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之丧葬礼仪PPT课件
中国文化之丧葬礼仪PPT课件
19
2 送死者启程:沐浴更衣
•
民间旧俗,极讲究寿终正寝,凡正常死亡的老人,
尽量避免在病床上咽最后一口气。当病人生命垂危之际,
一般先要为其沐浴更衣,然后再将其移到正屋明间的灵
床上,在亲属的守护下,度过弥留的时刻,此谓之“挺
丧”,又叫“送终”。
•
据《仪礼•既夕礼》和《礼记•丧大记》记载:病人
将死时,要给他脱掉内衣,穿戴好内外新衣。为死者更
26
• 烧纸钱
将白纸剪成铜钱的形状,届时或抛撒于野外 墓地,或焚化给死者,民间一般将此称为撒纸、 烧纸等。纸钱之俗早在汉代就有了。魏晋以后, 南朝北齐时,人们普遍改为以纸寓钱祭灵。此俗 一直沿习至今。
27
4 报丧--丧事的公开化
报丧,在相当多的民族中可以说是人死后的 第一种仪式。它是以发信号的方式将有人辞世的 消息告知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 家,也要照例不误的前往报丧。
中国丧葬礼仪
1
目录
一 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和发展 二 初丧礼仪 三 治丧礼仪 四 出丧礼仪 五 墓葬礼仪 六 葬后礼仪 七 丧葬与旅游的结合
2
一 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和发展
• 丧葬礼仪: 是指安葬、哀悼死者的一系列的礼仪活动。
• 人们采取丧葬的礼仪的最终目的: 使死者满意,活着安宁。
中国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
16
二 初丧礼仪
——处置尸体与安顿亡魂的方法和途径
初丧礼仪,就是把尸体安放在一个特定的场 所,为死者整容、洗面浴身、换寿衣、报丧及送 魂招魂等。
17
1 “属纩以俟(si)绝气”
• 属纩是古人检测死者是否断气的做法。 属:放置。纩:新絮或新丝绵。属纩:指 用新絮或新丝绵置于弥留者口鼻上,验其 是否断气。若不动,说明病人已断气,家 人即可举丧。
13
• 南北朝时期,丧葬礼仪汉晋皆采,互为补充。 不同之处,就是盛行渴葬,即未到葬期而提 前埋葬,以速为荣。
• 唐朝时期,丧葬礼仪制度发展非常完善。
这些程序反映了唐朝封建 丧礼的繁缛,也体现了严格的 封建等级待遇的不同。
14
宋代丧礼基本继承了前代丧礼仪式,只是在 细节方面有意识的作了调整,以更加符合儒家的伦 理道德规范。
10
秦汉时期的丧葬礼仪更加隆重,以西
汉中期为界,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西汉中期以前的礼器
西汉中期以后的俑
西汉中期以后,用陶制明器取代实用的贵重器物随葬,是中国古代丧葬
礼俗的一次重大改革,说明上层社会对随葬品的观念有了显著的改变,认为将庄
园中所有财产都制成象征性的陶制明器埋入墓中,比那些数量有限的贵重器物更
衣又叫小敛。
•
沐浴指对尸体进行清洗,包括洗头、洗身、剪指甲、
修胡须。
20
21
• 小敛更衣之衣忌用缎子,谐音“断子”;一般 都用绸子,谐音“稠子”。殓衣又忌用毛皮料 制作。
• 民国至解放后的丧礼中,所更之衣忌用带 “洋”字的布料。因为“洋”同“阳”谐音。
• 寿衣必须是传统的样式
22
3 让死者阴间富贵的饭含、覆面仪式
元代的统治阶级把丧葬礼制 更加牢固地建立 在忠孝观念之上,对汉族丧葬习俗,进行必要的改 革。但是,这对于整个中国丧葬礼仪史的影响而言, 是微不足道的。
明代丧葬礼仪,主要依据《仪礼•士 丧礼》,另外也参考唐《开元礼》和《朱 子家礼》。
满清建国之初,宫廷丧仪比较简陋。康熙时, 在学习汉族儒家传统丧礼,特别是明宫丧礼的基础 上,清宫丧制初步形成,后又经雍正、乾隆两朝的 补充才开始完备。
有意义,也更能全面展示他们所拥有的财富。
11
• 魏晋时期,丧葬礼仪大体与汉代相同。
曹丕
曹叡
12
魏晋丧礼中最富时代特点的是薄 葬风的盛行
曹操是薄葬风气的倡导 者,死前遗诏“天下尚未安定, 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 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 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 服,无藏金玉珍宝”
曹氏父子的薄葬言行对曹魏乃至晋朝丧事产 生了积极影响,薄葬成为普遍时尚。
3
树葬
不同的葬法葬式
4
水葬
5
火葬
6
以汉族为主的土葬
7
中国丧葬礼仪的发展
8
山东藤县木椁
玉晗
9
从旧时代晚期墓葬习俗的发生,到西周时期, 中国的丧葬习俗经过一万多年的演进和发展,丧 葬礼仪已初具雏形,属出现。
战国时期丧葬礼仪的特色,在于强调伦理秩 序的充实和道德架构的构建,由此规定出亲属团 体的层级亲疏关系,以及比附于社会的政治等级 制度,使伦理秩序和政治秩序在丧葬礼俗中获得 有机的统一。
15
以汉族为主的土葬
我国中原广大地区,人民以农业为主业,以土地为生命之本,“入土为安” 成为汉族人的信念。汉代崇尚黄色,历代皇帝都以黄色为显贵之色。黄色实 为土色,在阴阳五行中,土又居五行之中位,是一个最稳定、最可靠的基础。 因此,人死后葬于土中,被认为是使灵魂得到安息的最好办法。
对于封建制度来说,土葬是最有条件表现阶级与等级差别的丧葬形式。 唯有土葬,才有必要建造并能长久保存标志死者生前权势和地位的象征物。
23
口
谷
含 玉
口
口
含
含
钱
珠
24
《 金 瓶 梅 》 书 中 李 瓶 儿 画 像
25
• 覆面
人死,其面部往往难看,生者不忍见,取一 尺见方之冥纸或黑布以掩之,后来逐渐成为一种 礼俗。
清•汪汲《事物原会》说“《七修类稿》(明• 郎瑛撰):人死以纸覆面,小说以为起于夫差, 临终口,‘吾无面见于子胥,为我以帛冒之。’”由 此可见,人死以纸覆面这一习俗先秦时已有之。
• 属纩礼俗,自周代开始,沿袭甚久。
18
”
“
遥清 想方 属文 纩《 时述 ,哀 光》 景诗 甚云 凄: 切
•
• “
”
则 书 之 。 属 纩 以 候 气 。
侍 者 四 人 , 坐 持 手 足 , 遗 言
乐 , 清 扫 内 外 , 分 祷 所 祀 。
疾 故 , 去 故 衣 , 加 新 衣 。 彻
唐 杜 佑 《 通 典 》 记 载 :
• 饭含:把珠,玉,谷物或钱放入死者口中
· “
”
·· “ ”
的习俗。
也注《
。:周
饭礼
所 以 实
地 官
口 , 不 忍 虚
舍 人 》 郑 玄
事 死 , 不 忍 露 其 口 。
孝 子 所 以 实 亲 口 也 , 缘 生 以
注 说 :
《 公 羊 传 文 公 五 年 》 何 休
古人举行“饭含”之含义是为了不让死者张着空嘴、饿 着肚子到阴间受罪,而让他们有吃有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