叶渣溶液(茶叶浸泡液)――→经一系列操作处理茶多酚晶体 (1)上述提取流程中,操作Ⅰ的名称为__过滤__;(2)提取过程中,若茶叶放入冷水中浸泡,必须延长浸泡时间,才能确保茶多酚被较为充分地溶解。
由此可知,茶多酚的溶解速率受__温度__影响。
(3)根据茶多酚的性质推断,若要长时间存放茶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密封保存__。
18.小敏要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她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①所示的探究。
(1)分析图①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__越大__。
(2)实验结束后,小敏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②所示,分析图像可知:①曲线__a__(填“a ”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该金属圆柱体所受重力为__2.7__牛,金属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__1.0__牛。
四、解答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26分)19.有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有以下三种方法,请你进行计算:(1)如继续加入食盐,则应该还需要加入质量为多少克的食盐?(2)如果采用蒸发水分,应该蒸发多少克水?(3)若通过加入25%的食盐溶液来达到要求,则需要加入25%的食盐溶液多少克?解:(1)设继续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x。
100克×10%+x=(100克+x)×20%,x=12.5克;(2)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100克×10%=(100克-y)×20%,y=50克。
(3)设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的质量为z,则10%的溶液中的溶质与25%的溶液中的溶质之和等于20%溶液中的溶质。
100克×10%+z×25%=(100克+z)×20%,z=200克。
20.如图甲所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物块静止在湖底,上表面离水面深度为h。
现用一根粗细和重力不计的绳子,将该物体从水底竖直向上拉,直至完全拉出水面,在整个拉动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g=10牛/千克,ρ水=1.0×103千克/立方米)求:(1)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牛?(2)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绳子的拉力是多少牛?(3)物体的密度是多少千克/立方米?解:(1)F浮=ρ水gV排=1.0×103千克/立方米×10牛/千克×(1米)3=104牛;(2)由图像可知,露出水面后绳子的拉力即物体的重力G=3×104牛,当重物未露出水面时,拉力F1=G-F浮=3×104牛-104牛=2×104牛;(3)物体的质量m=G/g=3×104牛÷10牛/千克=3×103千克,密度ρ=m/V=3×103千克÷(1米)3=3×103千克/立方米。
检测内容:第2章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B )2.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因素D.地形因素3.使用高压锅来煮食物时,它能够( D )A.减小锅内压强,降低沸点B.减小锅内压强,升高沸点C.增大锅内压强,降低沸点D.增大锅内压强,升高沸点4.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召开学校运动会的是( A )5.下列形容天气的语句是( C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四季无寒暑,一夜便成秋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6.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在空中飞行利用的原理是( D )A.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小B.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大C.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大D.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大7.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
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8.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各不相同,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当北国江城的钢花映红了飞雪。
江南的田野正是春色妖娆。
”影响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A.海陆因素B.地形因素C.人类活动D.纬度因素9.将塑料挂衣钩吸盘紧贴在光滑平整的墙上,就能用它挂衣服,小明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①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上;②把挂衣钩吸盘紧贴在墙上,塑料吸盘与墙壁之间空气被挤出;③吸盘与墙之间产生一个很大的摩擦力;④所以挂衣钩可以挂住衣服或书包。
为了把这个现象解释的很清楚,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D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10.下图中甲坡降水量大于乙坡的影响因素是( A )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11.关于大气压与人类生理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C )A.在雷雨之前,由于气压的下降,人们常会出现胸闷、头昏和情绪烦躁等症状B.股骨主要是依靠外界周围的大气压与韧带一起连在身上的C.肺内容积增大,表现为人吸气,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D.高山反应也叫高山病,是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跟气压大小有关系12.在草原发生了一起龙卷风,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