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理论思考

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理论思考

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理论思考南京市园林局金波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健康,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广义上看,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个人、社会或人类)这个主体而存在的一定空间内的构成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

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

因此,人类居住和集聚的各类社区和各种聚居地,都属于人居环境,而当今最令人关注的,主要是城市人居环境。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佳人居环境,即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人居环境。

在联合国两次人类住区大会和《中国21世纪议程》中对此有较为具体的描述,主要内容有:(1)居民所需适当住房的保证;(2)居民健康和安全的保障;(3)人与城市环境、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4)城市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5)住区基础设施和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如果从更为全面和概括的角度来界定,最佳人居环境的基本内涵就是能够为人类提供最佳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同时又最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工环境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

由此而引伸出最佳人居环境必然具有三大基本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三大目标也可以表述为发展的人居环境、公平的人居环境和绿色的人居环境。

刨建最佳人居环境,就是力求使这三个方面的目标都能得到充分实现,都能达到最佳水平,同时这三大目标之间也能达到高度协调。

最佳人居环境的经济目标应该是具有强大经济活力和发展能力,能够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分的财力,为其辖区居民提供充分就业机会以及自我发展机会;社会目标就是具有高度的社会公平,居民享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福利和保障,不同社会阶层、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和谐共处,社会有机整合,社会安全水平高;生态目标是,具有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不仅要有宽敞的绿色空间,而且要拥有洁净的空气、清洁的天然水体和植被良好的天然山体,同时具有高效先进的生态维护系统。

其综合目标是要通过政府和全体市民的不懈努力,使我们的城市尽快地进入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子系统协调改善、良性互动的境界。

一、城市最佳人居环境的内涵城市最佳人居环境是在长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形成的,是一种历史的积淀。

它是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最高综合评价。

其实,现实的城市人居环境是诸构成要素的有机集合,即它融室内外环境、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于一体,并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

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应该最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雅典宪章》指出:“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动”。

人居环境作为城市第一场所,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时间最多的地方,是社区活动的舞台,因此,它必须“以人为木”,否则城市人居环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从理论上说,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应该是:人文与自然协调、生产与生活结合、物质享受与精神满足的统一,其基本内容涵盖如下:(一)、人居环境布局必须符合城市发展方向,并与城市交通和其它基础设施的发展相结合。

也就是说,人居环境的布局必须建筑在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框架上,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出行服务,以及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并且大大提高适居性;(二)、人居环境必须整洁优美,即居住区和公共活动场所干净整洁,绿化系统完整完好,没有噪声、废气等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完善等,给人一种清洁优美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较高的生活生态环境质量;(三)、人居环境必须具有宽松、祥和的氛围,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并且形成人人自觉维护人居环境和参与管理的社会风貌,使城市运营过程中的社会成本降至最低。

二、21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目标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今后城市的人居环境都将建立在逐步改造当代和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既要适度超前,又要留有余地,要以人们可以承受又不影响生态平衡的方式满足人类的要求。

2l世纪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将呈现出三大趋势:(一)、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共存。

这种人居环境能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亲呢自然、拥抱自然,以弥补城市工业发展和空间高密度开发对城市生态和人们精神紧张所造成的伤害,从而使人居环境成为优化人们身心素质的基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最佳人居区域。

(二)、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开发。

人居环境建设既要创造舒适、安全、方便的人类生活环境,又要提供充裕的就业机会和符合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使人居环境成为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最佳场所和获取幸福的源泉。

(三)、强调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并重。

一方面,人居环境建设要为人们的教育、卫生、休闲等提供必要的物质享受资料;另一方面,必须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包括和睦的邻里关系、亲切的人际情感和适宜的住区景观等,使人们的精神得到必要的满足,良好的情感得到升华。

遵循21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在与新世纪初叶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改革开放深化措施相协调的条件下,城市人居环境的最优目标应该是:设施配套齐全、环境舒适优雅、管理规范有序、保障功能完善。

