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摘要:当今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如何更好的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界和理论界的共识。
关键字: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一、公共服务型政府概述(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第一,政府的作用集中于公共领域。
第二,政府管理的基本哲学是实现社会正义。
第三,政府是公共利益的鲜明代表。
第四,政府权力是有限权力。
第五,现代政府是法治政府。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容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从政府的本质属性方面对政府所下的定义,从政府管理的本质属性来讲,现代政府的实质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
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政府职能方面来讲,政府示是为了市场、社会和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应该将服务融于管理之中,为市场、社会和公民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
第三,从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来讲,政府应鼓励市场、社会和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同时,要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建设一个高绩效的政府。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标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标准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的投入标准;二是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标准;三是公共服务的体系完善程度标准;四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标准与绩效标准。
1、公共服务的投入标准公共服务型政府间成与否,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公共服务投入是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投入标准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4%;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6.1%;公共退休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7.2%。
2、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标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成与否的第二个标准是覆盖面标准,也就是说,公共服务是否普及,其普及的程度如何。
简单的说,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覆盖面标准就是:让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其含义是:要使每一个学龄人口都享有12年制义务教育、使每一个劳动者都享有基本社会保险、每一个老年人都享有基本养老保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只有实现了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才能说普及了公共服务。
3、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标准公共服务型政府间成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是否有完善的提供公共教育、公共科技、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的事业体系。
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标志是建成完善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等七大公共服务体系。
4、政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标准与绩效标准政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政府公共服务行为合理化水平标准。
第二,政府公共服务制度规范化标准。
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标准主要有:经济指标、效率指标、效益指标。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原则、目标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
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仅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强调,更重要的在于,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本质、政府管理方式和政府股那里体制的一种实质性概括。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含义包括如下方面:(1)从政府作用的范围来看,政府的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其中,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核心与实质。
(2)从政府作用的领域来看,政府的角色包括四个方面:政府的市场服务职能,政府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政府的科教兴公共服务,政府的转移支付型公共服务。
(3)从政府管理方式来讲,服务性政府建设包括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及政府自身“服务型机关”建设的职能两个方面。
(一)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依据1、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与维护社会稳定的总抓手。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制度,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保持社会利益均衡的根本措施。
公共服务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具有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整个社会满意度的作用,使整个社会公共价值与社会团结的基础。
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顺利实现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的平台与基础。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关键环节。
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能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达到抑制消费或拉动需求的目的,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来实现政府的再分配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来实现政府需求管理政策,通过分配生产公共产品的资金来实现政府的供给政策。
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统筹行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总目标。
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实质是建立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二)全面突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1、公共服务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原则。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经济发展最重要体现为政府公共服务,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通过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和社会消费环境来促进经济增长。
2、兼顾公平与效率,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原则。
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是弥补市场缺陷,更好的发挥市场经济的竞争效率与活力;应该在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与覆盖面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普遍性原则。
政府公共服务应该覆盖全体国名,并对全体国民提供最低生存保障,使国民能获得维持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我国应该致力于全体国民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如基本医疗保障、基本教育服务、基本收入保障等。
4、公平性原则。
公共服务必须对所有公民平等开放,公民平等享受各种公共服务。
情况相同的公民都应该被公平赋予同等的公共服务法律地位,每一个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都应该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公民应该在享受公共服务和权力救济的过程中受到平等地对待。
5、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原则。
在公共服务过程中,要讲国家主导、社会户主、个人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国家在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和主要责任,又要发挥社会互助的作用和个人的积极性。
公共服务应该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合理分担。
(三)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目标1、要使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应该着眼于满足全体公民最基本的公共需要,要以完善基础性公共服务为原则,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使每一个适龄儿童都享有十二年制义务教育!使每一个老龄人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使每一个贫困人口都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使每一个人都享有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
根据中国人口总量和就业人口总量巨大、人口高龄化和老龄化、城市人口激增的特有国情,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以加强政府社会性公共服务为重点,建立“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为主体”的公共服务支出模式。
我国政府公共支出结构要做出重大调整,政府公共支出要优先用于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网建设等社会性公共服务,要有经济建设服务型财政转向社会服务型财政,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共化。
我国财政支出要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要逐渐从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退出,将财政支出转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方面。
(2)以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公共服务为重点,建立“科教优先”的公共服务增长模式。
政府社会性公共服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维持效率与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基础科学研究公共服务等科教兴公共服务;一部分是以公平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保障与福利的转移支付性公共服务。
我国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建立“科教开支型“的公共财政模式,以科教开支为主导,兼顾转移支付。
对基础教育、基础研究投资,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改善公平,因为教育与科技投资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3)以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建立“广覆盖、适度水平、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
在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公共支出总量和公共支出结构的限制,不可能采取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而应该采取“广覆盖、适度水平、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
这一公共服务消费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在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初级卫生保健、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保护贫弱者为重点,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使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在促进经济增擦合同时达到社会公正的效果。
具体地说,这一模式有如下特点:一是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底线,平等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存权利。
二是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将促进就业、保障公平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首要原则。
三是要坚持“生存优先于享受”的原则,优先保障人们的生存需要。
四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改变城乡二院保障机制,使农民享有平的个基本公共服务。
五是要贯彻“自助优先于公助”的原则,将社会保障与个人贡献挂钩。
(4)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建立“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为了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于公共供给的不足,我国政府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参与提供集体产品与公共产品的积极性,适当推进部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格局,从而形成一种“多中心治理”的社会治理模式。
三、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建议加强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领导和统一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1、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我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工作来抓。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
根据世界其他国家从事公共管理改革的经验,需要有中央政府统筹安排政府改革事宜。
我国各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措施都是局部性的、试验性和探索性的。
在认真总结我国各地服务性政府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要适时向全国各地推广。
为此,应在中央政府设立服务性政府建设办公室,统筹安排全个服务性政府建设工作。
制定公共服务规划与战略,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国家规划与国家战略,使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相协调,使公共服务能适应我国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
实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不觉衡发展战略。
针对中国地区发展不觉衡的特点,应鼓励发达地区与发达城市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或者中国特色福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