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无锡常州苏州南京低碳经济82分试卷

江苏无锡常州苏州南京低碳经济82分试卷

1. ()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A) 1992年(B) 1993年(C) 1994年(D) 1995年2. 碳金融不包括()(A) 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交易(B) 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C) 银行的绿色信贷(D) 低碳技术创新3. 协调人口、环境、资源的原则不包括()(A) 生态平衡原则(B) 自我调控原则(C) 整体效应原则(D) 极力利用资源4. ()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A) 产业内部结构升级(B) 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C) 技术进步与创新(D) 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5.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A) 清洁(B) 无污染(C) 可再生(D) 有污染6. ()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A) 1995年(B) 1996年(C) 1997年(D) 1998年7. 太阳能的优点不包括()(A) 不受季节限制(B) 方便便捷(C) 没有区域局限性(D) 经济环保8. 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A) 二氧化氯(B) 二氧化硫(C) 二氧化碳(D) 二氧化氮9.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A) 1~2℃(B) 3~4℃(C) 5~6℃(D) 7~8℃10.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A) “九五”(B) “十五”(C) “十一五”(D) “十二五”11. 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指()(A) 产品营销模式(B) 市场营销模式(C) 绿色营销模式(D) 持续营销模式12. 下面属于低碳消费指标的是()(A) 单位GDP能耗(B)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C) 人均碳排放(D)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13.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选择(A) 形式(B) 对象(C) 地点(D) 时间14. 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指的是()(A) 恒温消费(B) 经济消费(C) 安全消费(D) 可持续消费15. 下面不属于低碳社会评价指标的是()(A) 人类发展指数(B) 人均住房面积(C) 低能耗建筑比例(D) 人均生活碳排放16.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起步、发展完善、成熟的复杂过程是指()(A) 系统性原则(B) 实用性原则(C) 顺应发展趋势原则(D)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17. 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A) 、A模式(B) 、B模式(C) 、C模式(D) 、D模式[分值:18. 2004年7月28一30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召开了“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经验交流会,’,会议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归纳为(A) “1+3”模式(B) “2+5”模式(C) “2+3”模式(D) “2+4”模式19.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A) 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失衡与悖逆(B) 过度开发(C) 人口太多(D) 污染严重20.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A) 大力发展科技(B) 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C) 控制人口(D) 发展教育21. ()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A) 太阳能(B) 水电(C) 火电(D) 石油22.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23. 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驱动型”发展阶段(A) 生产(B) 消费(C) 要素(D) 技术24.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是指()(A) 产品营销模式(B) 市场营销模式(C) 绿色营销模式(D) 持续营销模式25. ()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A) 认知性(B) 可行性(C) 可操作性(D) 可承受性26. 光伏发电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不包括()(A) 充分的清洁性(B) 相对的安全性(C) 相对的广泛性(D) 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27.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A) 10%-20%(B) 20%-30%(C) 40%-50%(D) 70%-80%28. 低碳模式可分为()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A) 三(B) 四(C) 五(D) 六29.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A) 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 低碳发展(C) 节能减排(D) 碳中和技术30. 企业内部循环指()(A) 小循环(B) 中循环(C) 大循环(D) 超大循环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1.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核心是()(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 创建清洁能源结构(C)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D) 发展观的改变2. 光伏发电无可比拟的优点有()(A) 充分的清洁性(B) 不安全(C) 相对的广泛性(D) 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3. 严刚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分为三层()(A) 目标层(B) 要素层(C) 指标层(D) 进度层4. 气象要素有()(A) 温度(B) 降水(C) 风(D) 雷雨5.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A) 我国人口众多(B) 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C) 低碳观念淡薄,生活能耗、煤炭企业能耗节节攀升(D) 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6. 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A) 被动力(B) 源动力(C) 主动力(D) 协动力7. 下面属于低碳消费的有()(A) 多乘公交车(B) 购物自备塑料袋(C) 使用节能灯(D) 少使用一次性物品8. 企业生态伦理是指在处理企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的总和(A) 伦理原则(B) 道德规范(C) 法律(D) 道德实践9. 冯之浚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A) 减量化指标(B) 无害化指标(C) 福利(D) 安全1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实用性原则(C) 顺应发展趋势原则(D)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11. 低碳责任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A) 技术创新(B) 制度创新(C) 产业转型(D)新能源12. 低碳经济以( )为基础(A) 低能耗(B) 低排放(C) 低污染(D)低产出13.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D) 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14. 人口增长对下列哪些资源具有巨大压力()(A) 土地(B) 森林(C)水资源(D)能源和物种资源15. 我国的环境问题有()?(A) 大气环境(B) 水体环境(C) 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D) 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16. 低碳模式,在运行模式结构上分为()(A) 低碳高效经济系统(B) 超长时间跨度系统(C) 低碳和谐社会系统(D) 低碳均衡生态系统17. 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A) 自然原因(B) 过度放牧(C) 过度耕作(D) 大量砍伐树木18. 共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为()(A) 替代技术(B) 减量技术(C) 再利用技术(D) 资源化技术19.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A) 经济系统(B) 社会系统(C) 生态系统(D) 环境系统20. 张扬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A) 生态环境质量(B) 生态环境保护(C) 生态环境管理(D) 生态环境治理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1. 环境变化主要是由人类的生产或生活行为所导致(A)(B)2. 低碳营销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关键。

(A)(B)界总量的1/6,平均功率为6.94亿千瓦(A)(B)4.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可以破坏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

(A)(B)5. 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A)(B)6.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它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高碳能源的消耗。

(A)(B)7.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A)(B)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A)(B)[分值:1.0]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A)(B)10. 瑞典科学家斯万特 ?阿尔赫尼斯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5~6℃。

(A)(B)11. “新领域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A)(B)12. 森林覆盖率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A)(B)1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A)(B)14. 新材料技术被誉为“高技术的基础”,是介于基础科技与应用科技之间的应用性基础技术。

(A)(B)15. 综合能耗强度这个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数据需求量不大且易于被决策者和公众理解;其缺点是过于笼统。

(A)(B)16. “市场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A)(B)17. “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A)(B)18.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煤炭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转变是比较容易的(A)(B)19.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A)(B)20. 过去100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海平面上升17cm。

(A)(B)21. “产品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A)(B)22. “可持续消费”,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A)(B)23. 发展低碳经济不需要低碳文化软实力的支撑(A)(B)24. 2010年4月,UNDP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中国走向低碳之路的一揽子政策选择,建议渐进实施碳税制度(A)(B)25. 循环经济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合流程,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