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
常用。
1.等高线法
以等间隔的水平面穿过三维地形表面,将其相交的轨
迹正射投影于平面上,所得到的相同高度点的连线即
为等高线。
明暗等高线法
粗细等高线法
等高线法
一般以比例尺分母乘以0.2mm为等高距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在大、中比例 按基本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为首曲线 ——基本等高线 尺地形图上等高距是固定的,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 用细实线表示。 断地形的变化情况。
2)地理图的类型
①区域性分幅图 是按一定经纬差分幅的普通地图。 ②区域性全图 是一种反映区域形势、综缆区域地理全局的普通 地图。 ③普通地图集 地图集是按统一设计思想、完整协调的内容、严 谨的图幅编排和统一的整饰规格编制成的多幅 地图的汇集。 普通地图集由大量反映区域基本面貌的普通地图 构成。
地图集的定义
(4)测量的原理:
利用水准仪望远镜的视准轴所提供水平视线,读取前、后
两点上塔尺读数,计算两读数差作为两点间的高差。
(5)测量方法:
利用两次仪高法提高测量数据精度,利用闭合导线进行控
制点测量,利用极坐标法进行碎部点(地物特征点)测
量。
(6)实测水准点(控制点)展绘,地形特征线勾绘。 (7)利用内插网片寻找特征线上整数值的高程点。
3.晕渲法
即阴影法,是依据光照产生明暗变化的原理,用深 浅不同的色调表示地形形态。
1)按光照原则分类
晕渲法
2)按晕渲表现地貌的详细程度分类 全晕渲、半晕渲
3)按晕渲色彩分类 单色晕渲、双色晕渲、多色晕渲(彩色晕渲)
写景图
写景图
写景图
晕滃法
沿斜坡方向布置晕线表示地貌的一种方法。现已淘汰。
军事上:战术图
③ 1/25万(1/20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是根据实测地形
图及一些兵要资料和外业调查资料补充编绘而成的。由于所 含范围扩大,地图以反映全区总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 状况为主,明显而突出地表示区域内具有典型特征的地物和 地貌,精确表示各要素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军事上:战役图
④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是地形图系列中比例尺最小的地形图
实地地形
实地测量 路线 与实测点
等高线 勾绘 沿地形特征点测定高程值,以比例内插法确定首曲 线的点位,在地形特征线控制下,以光滑曲线连 接等值点(一般为整数值)。
以校园为测区范围, 进行小区域大比例尺测绘地形图
(1)测量仪器的准备: 水准仪,塔尺,钢卷尺,记录表等。 (2)测量步骤: ①勘查路线及根据测区地形特点选择水准点(控制点); ②具体施测:仪器操作与数据记录,先进行控制测量,后进行碎部 测量; ③内业计算与调整:闭合差计算与处理(平差)。 (3)测量路线: 可根据已知点情况,选择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测区内或附近有两个 已知点)或闭合水准路线(测区内或附近只有一个已知点,或作 为独立测区假设一个已知点)。
立体写景图
4.地貌的虚拟表示法
基于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 地貌虚拟表示法——数字地面模型。 传统地貌表示→产生心理立体视觉感→透视、晕渲 虚拟地貌表示→产生生理立体视觉感→头盔、数据手套 1)特点 基于数字信息的表示方法 真三维空间特征表示 实时动态性 可交互性 多比例尺(多分辨率)
地形图分类
地形图按组织测绘的部门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 为两大类: 由国家测绘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测绘,作为国民经济 建设,国防和科学研究基础资料的国家基本比例 尺地形图。 由部门或单位针对某一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具体 施工需要,在小范围内实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
(1)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2) 海 岸 的 表 示 加拿大 温哥华 1 :5 万 地形图
GB 12342-90 图式规范
3)海底地形的表示
等深线+水深注记、分层设色、晕渲法 1.点线 2.细实线
斜体字注记(新、准-资料) 正体字注记(旧、不准)
不用小数点,105表示10.5
2.陆地水系的表示
陆地水系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内,由地表大 大小小的水体构成的脉络相同的系统。 1)河流、运河及沟渠的表示 2)湖泊的表示 3)水库的表示 4)井、泉的表示 5)水系注记
每隔四(或三)条首曲线加粗绘制的等高线为计曲线——粗等高线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计曲线(加粗等高线)、 用粗实线表示。 间曲线(半距等高线)、助曲线(辅助等高线)后两者为补充等高线 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补充测绘的等高线为间曲线——半距等高 线 绘制在1/2等高距位置上,用长虚线表示。 在任意高度上测绘的等高线为助曲线——辅助等高线(任意等高线 ) 一般绘制在1/4等高距位置上,用短虚线表示。 间曲线和助曲线统称补充等高线。
9.编图单位 8.坡度尺 7.三北方向图
6.比例尺
10.编图参考资料
2.地理图
