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习题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习题课】
6.文学常识填空。 (1)泰戈尔,印度(国籍)作家、诗人。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 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 教和哲学的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主要作品有诗集《吉 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等。 (2)冰心,原名 谢婉莹 ,作家、诗人。笔名“冰心”取自诗句 “一片冰心在玉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 是其 作品的主旋律。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
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我着急
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母亲轻轻一笑道:“傻孩子,这时舍不得 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
②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地掉在地上,我心痛极了, 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
③母亲的抉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 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 侧枝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茏,却只有稀疏几朵花开。母亲指着那 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 去更多。”
⑥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子里安静地望着天上。明月皎 洁,一朵一朵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 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 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 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 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
7.向阳中学七年级(2)班打算开展以“母爱之歌”为主题的综合性 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围绕活动主题,补写出下面这 副对联的上联。 上联:母爱是山,【示例】三生有缘慈恩重 下联:亲情如海,绝世相隔孝道难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右边画面的内容。
【示例】一位母亲静静地站在 孩子旁边,用心教他用木棍在地上 写字。
8.作者叙述了母亲的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内容概括】 种植、管理与采摘棉花;用棉花为儿女做衣物;年老后仍偏爱使 用棉织品。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句子】 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上的云比作棉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 母亲对棉花的喜爱之情。
10.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表现手法及 其作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花瓣 心绪 阴影 留转 B.心续 姊妹 花瑞 沐浴 C.繁密 烦闷 莲篷 嗅到 D.遮蔽 倾侧 覆盖 慈怜
(解析:A.“留”应写作“流”;B.“续”应写作“绪”;C.“篷” 应写作“蓬”。)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C)
A.“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脍炙人口的童谣,让诚信做 人的理念,从童年时期就印刻在中国人的脑海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
A.随着 2018 年雅加达亚运会的开幕,使得各国代表团的体育健儿们 将在赛场开始激烈争夺。 B.2018 年 8 月 19 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全国一千多万卫生健康工 作者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C.都江堰水利工程尽管从地理角度还是历史角度都堪称滋润“天府之 国”两千年的源头。 D.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现在、过去和未 来的桥梁。 (解析:A.成分残缺,应删去“使得”;C.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尽管” 改为“不管”;D.语序不当,应将“现在”和“过去”调换位置。)
对比。将母亲“打顶”后的棉花与“我”没有“打顶”的棉花作 对比,一方面说明母亲有着丰富的植棉经验;另一方面也传达出 一个深刻的道理:有舍才能有得。
11.文章的标题“棉花的味道”有哪些含义?它为什么能够“伴随 我一生”?【标题的含义】
含义:①棉花自身的味道,它是母亲和儿女们喜欢的味道;②棉 花的味道中蕴含着母亲对儿女们的关心和爱。理由:①“我”从 母亲种植棉花的过程中得到了生活的启迪,这种启迪伴随“我” 一生;②母亲用自己辛苦种植的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 棉被,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这温暖了“我”一生。
母亲去世多年后的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见前面一个穿着蓝 色金丝绒棉袄的老人,背影极像母亲,顿时心跳加速,明知不可能, 但还是身不由己紧跑几步追上她……
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子,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哽咽无语,一 任泪雨滂沱。
多年以后,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 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
(选自《羊城晚报》2018 年 6 月 19 日)
⑧晴朗的冬日,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暴晒。晚上把头埋进被 里,会闻到一股香味,我问母亲:“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 真好闻。”
⑨母亲说:“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 ⑩母亲老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不能种棉花了,儿女们给她买 了羽绒被、羽绒服,可母亲还是说冷,姐姐买来新棉花给母亲做了 棉衣、棉被。穿上用蓝色金丝绒布料做的新棉袄,母亲脸上的皱纹 舒展开来。Fra bibliotek(原创)
棉花的味道
龚细鹰
①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
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两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
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母亲说,该给
棉花“打顶”了。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
“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在这块棉
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句中“世 界”“力量”都是名词。 B.“爱是茫茫宇宙中最富生命力的那颗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 C.“爱是什么?爱是当你漂泊时需要停靠的港湾。爱是什么?爱 是你寒冷时需要拥抱的怀抱。爱是什么?爱是茫茫宇宙中最富生 命力的那颗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为爱挖一口井,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句中加点 (解析:D.“源泉”在句中比喻幸福的来源。)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nìì)笑,却一声儿不响。 (2)我在书店外徘徊.(huáái)了好久——到底要不要进去呢? (3)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yīīnn)蔽? (4)妈妈正在庭院里专心做 dǎo(祷)告。
(5)永恒经典的并 dì(蒂)之花,象征着相辅相成,好事成双。
B.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好?还是改造成生活服务便民亭 好?
C.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 年的美德。 (解析:A.引用的话是完整的句子,“不许变”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B.选择疑问句,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 用,应删去一个。)
④不久,母亲棉田里的花谢了,一个个壮实的棉桃长出来。八 月,棉桃如石榴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 花灿然盛开在枝头。
⑤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她 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 了衣衫。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 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 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
⑦初冬,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 长大的姐姐做嫁妆。机器轧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母亲轻轻 将棉花一层层叠好,铺在崭新的布上,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 新棉被蓬松厚实,我撒着欢儿在上面翻跟斗。雪后的田野如同一床 松软的大棉被。我穿上新棉衣跑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扭头却 看见母亲提着一篮翠绿的青菜从菜园走来,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她 身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我问:“妈,你冷吗?”母亲帮我 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