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选择性(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理解性(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言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恒常性(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性。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格式塔学派归纳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有接近原则(视野中的接近,即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相似原则(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例如形状、大小、颜色和亮度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知觉为一个整体)、连续原则(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种类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运动的形式主要有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自主运动(又叫游动效应,是指由于人的眼睛长时间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从而发现光点飘忽移动的现象)、运动后效(在注视向某一方向运动的物体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不存在个体差
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