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环境保护部财政部2016年12月目录一、农村环境形势 (1)(一)工作进展 (1)(二)主要问题 (3)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规划目标 (5)三、重点整治区域 (6)(一)总体布局 (6)(二)重点整治范围 (7)(三)优先整治区域 (9)四、主要任务 (11)(一)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1)(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 (12)(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 (13)五、保障措施 (15)(一)加强组织领导 (15)(二)加大资金投入 (16)(三)健全体制机制 (17)(四)强化科技支撑 (17)(五)严格监督考核 (18)附表各省(区、市)重点整治区域及建制村数量 (19)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保实现“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的目标任务,保障已建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示范带动更多的建制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制定本规划。
一、农村环境形势(一)工作进展近年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强化组织领导,注重规划引领,加大监督考核,指导和推动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狠抓项目建设和管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一大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农村节能减排资金)315亿元,支持全国7.8万个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13%。
各地设臵饮用水水源防护设施3800多公里,拆除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3400多处;建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450多万个(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8万套,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14万套,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年处理量分别达2770万吨、7亿吨和3040多万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减排量分别达95万吨和7万吨。
整治后的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带动相关部门和地方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目前,全国60%的建制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22%的建制村生活污水得到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近60%。
二是农村环保体制机制逐步建立。
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环保政策和技术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等部门制定实施《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以奖促治”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的意见》《中央农村节能减排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方案》。
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有关农村生活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技术指南和规范。
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建立了农村环保工作推进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意见,制定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
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下,有关地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向农村环境整治区域,提高村庄环境整治成效。
三是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提升。
基层环保机构和队伍得到加强,2014年全国乡镇环保机构数量2968个,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10%,比2010年的1892个增加了60%;乡镇环保机构人员11900多人,比2010年的7100多人增加了68%。
推进环境监测、执法、宣传“三下乡”。
环境保护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试点工作,累计监测村庄数量约5200村次。
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秸秆焚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农村环保政策、工作进展和典型经验,普及农村环保知识,农民环保意识得到提升。
累计举办14期全国乡镇领导干部农村环保培训班,共有1400多名乡镇领导干部和地方环保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农村环境管理能力和项目实施水平得到提高。
四是农村环保惠农取得积极成效。
各地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发展清洁、循环、生态的种养模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促进了环境保护、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共赢。
筛选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治理工程设计、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力促进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使示范地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全国已有4590多个国家级生态乡镇,成为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典范,夯实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二)主要问题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持续增加,农村环境形势严峻,问题依然突出,主要包括: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仍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仍有40%的建制村没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78%的建制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0%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未得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
38%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未划定保护区(或保护范围),49%未规范设臵警示标志,一些地方农村饮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农村环保体制机制仍有待完善。
一些地方政府尚未建立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有效推进机制。
责任分工不明确,治理措施不具体,资金投入不到位,工作部署不落实。
各地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农村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亟待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一些地方的农村环保设施建成后,存在着管理主体不明确、设施运行维护资金不落实、运行管护人员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一些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影响农村环境整治成效。
三是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仍然薄弱。
目前,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农村环保工作力量非常薄弱,约90%的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工作机构和人员,缺乏必要的设备装备和能力,难以保证有效开展工作。
农村环保标准体系不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臵技术规范等亟待制定。
农村环境监测尚未全面开展,无法及时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情况。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结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基本原则——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治重点为“好水”和“差水”周边的村庄,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统筹考虑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种植业与养殖业等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与秸秆综合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河道整治、村庄绿化等工作的衔接,整合相关资金渠道,提高综合整治成效。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支持。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村庄布局、人口规模、环境状况、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科学选取治理技术和模式。
坚持以“用”为核心,把综合利用作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让农民在“用”的过程中受益,在受益的同时履行应当履行的环保责任。
——创新机制,市场运作。
结合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农村环保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政策措施,防止简单照搬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的做法。
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市场主体,探索农村环保设施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营机制,确保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
——政府主导,依靠群众。
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改善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要做好规划编制、资金保障、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三)规划目标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累计达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长效机制,整治过的7.8万个建制村的环境不断改善,确保已建农村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引导、示范和带动全国更多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全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三、重点整治区域(一)总体布局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涉及各省(区、市)的14万个建制村(见表1)。
整治重点为“好水”和“差水”周边的村庄,涉及1805个县(市、区)12.82万个建制村,约占全国整治任务的92%;其中,涉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84个2.46万个建制村,约占全国整治任务的18%。
表1 各省(区、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省份已下达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数量(个)本规划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数量(个)合计“好水”和“差水”周边的村庄其他村庄北京700 728 728 0 天津625 625 625 0 河北12000 12694 12694 0 山西3000 3000 3000 0 内蒙古1800 1800 1687 113 辽宁2000 2094 2094 0 吉林1100 1255 1255 0 黑龙江1400 1471 1471 0 上海500 500 113 387 江苏5000 5000 3506 1494 浙江13000 13000 4449 8551 安徽4300 4505 4505 0 福建3200 3323 3323 0 江西3300 3472 3472 0 山东12200 12200 12200 0 河南8000 8262 8262 0 湖北5100 8178 8178 0 湖南13000 13000 13000 0 广东3500 3628 3628 0 广西2700 2839 2839 0 海南400 420 420 0 重庆2000 2000 2000 0 四川9000 9452 9452 0省份已下达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数量(个)本规划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数量(个)合计“好水”和“差水”周边的村庄其他村庄贵州3000 3146 3146 0云南3500 3500 2970 530西藏5071 5071 5071 0陕西4200 5208 5208 0甘肃2500 2500 2500 0青海2400 2523 2523 0宁夏300 300 300 0新疆3600 3600 3600 0新疆兵团700 700 0 700合计133096 139994 128219 11775各省(区、市)重点整治区域及建制村数量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