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优秀课件ppt

高一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优秀课件ppt

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 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 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
讲析: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
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 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 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 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 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噪 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 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 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 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来看 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
前进
地胜
事趣
时美
兴雅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 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返回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 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 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 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 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 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 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 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 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 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
“俯仰”:与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 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 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
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 同的人生态度。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 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 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 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返回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 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 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 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 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 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 《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 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 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 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 誉之为书圣。
“诸”为兼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 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 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 “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 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 慨系之矣。
课文学习
书法作品欣赏
•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成就非常高,《兰亭 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另外,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 体书法的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 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 羲之)”。
课文学习
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王 羲 之
引入,词,句的理解,思 想大意的把握。
字词理解
兰亭
兰亭:东晋时期会 kuài稽jī郡山阴(今浙 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 亭 地 处绍兴 城西南12.5公里的兰 渚山下,相传越王勾 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 花 , 汉代为驿 亭 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 全面修复如初。
去看
看吧
返回
兰亭集序怎么来的?
•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 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 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 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 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 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 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 参与其会 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 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 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 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癸(ɡuǐ) 丑 修禊(xì) 流觞(shānɡ)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ɡ)怀 齐彭殇(shānɡ) 湍 (tuān) 嗟(jié) 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xì)之 曾 不知老之将至(zēnɡ)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讲解课文
标题理解 1.兰亭的由来 2.兰亭集序的由来 3.序
鉴赏: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
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 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 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 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 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 情怀。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 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 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赏析第三自然段
人们常说: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第三段中,又 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 感的一个字“痛”。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 带左右。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 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 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动词,“环 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返回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 聚会免不了“酒”与“诗”, “酒” 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 “产品”,他们流觞曲水(把盛酒的 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 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 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 弦齐奏的盛况,然而可以“畅叙幽 情”,各抒怀抱。
返回
第二自然段,作者的思绪和心境有了怎样 的变迁?作者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自序
书序
他序
赠序
返回
逐段翻译讲解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 (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 禊活动。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 (在这里)会集。
返回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 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 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 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 去,这真是“胜景不常,盛筵难再”,这 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思绪: 相聚的欢乐 (联想) 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 提出:“死生亦大矣”
心境: 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感受: 岂不痛哉!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与人相交往,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 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之外。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 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依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 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返回
关于序
•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 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 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 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
序 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
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 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 类文章,按内容分,序属于说明文或 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 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 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 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 物”;“所以”为固定结构“用来……的”,“极” 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 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 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 生机盎然。作者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 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 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
“况修短随化,……” 况且人的寿命 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 其结果是殊途同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