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修身:德行声名(二)●自顾行如何,毁誉安足论。
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只须自己注意到品行端正,别人的毁谤或称赞不必去计较。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比喻有本事有实绩不必吹嘘,别人也会知道。
●凡夫爱命,达士殉名。
三国·魏·曹植《任城王诔》凡庸的人顾惜自己的性命,通达事理的人却勇于为保全名节而牺牲。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上等士人忘记个人的声名,中等士人树立个人的声名,下等士人窃取美好的声名。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离骚》冉冉:渐渐。
修名:美名。
感叹年岁渐老还没有为国家作出贡献。
●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
唐·舒元舆《贻诸第砥石命》锷(è):刀剑的刃。
磔(dǐ):细的磨刀石。
此指砥砺,磨练。
比喻人的美名要经磨砺才能传扬。
●论久而后公,名久而后定。
宋·陆游《何君墓表》论:评论。
公:公正。
名:名声。
定:确定。
时间的积淀长些,人们的评论才会趋于公正,名声也才能最后确定。
●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
《列子·杨朱》在世时没有一天的欢乐,死后却世代传美名。
●千里传声,万里传名。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美名比声音传播得更广远。
●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汉·王充《论衡·自纪》身:人的躯体。
朽:腐朽。
声:名声,声誉。
彰:显扬,显著。
人虽死了,而声名却长存。
●成功于一时,重业于万世。
《后汉书·冯异传》垂:传下去,传留后世。
成功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取得的,但声名业绩却世代相传。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晋·左思《咏史》悠悠:长远貌。
英名擅八区:擅,扬,意谓英名传扬全国广大地区。
●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威震天下:威望震动天下。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史记·贾谊传》有贪欲的人为了钱财而死。
志在建功立业的人为了荣誉而勇于牺牲自己。
●功列光于四海,仁风行于千载。
《后汉书·章帝纪》功勋业绩闻名天下,仁政之风世代相传。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与天地一样久长,同日月一样光辉。
●奋名于百代之前,而流誉于千载之后。
三国·魏·桓范《序作》奋名:为获得好名声而奋斗流誉:传扬声名。
●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
《汉书·陈汤传》载(zǎi):年。
世:代。
安:安宁,安定。
立下大功,世代安居乐业。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于谦《无题》谓声名,节操比泰山还重,私利欲望比鸿毛还轻。
●高名千载留。
南朝·梁·萧纲《登琴台》美好的声名,千年百载留传。
●尽功于竹帛,流音于管弦。
《后汉书·邓皇后纪》功勋载入史册,并被弦歌赞颂。
竹帛:史书。
古人在竹简、绢帛上记事。
流音:指美好的品德和声名。
●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
《后汉书》德音:好的德行和声誉。
功名:功业和声名。
好的德行和声誉远扬千里,功业和声名比泰山还要重。
●功名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
《三国志》著:显出。
鼎钟:古铜器之称,上面铭刻文字,或表彰功德,或记事。
竹帛,竹筒和白绢,古代供书写之用。
功绩和声名都被史书收录。
●威动天地,声慑四海。
《淮南子·汜论训》威:威名,威势。
慑(shè):恐惧,害怕,引申作镇服。
比喻威望极高,声名极大。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
宋·谢枋得《和曹东谷韵》芳:芳香,喻美好的名声或德行。
秽:鄙贱邪恶的行为和名声。
荣枯:喻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后汉书·荀悦列传》一时的得失关系到身后的长久荣辱。
●千载之勋,一朝可立。
南朝·后魏·许谦《遗杨佛嵩书》把握好机遇,可以建立不朽功勋。
●留得声名万古香。
宋·文天祥《沁园春》万古香:千年万代都赞颂备至。
香:名声的美好。
留下美好的名声,万古流芳。
●丈夫垂名动万年。
唐·杜甫《赤霄行》丈夫:指“大丈夫”,泛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垂名:名声留传。
大丈夫要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晋·陶渊明《咏荆轲》荆轲虽然死去,但千载以后他的英侠义举仍长留在人们心中。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患:忧虑。
令名:好名声。
彰:明显。
只怕不立志,不怕无声誉。
●根深而枝叶茂,行久而名誉远。
汉·徐干《中论》谓长期砥砺志行,名誉便传扬开去。
●君子虽殒,善名不灭。
唐·武则天《臣轨下·诚信》有德行和知识的人虽然死了,但美好的声音却不会消失。
●官达者,才未必当其位,;誉美者,实未必副其名。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官运亨通的人不一定称职,名誉很高的人,名实不一定相符。
