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林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赵林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王常乡赵林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2—2015年)北方生态环境市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一二年四月项目名称:王常乡赵林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2-2015年)委托单位: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接单位:北方生态环境市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资质证书编号:[冀]城规编第(022111)号项目负责人:白彦波项目组成员:王鹏郭媛媛胡建芳杜希美张娜李宪波高同雷马立辉王亮吴云飞规划设计技术专用章: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形式日益严峻,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及面源污染等均呈加剧态势,农村工业企业"三废"超标排放现象普遍,土壤及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农村环境问题,已经对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搞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根据我省《关于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冀发【2012】3号)要求,切实解决广大农村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保护农村环境和农民健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我院自接受规划编制任务以来,筹备骨干力量积极准备,在当地帮扶组积极配合下,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座谈沟通等多种形式,了解农民群众最关心、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掌握现阶段农村道路、生活垃圾、排水、杂物堆放、绿化、建筑风貌等环境方面问题,科学规划使得规划更切合实际。

希望通过此次规划能够积极推进当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和督促各地积极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解决严重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

目录一.概述 (1)1.村庄概况 (1)2.规划依据 (1)3.规划原则 (2)4.规划时限 (3)5.规划目标 (3)二.村庄环境现状分析 (4)1.道路现状 (4)2.生活垃圾 (4)3.排水与公厕 (4)4.村庄绿化情况 (5)5.杂物废弃物 (5)6.禽类养殖 (5)7.农作物种植 (5)8.建筑风貌 (5)9.公共设施 (6)三.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6)1.道路平整与绿化 (6)2.生活垃圾处理 (9)3.排水与公厕 (10)4.村庄绿化美化 (12)5.杂物废弃物清理整治 (12)6.村庄建筑风貌整治 (14)7.公共服务设施 (14)四.投资估算 (15)1.概算依据 (15)2.投资估算 (16)五.方案实施对策建议 (16)附表:近期整治行动计划表 (17)图纸: 1.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现状分析图2.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图3.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图附件:基础资料汇编村民意见(座谈表)枣强县帮扶村环境整治规划技术审查会议纪要一.概述1.村庄概况赵林村位于王常西北4.5公里处,距枣强县城16公里。

207乡道从村中穿过,村北紧邻205乡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

清凉江流经赵林村西,全长480米,流域面积4.8公顷。

赵林村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势平坦。

海拔23-29米。

气候属大陆季风气候,为温湿带半湿润区,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较大。

年平均气温为13度,最大冻土深度64厘米。

主导风向以西北风为主。

到目前为止,全村共264户,1090人。

村域土地总面积4290亩,其中耕地面积3300亩,居民点用地550亩。

旱井1眼,变压器25台。

人均纯收入3500元。

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6)《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1.5.8);(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9)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10)《河北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冀建村[2012]231号);3.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要以村镇建设规划为依据,密切结合现状、历史、环境、资源等条件,本着突出实效、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节约土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编制。

(2)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原则要切实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村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要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要确立村民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村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的精神,使村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村民得到实际利益。

凡是村民不认可的项目,不能强行推进;凡是村民一时不能接受的项目,要先试点示范,让村民逐步理解接受。

(4)因地制宜,尊重村庄建设客观规律原则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应因地制宜,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防止盲目照抄城市建设模式。

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凡是能用的和经改造后能用的都不要盲目拆除,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防止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推进。

坚持以改善村民最迫切、最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巧于因借,灵活布置,丰富村庄建没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展现具有浓郁乡土文化氛围的现代化新农村景象。

(5)政府扶持,多方筹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面广、问题复杂,需要大量治理资金的投入。

除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予以扶持外,地方政府应自筹部分资金,以切实保障村庄环境治理成效。

4.规划时限规划期为2012-2015年,近期为2012-2013年。

5.规划目标在现状基础,通过环境整治后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环境舒适优美乡村特色鲜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目标。

二.村庄环境现状分析1.道路现状205、207乡道均为水泥路面,通行状况较好。

中心街全长900米,宽4米。

西段600米为水泥路,东段300米为土路。

村西路为水泥路,全长330米,宽3.5米,道路状况较好,单侧行道树。

村中路为水泥路,全长300米,宽3.5米,道路状况较好。

这五条主要街道上电线杆排列整齐,无照明设施。

2.生活垃圾村内缺少必要的垃圾收集设施,也没有集中垃圾收集点。

生活垃圾主要为土壤难以降解的塑料,倾倒在路边、十字路口及坑塘边,尤其雨后造成道路泥泞难行,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

