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__ 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②测量时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为 或 ,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或 ,1m/s =3.6km/h 。
v =s t,变形可得: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 。
四 测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 小车 斜面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声现象知识结构图:、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它需要靠传播,不、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情况是、通常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 km/h,声速大小与与有关。
(会用速度公式v=s/t计算,书P16:、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人听到声音的途径:传导和传导。
(判断发声体的位置:双耳效应)、声音的特性:、、、音调高低由决定;响度的大小由决定;闻其声而辨其人是因为各人的不同。
、超声波指的是;次声波指的是。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超声和次声是人耳听到的。
1)、噪声是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为了保护听力,噪声不能超过;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能超过;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能超过。
①、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②、③、理解并举例:声传递,请举例:声传递,请举例:本章重点:运用本章的基础知识去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事例(如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的应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题等)。
考点提示:(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探究声音的特性;(3)学会减弱噪声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4)人类对声的利用。
典型例题:1、马明同学用手将自己的耳朵堵住,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和牙齿上,他(填“能”与“不能”)听到音叉的声音;若能听到,其中的道理是。
分析:正常情况下,我们听到声音是空气传到人耳的(空气传导),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人的骨头也能传播声音(骨传导)。
2、某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水管,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的人能听到 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通过 传来的,因为。
3、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性:1)拍打西瓜,判断其生熟的依据是:2)乐手调节琴弦的松紧,是在调节声音的:3)暖水壶灌水时,根据声音的变化就能判断水是否满了的依据:4)我们可以判断交响乐中是不同的乐器演奏:5)声如洪钟:6)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4、控制噪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A 、防止噪声产生;B 、阻断噪声的传播;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以下分别属于哪一种?市区内多种树:无声手枪:摩托车的消声器:机器上加装隔音罩: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靠近公路的居室安装双层玻璃,关紧门窗:居民区中午和晚间不允许建筑安装施工:5、敲桌子时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振动,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桌子在振动吗?光现象、透镜知识结构图:1、光源指的是: 。
光在 (条件)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真空中的速度是最 ,其值是 km/s= m/s 。
试着举些例子说明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2 当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此时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
技能: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1)、 表面发生4、反射的种类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2)、 表面发生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特别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 的光进入了我 生 了 反射。
黑板反光“晃”眼是发生了 反射。
试着举些例子说明是光的反射现象: 。
光的折射物距减小 (增大) (减小)像变大(变小)6、透镜有两种(1)、凸透镜:中间 边缘 ,对光线有 作用(2)、凹透镜:中间 边缘 ,对光线有 作用几个重要概念:主光轴: ;光心: ,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 ;焦距: 。
(看图并标出光线)。
重点理解:会聚的本质: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偏向主轴;发散的本质: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偏离主轴。
学会画光路图与确定黑箱内透镜的类型。
(书P62,5)7、实像: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用光屏承接,物像 侧;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用光屏承接,只能用 观察,物像 侧,另外,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成 。
更进一步的认识:一倍焦距分 ,二倍焦距分 ,物近像 像变 ,实像 立虚 立。
说明:成实像时(条件): 9、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镜,底片相当于 ;10、投影仪:物距在 像距在 成的像。
幻灯机: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插在架上。
放大镜:成 的像。
11、眼睛:(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可变焦距的“照相机”。
调节作用:看远时,睫状体 ,晶状体 ;看近时,睫状体 ,晶状体 ;(1)近视眼:晶状体变,成的像在视网膜。
用矫正。
(2)远视眼:晶状体变,成的像在视网膜。
用矫正。
12、显微镜与望远镜均由两块组成。
显微镜:物镜相当于一个幻灯机,成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望远镜: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成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3、视角的理解:视角越大,我们人看到的物体相对较大,视角与和有关。
所以,显微镜与望远镜是靠改变视角来放大的。
光现象重点:在光的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探究一些简单的光现象。
考点提示(1)学会理解和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会熟练画出反射、折射光路图。
(3)看不见的光的应用典型例题1、小孔成像、影子形成、日食、月食都是属于光的;平面镜成像、倒影、水中的月属于光的;看水中的鱼、海市蜃楼、透镜成像属于光的。
透镜重点: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典型例题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1、温度:表示物体,常用单位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沸水的温度为度。
某地气温-3℃读做。
2、测量温度的工具:,工作原理是,常用温度计有: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或细管,使用前要,可离开人体读数,分度值为,量程为)例:某护士由于忙碌忽略了其正确使用,先测了一个体温为39.70℃的病人后,接着测体温为38.80℃的病人,这时她读出的数据是。
若又马上测40.8℃的高烧病人,她读出的数据又是。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它的,认清它立的。
使用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和,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状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5、6 另外,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例:电灯泡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达到2000℃。
能用铁、金、铝来制造电灯泡的灯丝吗?如果由你来挑选,你准备选哪种金属来制造电灯泡的灯丝?为什么?② 凝固 : 叫凝固。
凝固特点: 温度不变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
凝固的条件:⑴ 。
⑵非晶体晶 体 非晶体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7.汽化和液化:汽化: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例:如何晒衣服才能干得快?)影响因素:⑴;⑵⑶。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
⑵。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沸腾与蒸发的异同:②液化:叫液化。
方法:⑴;⑵。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热;如:冬天人在室外口中呼出的“白气”,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有水雾;夏天冰棍上面冒出的“白气”。
注:所有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8、升华和凝华: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如:人工降雨用干冰(发生升华),白炽灯壁上呈黑色。
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如:霜、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北方冰冻的衣服照样会干等。
补充:常见自然现象对比与物态变化:(1)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液化,凝华)(2)雨: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聚积下落时,冰晶融化成水滴,合并成大水滴便产生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