●盛名之下难为居。
《新唐书·官琯赞》居:居住,引申为做人。
●溺私利者则伤名。
唐·李延寿《晋史》沉溺于私利的人有损自己的声名。
●身没声名在,多应万古流。
唐·贾岛《哭孟郊》没(mò):死亡。
人死了,而声名犹存。
●事业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
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功:功劳。
德:德行。
益:更加。
明:光大,卓著。
光:光荣。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青史:史书。
古人在竹简上记事,故称。
泯(mǐn):灭。
谓人已死去很久,但名字在史册长存。
●名终埋不得,骨任朽何妨!五代·裴谐《经杜甫坟》声名是埋没不了的,人死骨腐有什么要紧。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五代史·王彦章传》皮:珍贵的皮毛。
名:美好的名声。
为人应留下好的声名。
●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
宋·陆游《投梁参政》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
为人要建功立名。
●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后有公论。
宋·陆游《观史》大节:重大的节操。
公论:公正的评论。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宋·李师中《送唐子方之贬所》去国:离开朝廷不作官。
高名:高尚名节。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
宋·李曾伯《挽史鲁公》盖棺公论定:指史鲁公死后,对他一生的全部表现作出结论。
盖棺,盖上棺盖。
泯:消灭。
泯灭。
●男子须流芳百世。
宋·刘克庄《次韵徐守宴新进士》流芳百世:形容美名长远流传。
●骨朽人间论自公。
宋·陆游《落魄》论:对死者的一生所作所为作出结论。
公:公平,公道。
●功业逐日以新,名声随风而流。
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功名业绩不断发展,名气声誉传播四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苍苍:深青色。
泱泱:深广貌。
风:风范。
赞美严子陵的高洁品行。
●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闻:出名,有名望。
在世时有威望,死后留声名。
●生则有涯,死宜不泯。
宋·范仲淹《东染院史种君墓志铭》泯:消灭,泯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声名不能泯灭。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宋·欧阳修《朋党论》守:遵守。
行:实行。
惜:珍惜。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宋·普济《五灯会元》镌(juān):刻。
德行高洁,自然声名留传。
●大夫忠烈后,高义金石贯。
宋·苏轼《徐夜病中赠段屯田》大夫:古代指任官职者。
高义金石贯:金,钟鼎;石,丰碑。
意谓高风亮节铸在钟鼎,刻在丰碑。
●所不朽者,垂万世后,孰谓公死,凛凛如生。
《宋史·辛弃疾传》不朽:不会磨灭。
垂:流传。
孰:谁。
凛凛如生:气势威严,好象健在一样。
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功勋人丹青,名迹万世香。
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丹青: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丹青犹言史籍。
名迹:名声事迹。
功勋载入史书,声名世代留传。
●百年身世酣歌里,千古功名感慨中。
宋·陆游《三月一日府宴学射山》虽一生在优游佚乐中度过,但千古功名未立,不胜感慨系之。
功名标示于史书上,长久传扬。
●人咸乐乎生,而愧于苟生;人咸恶乎死,而尚于有名。
明·宋濂《周君墓铭》人们都乐于活着,但以苟且偷生为耻;人们都不想死去,但以殉名取义为荣。
●秦淮水逝,迹往名留。
清·汪中《经旧苑吊马守贞文》逝:流逝。
往:消失。
●声名留落天地间。
明·方孝孺《吊李白》声望和英名留传于天地之间。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明史·赵光抃传》人生的富贵是短时间的,而声名节操却长久流传。
●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
明·洪自诚《菜根谭》惠泽:给人的好处恩德。
人死后要留下美德声名。
●忠心正气,千古不磨。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一个人的忠诚无私之心和刚正之气,千秋万代也不磨灭。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清·顾炎武《秋风行》驹:指白驹,即日影。
人生的富贵荣华就象白驹过隙,瞬间即逝;唯有荣誉声名却象坚硬的金石,永远留存。
●重如泰山轻鸿羽,流芳遗臭俱千古。
清·缪钟渭《纪大东沟战事吊总兵世昌》人的价值有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有的流芳千古,有的遗臭万年。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你们这些(嘲弄诗人)的人早已声名俱灭,他们的成就却象江河一样,流传千秋万代。
今也喻英才万古流芳。
●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既然不能给后世留个好名声,也不可给后世留个坏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