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科学课的教学和体会
贵州省赫章县野马川镇山脚小学杨世雨
一、教材简析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
在本单元,学生初步学习物体的运动,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运动,开始学会描述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式。
本课则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这是进行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节课。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二是开展验证性实验研究。
学习这一课的目的,一是带领学生比较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二是学习探究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
二、学习目标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四、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探究进取的科学精神,正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宗旨和目的。
在教学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时先以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大胆地进行各种假设,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再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收集证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其间组织学生交流与质疑;最
后还把探究活动引向课外。
整个教学过程,以及课前课后,都全面充分地尝试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有利于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抓住一切契机,培养学生探究交流、动脑动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和人际合作等多种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教学这一课,我确定的基本程序是课前准备和培训-引入新课-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交流质疑-得出结论-课外延伸。
这节课,每个小组需要的器材有实验小车一辆,棉线一段,用重力做拉力牵引小车运动的重物若干,秒表一个,计算器一个,用来画线确定运动距离的粉笔,实验记录表就用相应的“活动纪录”上的表格。
此外还应有小车运动到终点时阻止其前进的物体,用文具盒就可以了。
由于我校仪器室没有用于实验的小车,因此我提前一个周在学生中搜集玩具小车,其结果收获不小,搜集到大小不一的小车一二十个,这已足够了,先选其中十二个编好号。
我还考虑到三个细节;一是秒表的使用。
学生们都将是第一次使用秒表,且实验时小车移动距离很短,时间将是极其短暂的。
学生能否正确及时地使用秒表,把握住这极短的时间,将关系到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准确,因此每个小组抽一人事先进行实验预演。
二是拉小车的棉线长短,不能超过实验桌的高度,由此确定小车在桌面上移动的距离要比确定好的棉线的长度略短。
三是用来做拉力的重物。
每个小组提供两种,分别是橡皮擦若干,钩码一盒,另外棉线上栓一个极轻的小钩,准备捆橡皮擦的棉线几段,用来当载重物的大小不一的小石块一小包。
由于课前每一小组各抽一人参加了我指导的课前实验,因此后来的课堂教学中就顺利多了,他们成了课堂实验中的“指导老师”当然我更不能例外。
2、现在进入课堂教学了,先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在新桥边的公路上看到两辆载重汽车,一辆开得很快,一辆开得很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帮老师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板书要点。
学生想到的比较多载重量、发动机动力,路面好坏,坡度、轮子多少、轮子大小等。
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我告诉学生,这些说法还只是猜测,只是假设,要知道这些说法对不对,必须设计实验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是科学研究必须经历的起始所段,教学中必须重视。
3、选择其中一个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来进行研究。
我组织学生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讨论交流,对照活动记录上相应的表格设计实验。
如下面表格,先组织学生讨论填写开头四行,看懂其余各行。
其中特别要指导学生控制变量。
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就是改变拉力的大小。
保持不变的条件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都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的方案。
4、现在要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了,学生们跃跃欲试。
我要求每组的实验组长把组员做好分工,一名记时员、一名记录员,两名操作员,接着确定小车的起
点、终点,再按从少到多的原则试出能使小车非常缓慢地运动所需要的“重物”数量和调整速度的“装载物”石块数量。
一旦确定后,“重物”数量可以改变,而“装载物”数量不能改变。
用“重物”的重力做拉力牵引小车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
教学中这些细节必须交待清楚,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因课前对部分学生进行过培训,所以小组设计实验的难度大大降低。
实验开始了,在我和“小老师”们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做得顺利。
我要求组员们要齐心协力,操作员要正确操作,记时员准确记时,记录员及时填表记录数据。
收集证据中要求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原始记
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5、组织学生交流和质疑,从中得出结论。
记录表中最后三行,每行有三个时间数据,要想确定最后结果,该怎么做呢?怎么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呢?然
后全班汇报交流,进行质疑,最终总结出结论。
科学课中要引导学生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乐于与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