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一1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一1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姓名:班级:学号: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当一国开始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时()。

A.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B.贸易条件改善C.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外移D.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将出现的趋势是()。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上升;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下降;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3.有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正确的是()。

A.H-O理论可以解释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B.假定生产成本是递减的C.一国生产并出口什么商品由生产效率决定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开展贸易4.大国发生经济增长,对贸易产生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恶化B.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改善C.一定会发生“不幸的增长”D.净福利效应总是正的5.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各自的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A.1,6B.2,4C.3,4D.4,76.不属于H-O理论假设的是()。

A.成本递增B.2个国家生产2种商品C.无贸易壁垒D.产品差异7.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A.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减弱;B.解释了政府不愿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的原因;C.反映了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D.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中的差别化产品上;8.在比较优势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9.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生产要素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10.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

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11.主张贸易保护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B.赫克歇尔C.李斯特D.魁奈1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13.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来源于()。

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以上都不是14.下列选项中不能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的是()。

A.机会成本不变B.机会成本递增C.规模经济D.贸易条件改善15.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判断16.一国的特定消费品一部分由本国厂商提供,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向国外的进口。

即贸易发生在同一行业内的贸易形态称为()。

A.商品贸易B.服务贸易C.产业间贸易D.产业内贸易17.以下产品中,()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

A.大米B.电视机C.原油D.矿物18.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是()。

A.国际投资B.国际技术转让C.国际金融D.国际贸易19.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在()之间。

A.富国与穷国B.类似的高收入国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与发展中国20.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在()A.小规模的纺织业B.飞机制造C.制鞋业D.小企业2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A.赫克歇儿B.弗农C.小岛清D.马歇尔22.产品生命周期处于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熟练劳动力B.R&DC.资本D.非熟练劳动力23.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熟练劳动力B. R&DC.资本D.非熟练劳动力24.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熟练劳动力B. R&DC.资本D.非熟练劳动力25.若一国生产具有规模经济,则该国成产可能性曲线形状是()。

A.线性的B.凸向原点C.凹向原点D.不确定26.以下观点不属于重商学派的是()。

A.政府进行贸易干预,多出口少进口B.金和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C.国家为了出口应该大力发展工业D.价值创造来源于流通阶段27.运输成本不包括()。

A.仓储费B.保险费 D.装卸费D.第三国产品认证费28.甲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甲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出口手表B.乙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C.甲国生产出口手表,乙国生产出口自行车D.甲国生产出口自行车,乙国生产出口手表29.俄林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B.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30.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

A.它们的国际价格决定B.它们的有效使用价值决定的C.它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D.它们的国内价值决定的31.下列选项属于非贸易商品或服务的是()。

A.电视机B.铁矿石C.理发D.专利技术32.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 )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D.自由放任主义33.根据贸易引力模型,两国贸易量()。

A.与地理位置越远反相关B.与两国GDP乘积大小成正比C.与两国GDP乘积大小成反比D.与社会制度相关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国发生资本数量增加劳动力不变会使贸易增加B.大国发生资本数量增加劳动力不变会使贸易条件恶化C.资本丰富的大国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增加时,会发生逆贸易D.劳动力丰富的大国技术进步时会出现“不幸的增长”35.下列关于重商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托马斯.孟是重商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B.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阶段C.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会实现双赢D.国家应该进行对贸易的干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二.判断题:1.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2.成本递增情况下,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两国间绝不会发生贸易。

()3.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国际分工也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4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5.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6.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8.如果瑞士旅行靴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靴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静态分析理论。

()10.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间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

()11.如果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

()12.当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部分自由流动时,H-O定理失效。

()13.如果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及要素禀赋相同时,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

()14.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使用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15.矿泉水业属于流动型产业。

()16.从根本上看,各国具有的比较优势是由各自商品的成本决定的。

()17.与日本相比,中国是劳动力密集型国家。

()18.中国向美国出口工业制成品,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而工业制成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农产品是劳动密集型,因此这种情况属于里昂惕夫之谜。

()19.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凸向原点。

()20.技术进步总会给小国带来福利水平增加。

()三.名词解释1.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2.比较优势3.要素密集度颠倒4.贸易引力模型5.雷布津斯基定理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试解释要素均等化理论。

2.阐述生命周期模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