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复习 课件 (共14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复习 课件 (共142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厚。 尽管各篇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 但都情景交融。二是意蕴深。这些课文不仅展现了景之美 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 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尽管各类散 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状物散文对语言美的要求更高, 这些散文将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 《荷塘月色》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语言富有 韵味。《故都的秋》也写景状物,但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 浓郁的情味,作者的襟怀、志趣、性格洋溢在字里行间。 《囚绿记》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 “灵性”。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声似的 。 •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 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又叫“移 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 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 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 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 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 • “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 的词来形容视觉,这就是通感。 风来花底鸟语香(嗅觉形容视觉)
字音
xiè 小煤屑路 wěng 蓊蓊郁郁 duó 踱 着 niǎo nuó 袅 娜
chàn zhàn mí mò léng 颤动 “颤栗” (同“战栗”) 弥望 脉脉 峭楞楞(同 “棱”) yuàn yì zhào jū
妖童媛女 pō 颇不宁静
鹢首 shà 霎时
櫂( 通“棹” ) ē 梵婀玲
敛裾 hān 酣眠
修
辞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 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人。 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 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博喻不同于明喻、 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 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 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 所无法达到的。它的特点是:连续性。
• (5)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景物。)
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 这些作品,或叙事诗,也有抒情诗;有民歌,也 有文人创作;有鸿篇巨制,也有短小之作;有四 言、五言,还有骚体。其中《诗经》、《楚辞》 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五言诗的产生与发 展,又为唐代五言格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荷塘月色》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 号秋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 士。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因贫病在北 平逝世。毛泽东曾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 气概”。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 《背影》《欧游杂记》等。 《荷塘月色》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 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 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 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 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 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 字音
zhè chuán xùn lǐn
• 潭柘寺 一椽 • sī zhuó • 嘶叫 n dùn
廿四桥
混混沌沌
词语 混混沌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不能自已(yǐ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疏疏落落:非常稀疏的意思。稀疏零落。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要来 临了。 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 趋向。
•
•
《故都的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荫生、阿 凤,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 家、诗人。代表作《沉沦》(自传体小说)、《故都的秋 》、《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 废色彩;文学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 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 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作 者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 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故都 ”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 定描写的内容。全题点出地点和节令,洗练含情。
词义
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 深浅不一的意思。也写作“班驳”。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蓊蓊(翁)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妖童媛(yuàn)女,荡舟心许:艳丽的少男和美貌 的少女,摇着小船互相默默地传情。妖,艳丽。 媛女,美女。 许,默认。 敛裾:这里是提着衣襟的意思。裾,衣襟。
•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 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 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 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 ,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 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 (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写作广场】素材积累
• 课内素材: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 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 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 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 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 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