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解读《古诗三首》——神州处处好风光

教材解读《古诗三首》——神州处处好风光

统编本教材解读
《古诗三首》——神州处处好风光
《古诗三首》是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地球,人类的母亲”。

这三首诗分别是《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都是写风景的绝句。

我们从这三首诗中能够领略黄河雄风、江南美景、吴越风光。

初读三首诗,读者的脑海中会出现九曲黄河奔腾汹涌、江南春色万紫千红、田园风光清幽雅致的画面,作者创设出的或雄壮或朦胧或幽雅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这样的诗,诵读想象画面仍然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或者描绘诗句的意境,欣赏诗中名句,品评诗中词语。

这三首诗的作者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写时的心情也各不相同,借助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的写诗经历,还可以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所抒发的情感。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敬佩。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已现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连续
几任皇帝却把国家的希望寄托于佛教,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这首诗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

在这段时间,他对政治已经没有了兴趣,向往幽静的田园生活,所以湖阴先生这个隐士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这首诗既写湖阴先生居所的幽美环境,也表现了湖阴先生的热情好客。

三首诗虽然写作目的不同,但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值得细心品味。

学习心得,欢迎批评指正,未完待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