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诉与诉权

第2章 诉与诉权


相关习题
1.下列哪一项属于确认之诉? A.某女起诉前夫,要求将两人之女判归自己抚养 B.老刘起诉刘晓明,要求解除收养关系 C.李明起诉王海,请求判决两人间的买卖合同无效 D.王林向法院起诉孙晓辉,请求判决两人离婚并分 割夫妻共同财产 2.下列属于消极的确认之诉的是: A.要求确认收养关系成立 B.要求终止婚姻关系 C.要求确认合同关系无效 D.要求改变共有关系
二、提起反诉的方式和要件 (一)提起反诉的方式 可以随同答辩状提起,也可以另行用反诉状提起。 (二)提起反诉的要件 提起反诉除了必须具备起诉条件之外,还须具备 以下特殊要件: 1.主体:有权提起反诉的,只能是本诉的被告。 2.时间:须在举证期限届满之前提起。
3.适用程序:与本诉必须适用相同的诉讼程序。 4.关联性:与本诉在诉讼标的、诉讼请求或者诉 的原因(案件事实)方面存在法律上的牵连关系。 5.管辖:只能向审理本诉的的法院提起,且反诉 不属于其它法院级别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 三、反诉的程序 四、反诉与反驳
3.赋予当事人独立的撤诉权 4.加强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保护 5.设立民事公诉权制度,赋予检察院民事公诉权 (二)在实务层面:加强司法实践中对诉权的保护 1.应当明确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审判权应当以诉 权为本位,诉权应当被臵于制约审判权行使的优先 地位,即审判权的行使应当以诉权的行使前提,并 以保障诉权的充分实现为宗旨,指导诉权的正确行
2008年司考卷三第86题
关于诉的种类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公司以乙公司违约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解除 合同,属于变更之诉 B.甲公司以乙公司的履行不符合约定为由,诉至 法院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属于给付之诉 C.甲向法院起诉乙,要求返还借款1000元,乙称 自己根本没有向甲借过钱,该诉讼属于确认之诉 D.甲公司起诉乙公司,要求乙公司立即停止施工 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属于变更之诉
二、诉权学说的历史发展 (一)诉权私权说(私法诉权说或实体诉权说) (二)公法诉权说 (三)诉权否定说 (四)二元诉权说 (五)一元诉权说
◆诉权学说发展的新趋势
三、诉权同诉讼权利的关系 (一)两者的区别 1.主体不同 2.义务主体不同 3.行使频率不同 4.内涵不同:诉讼权利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为一定诉讼行为的可能性。 5.产生的时间不同
2009年司考卷三第37题
刘某习惯每晚将垃圾袋放在家门口,邻居王 某认为会招引苍蝇并影响自己出入家门。王某为 此与刘某多次交涉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 求刘某不得将垃圾袋放在家门口,以保证自家的 正常通行和维护环境卫生。关于本案的诉讼标的,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王某要求刘某不得将垃圾袋放在家门口的请求 B.王某要求法院保障自家正常通行权的请求 C.王某要求刘某维护环境卫生的请求 D.王某和刘某之间的相邻关系
◆诉讼标的又称诉的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
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法律关系或者民事权利。 ◆诉讼请求是指当事人以诉讼标的为基础提出的具 体实体请求。 ◆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诉讼标的是当事人 提出诉讼请求的基础,诉讼请求是当事人对于诉 讼标的的反应。
◆诉的客体(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决定着法院审
判的内容和范围。 ★注意:法院的判决应当针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 出,因为法院的裁判必须受当事人处分原则的限 制,不能超裁漏判。 eg:甲向法院起诉乙还款2万元及利息2000元,但 法院仅判决乙还款2万元,未对有关利息2000元的 请求进行审判。
案例分析

