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基本知识

档案基本知识

第一章1.试述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答: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本身。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现象、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产生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国档案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档案学应用技术研究以及档案学相关的内容。

2.档案的种类:(1)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可分为公务档案、私人档案。

(2)从档案形成时间的早晚以及档案作用角度,可分为历史档案、现行档案。

(3)从档案内容属性角度,可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4)从政权性质划分,可分为旧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

3公务档案: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私人档案: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历史档案: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文书档案:即在社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由各种行政性或曰政治性公文转化而成的档案科技档案: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

专门档案: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选择并保存下来以备查考的各种专门文件组成的有机体系的总称。

旧政权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除了革命历史档案之外的所有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革命历史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政权、企事业单位、社团等社会组织及个人所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之后,在中国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4.档案的价值(1)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和优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

档案的情报价值。

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它的这种可靠的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其情报价值。

(2)根据档案价值实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档案的现行价值,是指档案对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有用性。

档案的长远价值,是指档案价值的时效性可以扩展到遥远的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中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需要的性质。

(3)根据档案价值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

档案的第一价值,是指档案对于其形成者所具有的价值。

档案的第二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即除档案形成者之外的其他利用者所具有的价值5.为什么说档案具有凭证价值。

答:档案的凭证价值是不同于和优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

档案之所以有凭证价值是由档案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档案的内容看,它是从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并非事后为使用而另行编制的,因此它客观的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

其次,从档案的形式特征看,文件上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

6.实现档案价值具有哪些规律性答:(1)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档案价值是可以扩大和发展的,它的扩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档案价值的时效律。

是指档案对社会的有用性是由时限的。

(3)档案价值的条件律。

各种条件对于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被成为价值实现的条件律。

7.各时期我国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我国古代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保管档案。

我国近代的档案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公布和利用等。

新中国成立后,档案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档案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指档案的收集、分类、编目、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等。

后来又增加了检索、编研等。

我国档案工作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8.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由三个互相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

(1)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这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主旨原则和管理体制。

(2)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这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这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9.档案工作的效益: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和档案部门对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有效满足程度两者之间的比较关系。

其特点有三:1.档案工作效益的社会性。

2.~隐蔽性。

3.~滞后性10.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网站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9.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答: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是党和国家指导和管理档案工作的部门,如国家、省、市、县档案局等,其基本职责是:在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原则下,分层负责地掌管国家档案事务。

10.档案室的主要职责是哪些答:档案室的基本任务是:集中统一地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全部档案,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档案室的具体任务是: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专门指导和监督,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11.我国档案馆有哪些类型答:我国档案馆主要可分为各级国家档案馆、专业档案馆、企事业档案馆三大类。

我国国家档案馆一般可分为历史档案馆和综合性档案馆两类。

历史档案馆包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综合性档案馆一把隶属于各级党和政府,收集保管党和国家在各方面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根据综合档案馆所处层次的不同,综合性档案馆可分为中央级和地区级综合性档案馆两种类型。

专业档案馆是指国家为专门管理某一方面或某一特殊专业和技术或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而设置的档案馆。

企业档案馆是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的档案馆,属于内部档案机构。

12.文件中心: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文件管理机构,它的设置一般不像档案室一样隶属于一个文件形成单位,而是按地区按系统建立的介于文件形成单位和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档案文件管理机构。

档案寄存中心:是指由国家综合档案馆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

档案事务所:是指提供档案事务服务的一种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

12.试述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答: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指档案事业管理的体系和组织制度,包括档案管理行政部门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从世界范围来看,按照中央、地方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一般可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基本类型。

分散制,指一些国家的地方档案机构不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采用分散质大多是联邦制国家。

集中制,指一些国家的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13.我国档案法规体系有哪些部分构成答:一般分为档案工作法律、中央档案行政法规、中央档案行政规章、地方性档案工作法规、地方性档案工作行政规章,此外,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规范性较强的文件,可作为上述五个层次的补充。

14《档案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修订后的《档案法》共分为六章27条。

其中包括:总则、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的管理、档案的利用和公布、法律责任和附则。

15.档案工作职业道德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理解答:档案职业道德是从事档案职业的人员共同认可并在档案职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其内容主要包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严守机密;博学求进,公正服务。

第二章1.简述文书与文件的基本概念答:文书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用的信息记录。

文件一词出现时的含义为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所制法的具有法定效力并设有特定版头的公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文件的外延也更加广泛,不仅指公务文书,也包括私人文件,不仅有纸质文件,还产生了大量电子文件。

2.公文概念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答: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形成、经过一定处理程序制成的书面文字材料,作为传达意图,办理公文和记载工作活动的一种工具。

特点:是有法定作者制成和发布的;具有法定的权威和效力;具有规范的体式;具有特定的处理程序;具有现行效用。

3.简述公文的作用答:总体来说公文的作用是作为传达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管理国家事务,作为机关联系与处理工作的一种有力工具。

具体分析有以下五个方面:(1)法规作用。

(2)书面指导作用。

(3)公文联系作用。

(4)宣传教育作用。

(5)凭证和依据作用。

4.公文的种类:1。

从文件的来源分,可分为收文和发文 2.从文件的机密性和阅读范围,可分为机密文件、内部文件和公布文件。

3.从文件的制发机关和作用,可分为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和党的文件。

4.从文件的使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文件和专用文件。

1.简述专用文件和通用文件的概念和种类答:专用文件是指在一定工作部门和业务范围,根据特殊需要专门使用的文件,如外交文件,军事文件,司法文件等。

通用文件时党、政、军各级机关和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在工作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文件,如命令、决定、指示、请示、批复、报告和通知等。

5.公文的体式和撰写要求是什么答:公文的体式包括正文的体制、机构和文件上的各种标记、文字排列、用纸格式等,主要包括文体和格式两个方面。

文体是指公文时采用以语体文为原则的应用文,兼用说明、叙述、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格式是指公文的数据项目的构成及其编排规范,主要包括: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识、标题、题注、受文者、正文、附件说明、密级标识、紧急程度标识、收文章等。

撰写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准确无误、讲求实效、严禁周密、简明精炼、庄重得体、符合规范和整齐划一等方面。

6.文书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答:文书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文件的撰制、传递、办理和处置、管理等。

基本要求主要有五个方面:准确、周密,反对紊乱和粗枝大叶;及时、迅速,反对拖拉、积压和迂缓;精简文件,深入实际,反对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处理与管理公文,必须保证安全运转,保守党和国家机密;公文的管理必须由文书部门统一负责。

7.简述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答: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是指在社会组织内部围绕着文书工作的活动程序,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方式。

根据我国现行体制和文书工作的实际情况,目前在各类社会组织中,文书工作基本上采用三种组织形似,即集中式、分散式、复合式。

8.什么叫行文规则机关之间的行文方式有哪几种答:为确保公文运行的畅通无阻。

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制定了旨在控制行文方向、行文方式和行文数量的有关规定,这就是行文规则,即各社会组织之间文件来往运行必须遵守的统一规则。

机关之间的行文方式主要有下行文、上行文和平行文三种。

下行文即上级领导、指导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

上行文即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领导、指导机关报送的公文。

平行文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往来的公文。

9.简述文书处理的程序答:文书处理程序指的是在一个机关内部,按照公务文书的制发、办理与管理的规律,对文书工作的一系列操作环节、工作步骤的有序组合和合理安排。

文书处理的全部程序,包括对本机关发文、内部文件的撰制,对机关收文的处理,以及对各类文件的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