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基本的前提:
—自然”的关系;

第二,以便将对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追求落实到物质
的建设上,以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第三,正由于有关人居环境的各个学科各个方面的
研究必须落实在物质建设及空间布局上,因此,“建
文化观 亦即发展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当然,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五项原则之间
也是如此,他们相互关联牵制,人居环境建设
必须根据特定的时间 地点 条件,统筹兼顾五
项原则,求得暂时的统一,不断加以调整。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1987年,《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
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告,“可持续发展” 被明确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目标。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 的中介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 生影响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1 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为 主题的会议。
从事环境艺术的创造,以及共同从事历史与自然地区的
保护与重建等等。

但是在不同情况下,也各有侧重点和扩展方向,
即在尺度上方法上专业内容上技术方面各有不同点。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总之,强调“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
其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2 人-- 居 --环境
人 :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对象
居 : 一种涵盖广泛的人的行为,因而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
环境 :“市围绕某种物体,并对这个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 的外界事物”
狭义:地理环境(物质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s) 广义:地理环境 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为此,我们这样定义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 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 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 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 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结合,他的研究对象 是人居环境。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从字面上说,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
Sciences,用复数形式,体现了人居环境科学是 涉及人居环境有关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组群
人居环境科学与人类聚居学区分开来,是基于中 国的实际情况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 “五个统筹”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保持生活方式多样化 ——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同时融汇多层次技术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4 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 社会观
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幸福。 我们应该:
——在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中,重视对人的关怀 ——发扬一社会和谐为目的的人本主义精神 ——推动“人人拥有适宜的住房”的贯彻与实施 ——为不同人群准备各种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室内外 生活游憩空间 ——重视社会发展 ——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
科核心和学科体系,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
来说,则可作如下考虑: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1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 构成人 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产业”
建筑——广义建筑学 地景——landscape architecture 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2 人类系统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有关机 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3 社会系统
社会:指人类相互交往的体系 社会系统主要指公共管理和法律 社会关系 人口趋势 文化特 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
道氏还将15个单元化分为三大层次:
——从个人到邻里为第一层次,是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从城镇到大城市为第二层次,是中等规模的人类聚居 ——后五个单元为第三层次,是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世界人居中心对这15个不同等级的划分对应了7种不同 的城市发展状态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2 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观 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重大的经济活动。 要求做到: ——决策科学化,按客观规律办事 ——确定建设经济时空观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3 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科技观 新技术对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发展产生全面 影响 要求做到: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第2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2 人居环境的构成 2.3 人居环境建设五大原则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5 小结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1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地方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是人类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5 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文化观
在经济技术发展的同时,强调文化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我们应当: ——发挥各地区建筑文化的独创性 ——科学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以上五点,生态观 经济观 科技观 社会观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可以看到,“环境”和“居”是落脚点,“人” 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借鉴道氏“人类聚居学”,用系统的观念,从分 解开始,对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社会系统 ——居住系统 ——支撑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1 自然系统
自然:指整体自然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 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行原 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
2 国家和区域
综合研究区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居环 境等,力图找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4 居住系统
建筑:只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 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 社区设施 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 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5 支撑系统
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其服务 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如道路供水系统通讯设 备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 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 质环境规划等。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2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从学科组织上看,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
统,它是由多个学科组成的学科群,目前,其构建尚
处于起步阶段。从人居环境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学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
市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