2007年8月16日,王某驾车沿济南市历城区港 西路由南向北行驶时,遇魏某驾车沿旅游路由西 向东行驶,两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王某、魏某 不同程度受伤及两车损坏。 王某向历城区法院起诉,要求魏某赔偿其医 疗费等损失。 魏某则对王某提起反诉,要求其赔偿自己车 辆修理费等损失。 ● 问题:本案中本诉原告、本诉被告、反诉原告、 反诉被告分别是谁?魏某为何要提起反诉?
(2)合并的诉须适用相同的诉讼程序。 (3)受诉法院对合并的数个诉均有管辖权。 ◆诉的客观合并的种类 (1)单纯合并(普通合并、并列合并) (2)预备合并(顺位合并、假定合并) (3)选择合并(择一合并) 3.诉的主客观合并
(二)诉的变更 1.诉的主观变更(诉的主体变更) 2.诉的客观变更(诉讼标的之变更) 是指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同一原告(包括反诉原 告)对同一被告(包括反诉被告)以新的诉讼标的 替换原来的诉讼标的,从而将原诉替换为新诉。
◆诉的客观变更要件和程序
(1)变更后的新诉与原诉须适用相同的诉讼程序。 (2)须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变更。 (3)新诉不属于其它法院级别管辖、专属管辖和协 议管辖。
第二节 反诉
一、反诉(counterclaim)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 诉的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起的与本诉相关的诉。 (二)特征 1.反诉当事人的特定性 2.反诉时间的限定性 3.反诉目的的对抗性 4.反诉本身的独立性 (三)意义
第二章 诉与诉权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民事之诉 反诉 民事诉权
第一节 民事之诉
一、诉( action )的界定 诉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实 体权益的请求。 (一)诉的双重含义 1.程序意义上的诉 2.实体意义上的诉
启动诉讼程序 当事人 程序意义上的诉
法院
保护民事权益 实体意义上的诉
使,为诉权的行使服务。诉权与审判权相互依存和 相互制约。 2.应当理清诉权与实体法上的实体权利之间的关系, 避免以实体法上的实体权利的有无作为确定诉权是 否存在的依据。 (三)在观念层面:端正诉权观念,提高诉权意识 七、滥用诉权的规制 (一)滥用诉权的构成要件
1.主观:存在主观上的故意 2.客观:存在客观行为 ◆至于损害结果的存在、滥用诉权与损害结果之间 存在因果关系,并非滥用诉权的构成要件;这两 个要件与上述两件共同构成了滥用诉权侵权的构 成要件。 (二)规制滥用诉权的措施
2007年司考卷三第41题
甲的邻居乙买来建筑材料,准备在房后建一杂 物间,甲认为会挡住自己出入的通道,坚决反 对。乙不听。甲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禁止乙 的行为。该诉讼属于哪类诉? A.确认之诉 B.形成之诉 C.给付之诉 D.变更之诉
2004年司考卷三第36题
下列哪项属于给付之诉? A.甲起诉请求乙停止损害其名誉 B.丙起诉丁请求撤销二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 C.男方起诉前妻,请求将二人之子判归前妻抚养 D.王某起诉李某,请求解除收养关系
3.下列关于给付之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给付之诉只能针对物而不能针对行为 B.根据请求履行的义务是否到期,给付之诉可以 分为现在的给付之诉和将来的给付之诉。 C.给付之诉的显著特点就是判决的可执行性。 D.太阳公司请求法院判决月亮公司停止非法使用 其专利是给付之诉。
五、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 (一)起诉要件(起诉权行使要件) (二)诉讼要件(诉讼成立要件) 1.绝对诉讼要件 是指法院应当依职权主动审查的事项。主要包括: (1)有关法院的诉讼要件。 (2)有关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要件。 (3)有关案件或诉讼标的的诉讼要件。
第三节 民事诉权
一、诉权(actio)的界定
诉权是指当事人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而享有的请 求法院行使审判权以保护其民事权益的权利。
(一)诉权的双重含义 1.程序意义上的诉权 2.实体意义上的诉权 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与实体意义上的诉权的关系
诉权的实质:司法保护请求权 (二)诉权的特征 1.诉权的主体为当事人,包括双方当事人。 2.诉权是与审判权相对应并彼此制约的权利。 3.诉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三)诉权的表现形式:起诉权、反诉权、上诉权、 申请再审权
2.相对诉讼要件 是指只有在被告提出异议时法院才予审查的事项。 (三)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的审查 判断诉讼要件是否具备的时间,原则上至言词辩论 终结之时。 六、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 (一)诉的合并 是指法院将两个以上的彼此之间有一定关联的诉合 并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审判。
1.诉的主观合并(诉的主体合并) 2.诉的客观合并(诉讼标的之合并) 是指法院将同一原告(包括反诉原告)对同一被告 (包括反诉被告)提出的两个以上诉讼标的不同的 诉合并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审判。 ◆诉的客观合并的要件 (1)合并的数个诉须由同一原告(包括反诉原告) 对同一被告(包括反诉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提 出。
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某种 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有效或无效,并不要求法 院判令对方履行一定给付义务,因此不存在执行问 题。 3.分类:积极和消极 (三)形成之诉(变更之诉) 1.概念 是指当事人请求法院变更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或 民事权益的诉。
2.特征 ⑴当事人对于其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并 无争议,只是对该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是否应 当变更发生了争议。 ⑵在法院作出变更判决之前,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三类:给 付之诉、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 (一)给付之诉 1.概念 是指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给 付义务的诉。 2.特征 双方当事人有权利义务之争,一方请求法院判令 对方履行一定给付义务;法院要先确认当事人之
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裁判,具有 执行力。 ◆给付的内容包括金钱、物、行为(包括作为和不 作为) eg:《秋菊打官司》 (二)确认之诉 1.概念 是指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 或民事权益存在或不存在、有效或无效的诉。 2.特征 当事人只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存在或
2006年司考卷三第41题
乙租住甲的房屋,甲起诉乙支付拖欠的房租。 在诉讼中,甲放弃乙支付房租的请求,但要求法 院判令解除与乙的房屋租赁合同。下列关于本案 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的主张是诉讼标的的变更 B.甲的主张是诉讼请求的变更 C.甲的主张是诉的理由的变更 D.甲的主张是原因事实的变更
程序意义上的诉与实体意义上的诉的关系
(二)诉的特征 1.诉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包括双方当事人。 2.提起诉的前提: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实体权益受 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 3.诉的目的:请求法院保护自己的实体权益。 4.诉的提出对象:只能向法院提出。 (三)诉的表现形式 起诉、反诉、上诉、申请再审之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