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教案1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教案1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定义
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意味着每个人不管他的出生、能力、背景如何,都能够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公共利益的分配。规则公平是指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分配结果的公平,就是社会的一切财富和利益要均衡分配于全体公民,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当然,结果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多元的家庭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农村居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营业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
(二)个人的收入和分配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难点
存款储蓄;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
学法引导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删节
无
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书
课后体会
教学与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前面的按劳分配是公平原则还是其它的原则?
是效率的原则。
【教师活动】:效率,指的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即以最少的代价(时间、资源、人力等)取得最多的收益。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讲求效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讲求效率,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平均主义,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税收、民生”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现在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职工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20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什么?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活动】: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等。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是我国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三)确立纳税人意识
分成两个小组,经小组讨论后互相进行辩论。
【教师评论】:实际上在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已经就纳税了,不过我们不是直接的纳税人,而是间接的纳税人。税收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当我们走进超市消费,到银行取款,去影剧院看电影,到书店买书……所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发生着联系。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坚持效益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多劳动,多积累。
坚持公平原则,就好似要防止分配不公,比卖弄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二、依法纳税
(一)个人纳税面面观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税收是国家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最直接的形式,也是征收面积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不仅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矛盾:想要把“蛋糕”做大,就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在对“蛋糕”进行分配时将每个人的报酬与对“蛋糕”的贡献挂钩。而每个人在能力等方面又是有差异的,所以他们所得到的蛋糕的份额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也就是出现不公平。要使每个人获得的“蛋糕”份额均匀,则无疑会损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效率与公平又是冲突的。
教案
章节
课题
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课型
讲授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备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类和特征;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识别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
能力
培养点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教师活动】:小刘回到母校某职业高中办事,遇到了班主任丁老师,他热情地请丁老师到学校大门对面的某饭店吃饭消费了80元,但在结帐后索要发票时遭到饭店老板拒绝。他当即同工商、税务部门联系,老板在税务局依法追查开发票事件时,不仅不配合检查,而且采取藏匿、转移等手段逃避检查,更为严重的是该老板还伙同工作人员打伤了两名税务检查人员。有关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老板也受到法律惩处。对老板的惩处说明了税收的什么特征?
2、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税收是国家收入在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投资观念。
2、辩证关系
一致: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蛋糕你分什么”。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离开效率谈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蛋糕分好了大家都高兴,才会更积极地去做蛋”。只有坚持社会公平,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