3.排水与公厕没有排水设施。

每户家中设有厕所,无公共厕所。

生活污水部分倒入渗水坑,部分泼在庭院和街道中。

雨水随地势流入村中大坑。

4.村庄绿化情况村子四周有成片树林,部分住户院内有绿化种植,街道两侧有单一乔木绿化。

5.杂物废弃物村内杂物主要为棉花秸秆及树枝,放置位置为村内道路两侧及院墙边角处。

6.禽类养殖村中养兔两户,存栏数共计400只。

养羊4户,存栏数共计40只。

养殖规模较小,并与村子有绿化隔离基本对村庄没有影响。

7.农作物种植村周边种植玉米、小麦共计1600亩,年产量均1000斤/亩。

棉花种植面积为500亩,年产量700斤/亩。

辣椒种植面积为600亩,年产量500斤/亩。

8.建筑风貌村内建筑整体质量偏差,墙体材质多为红砖墙,存在危旧房30处。

沿街墙体有乱涂广告现象。

9.公共设施村委会办公处为公共用房,村中有私人卫生所。

缺乏图书阅览室、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

三.村庄环境整治规划1.道路平整与绿化(1)整治内容对村内主要街道中的土路面进行硬化,并在街道两侧布置排水沟渠,增加路灯照明。

清理占道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规整街道范围内的各种杆、线、缆;绿化主要街道。

(2)整治措施①对于街道两侧及占道树枝、秸秆移到各户自家庭院内或者自家庭院旁边的废弃住宅或者闲置宅基地内;对于占道的建筑垃圾,要求各户限期自行清理。

推行家庭垃圾分类收集,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并在村庄里设置固定垃圾收集点。

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集中处理方式。

②对于街道范围内的老化电力线、通信线缆,要限期更换并归置整齐。

③205、207乡道及村西路、村中路硬化路面较好,但无照明设施,需设置单侧照明设施。

中心街是村内东西出行道路,东段300米为土路,急需修宽为3米水泥硬化路面,并设置单侧照明。

需设照明设施的路段,以间距为60米-70米设置路灯,共计66个。

考虑到村内街道较窄,绿化树种建议种植小乔木、灌木及藤类,可采用的小乔木有:龙爪槐、玉兰、木槿等,灌木有冬青和小叶黄杨。

藤本植物可选择爬山虎、葡萄、五叶地锦等。

(3)技术措施(水泥砼路面)面层:10-12cm水泥砼结合层:25mm厚粗砂层基层:15-30cm厚2:8灰土素土夯实①路基平整路床整形采用人机配合方法。

施工前先由测量人员按照给定的水准点测设出高程控制桩,以20米为间距;采用推土机、平地机进行“三稳四平”整形槽底。

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低后高”的原则:先用12--15T压路机碾压2遍,再使用18--21T压路机碾压2遍,软弱土层进行局部处理,碾压至达到要求。

对于路内泛浆,采用换填土处理。

路床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应达到95%以上,如按轻型击实标准应达到98%以上。

②灰土基层2:8灰土基层厚度为15-30cm(根据实际情况定),施工前由测量技术人员根据灰土厚度、试验数据及运输工具容量,在以验收合格的路床上打方格控制上土量、上灰量,保证灰土配合比的准确性:先用灰土拌合机干拌2遍,人工配合进行拌和厚度检查,保证灰土拌和均匀;然后由化验人员实测含水量,保证碾压过程中一直保持最佳含水量,如含水量低,则需洒水增补;若含水量过高,则需晾晒。

人工配合推土机、平地机进行“三稳四平”后遵循“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低后高”原则进行碾压,用12—15T压路机碾压直至符合要求为止,一般4-6遍。

灰土成型后,应洒水养生,养生期限为3-7天,养生期间不允许车辆通行。

灰土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应达到95%以上。

③混凝土道路面层灰土成型后,在养护好的灰土基层上先由施工测量人员放出路边线,根据边线订出边桩(可10米一根),测量人员直接在边桩上订出路面高程,拉紧施工线,支好钢模板。

模板拼缝一定要严密、支立牢固,不能倾斜、漏浆。

浇注砼前先铺2㎝粗砂隔离层,铺平、洒水、夯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