地理图(一览图)是指比例尺小于1/100万的普通 地图。地图内容概括,图形经高度制图综合,反 映广大地区内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和政 治经济形势。 1)地理图的特点 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 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制图资料种类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
GB 12342-90 水系及附属设施
GB 12342-90 运河、沟渠及堤岸
1:2.5万地形图
二.地貌要素的表示
在两维平面上表示三维地貌形态,且能实施高度、
坡度的量测,并给人以立体视觉感受,是人们多年
来不断探索和追求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透视写景、晕滃法、等高线法、晕渲法到分层设 色法及多种综合运用。 现代地图中,等高线法、晕渲法及分层设色法最为
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
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
对各种现象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
合体。
地图集的特点
(1) (2) (3) (4) (5) (6) (7) 地图集是科学成果的综合总结 地图集对所选主题具有系统、完备的内容 地图集必须实现内容、形式等诸方面的统一与协调 表示方法多样 地图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 编图程序及制印工艺复杂 建立了多维、深入的空间认知环境
4.印色的习惯性
减色法的四色印刷:黑色 -水系;棕色 水系 黑色 -人工物体;蓝色 人工物体 蓝色 地貌与土质;绿色-大面积植被。
普通地图的内容
数学要素
普通地图 地理要素 图廓外要素
自然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 控 坐 地 地 制 标 图 图 点 网 定 比 向 例 尺 分 幅 编 号 水 地 土 系 貌 质 和 植 被 居 交 境 民 通 界 地 线 线 图 图 接 比 坡 出 名 例 图 例 度 版 和 表 尺 尺 说 图 明 号
地图集的分类
(1)按内容: 普通地图集、专题地图集、综合性地图集
(2)按制图区域:
世界地图集,包括大洲、大洋地图集;国家地图集;区域
地图集
(3)按用途:
教学地图集、旅游地图集、军事地图集、参考性地图集
(4)按成图方法:
常规地图集和多媒体电子地图集
地图集
第二节 独立地物的表示方法
实地形体较小,无法按比例尺以真形显示,但 具有重要定位意义的地物统称为独立地物。 一般以象形符号表示。 其符号在图面上的安排具有冲突优先地位。
常用地物、 注记 和地貌符号 (二)
2)地形图的成图特点
①1/1万比例尺地形图是局部地区的实测地图。图上各种 地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都具有较高精度,真实地表 达了地形的细部,详细地显示了物体的内部结构、形态 特征、数量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军事上:基本战术图、技术图工程图
②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是地形测量或航 空摄影测量的直接成果。地图上详细表示了 各要素的 分布、图形特点、数量与质量特征;准确地表示了各种 具有方位意义的独立地物;正确表示了各要素的位置及 其相互关系;各要素表示的详细程度与比例尺相适应 ,可进行各种量测,获取有关数据。
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
地理图的主要任务,是向用图者提供制
图区域自然与社会人文要素分布、类型 、结构、密度对比关系的一般特征。 地理图从内容上已经过大量取舍,表现 在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在质量特征上具有 高度概括性。
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没有统一指定的编图规范与实施规则。 可以针对地图的具体用途,目的和服务对象,确 定地图表现的内容和形式。 从地图投影,比例尺选择,内容选取,图例符号 设计,色彩运用,乃至图面配置设计风格等, 均有很大的灵活性。
第三节 自然要素的表示方法
一.水系要素的表示
1.海洋要素的表示 普通地图上表示的海洋要素主要是海岸,海底地形 ,以及冰界,洋流,航行标志等。作为地理图, 表示的重点是海岸线及海底地形。
3)海底地形的表示 深度基准 海底地貌的表示
1)海岸的结构
岸上(沿岸)地带(后滨)—潮浸地带(干出滩)—沿海地带(前滨)
(3)依据统一的规范和图式
工程用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
(1)没有严格统一规定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没有严格统一的地形图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3)可以结合工程规划,施工的特殊要求,对国家测绘部门 的测图规范和图示作一些补充规定。
城区居民地
城镇居民地
常用地物、 注记和地貌 符号 (一)
2.分层设色法
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的高程带,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
1)适应自然 环境色表
2)相似光谱 色表 3)不同色值 递变色表
分层设色法
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 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 的颜色,以色相、色值的差异表示地势 高低的方法。加强了高程分布的直观印 象,更容易判别地势状况。 有一定的立体感,可作概略性量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