其具体内容包括:1、以人为中心的人居环境规划和住宅设计。

根据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规模扩张的速度科学规划人居环境布局,提高对自然的亲和力和集中布局的规模,有效减少成本,增强人居环境的活力;同时采用适用居民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住宅功能设计标准,提高住宅的舒适度。

2、以功能齐全、功效到位为目标的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

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的条件下,实行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开发,其配套项目及其指标均应符合居民的实际需要。

3、以整洁、安静、优美为标准的生态环境营造。

生态环境的营造应突出绿化系统、生活垃圾处置系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系统、噪音控制系统的建设等,从而使人居环境中的水、气、声等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4、以功能再造和历史保护并重的的旧居环境改造。

在旧居环境改造过程中,首先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订详细的旧居环境改造规划,并按照规划的要求以拆、改、保三种方式来改造旧居环境。

其具体的做法是调整布局,再造功能,保护历史,改善设施和增加设备。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旧居环境的质量。

5、以服务于民、造福于民为目的的综合管理。

所谓综合管理就是要实现专业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的有机结合。

其中专业管理以专业法规为依据,实行条的管理;社区管理以块为单位,通过健全的社区管理机构将管理及服务覆盖整个社区;物业管理以住宅区为对象,在充分体现业主自治的条件下,实行经营性收入补贴服务性支出的管理经营机制。

三、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层次性和一般原则按照空间尺度可以将城市人居环境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城市环境(宏观人居环境)。

不同尺度的人居环境,其主要的物质构成及其建设、管理和维护的责任主体不同。

城市人居环境,是指整个城市的形态和形象、功能布局、道路网络、各类建筑、园林绿地以及其它各种大型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

城市人居环境的营造,主要的责任主体是城市政府。

城市政府必须负责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管理、维护及经营。

其二是社区环境,主要指各类居民生活小区,其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商,管理和维护的责任主体主要是相关的物业公司和社区组织。

其三是居住环境,指居民住宅的内部空问以及必须依赖的室外空间,其管理和维护的主体主要是城市居民家庭和个人。

因此,任何城市,要创建优良人居环境,都必须建立在城市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成员达成高度共识的基础之上。

世界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在相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其理念的差别常常对人居环境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此,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结合城市自身特征,确立正确的理念和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当是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最高原则;其次,“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创建最佳人居环境所必须坚持的原则(社会构成的多元化和社会成员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一个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再次,“切合国情市情”也应该成为一条重要原则。

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种模式: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家园城市。

其中,所设想的“家园城市”,即是以人为中心的、适宜人居住与活动的城市,具有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有特色的城市。

提高城市“可居住性”和最大限度为人的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可能性,使城市成为人们的真正家园。

“家园城市”将成为21世纪的城市发展模式。

四、国内外关于人居环境的理论与实践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出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只有当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较高阶段后,人们才会对人居环境提出明确的要求和阶段性创建目标。

目前,国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杭州等,这些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日益重要性,尊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力图以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来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相继提出建设最佳人居环境或良好人居环境的目标,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运行可依次分为物质、行为、制度和文化四个层面:物质层面,主要反映人居环境的物质要素及其空问范畴;行为层面,主要反映人居环境中人类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的活动或关系;制度层面,主要反映人类对各种行为或关系的规范、约束、制裁、预防和措施等对策;文化层面,主要反映人类对人居环境的态度、观念、习俗、宗教等。

(一)、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规划问题城市发展战略及规划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科学、合理的战略和规划,对人居环境建设起着直接的良性的指导作用。

因此,城市发展战略利规划必须树立人、城市与社会、文化和谐结合的理念,如以人为本理念、特色城市理念、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设计理念、经营城市理念等,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以实现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在城市发展的具体战略模式选择上,有建设都市发展区的战略,即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城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

同时,都市发展区的发展模式在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过程中不仅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城市建设的理念,有助于形成城市联合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城市的周围建立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发展区,更好地促进其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整合效应,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的耦合优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设越来越重视城市的自然保护,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