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心理健康摘要:焦虑是一种日常概念,同时也是临床心理学的科学概念。
它有两个维度:紧张维度和恐怖维度;焦虑 是心理障碍的一种,与他相对的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 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
导致焦虑的有生物、社会和个性原因,焦虑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 面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心理健康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 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引发的种种心理压力又会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抑 郁,阻碍心身健康,本文且对焦虑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概念做一阐释,并分析引起焦虑的原因及它对心 理健康的影响。
一、焦虑的含义1.生活中的焦虑概念焦虑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概念,表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焦虑的经历,甚 至每天都会有焦虑的情绪,只不过其程度不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焦虑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多,这是因 为社会的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在客观上增加了现代人的焦虑的机会,因此现代社会的心理保健 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生活中的人们用很多的词来描述焦虑,很少去考查焦虑的科学内涵和外延,仅仅用它来表示一种特定的 心理状态。
如果要问什么是焦虑,人们只能作描述性的说明,使用较多的词是:担心,烦闷,紧张,焦急, 这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们关于焦虑的看法是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的。
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焦虑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下面几点认识: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人们对焦虑 有不同的体验,或者说焦虑包括较多的内容,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表现。
2.科学中的焦虑概念在科学研究中也有焦虑概念。
心理学中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来研究,在临床心理学、心理保 健学等学科中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较多。
或者说是一种好的兆头,当时人们将此描述为可接受的预兆,在希腊文学和哲学中也有关于焦虑的描述。
这种情绪只有在所谓高尚的人身上才会出现,因此焦虑并不是人人都会有的。
但到了中世纪,人们倾向于将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主要是指使人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是在人们不赞同某人、某物或某观点时才出现的。
从文艺复兴时期起, 人们开始谈论对焦虑的控制和方式, 主要的方式是“否定” (denial) 和“压抑” (repression)。
1900年,Kierkegard 对焦虑作了较多的描述,认为如果人们能够直接地面对焦虑, 这将是人们的自由潜能表现的开始,是人们获得一种自我发展的开始。
对焦虑研究较多且很重视这一现象的 是Freud,他认为焦虑是人格的核心。
之后Freud的追随者都对焦虑有所研究,较突出的是霍尼和沙利文。
现在人们关于焦虑的科学概念仍是描述性的,至今对焦虑的较科学的解释是:焦虑是人们经历的一种不 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主要相伴以紧张和恐怖的情绪,并有明显的生理表现二、焦虑的度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说明焦虑,即紧张程度和恐怖程度。
紧张是焦虑的一个主要维度,因为焦虑总是与人们的紧张相联系,但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紧张的程度不 同,影响这种紧张度的,一是人们的主观特征,如个性与经验等,一是客观的环境状况。
另一个维度是恐怖 的程度,一般焦虑总相伴以恐怖的情绪,但有时表现突出,有时表现不突出,有时人们可以意识到恐怖的原 因,有时则不。
两种维度共同组成了个体在特殊情况下的焦虑状态。
从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大体将焦虑分成 下面四种情况:高紧张度—高恐怖程度:这是个体强焦虑的一种表现,由于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造成的焦虑一般属于此 类。
在生活中,这样的焦虑相对较少,但它对人们的影响巨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于有这样焦 虑的患者,人们应用一定的方法予以对待,否则可能对个体的身心有较大的伤害。
高紧张度—低恐怖程度:这种焦虑在生活中的表现较多,主要是由于个体对自己缺乏自信引起的。
一方 面与他敏感的个性相联系,同时与较强的刺激环境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表现的心理状态以紧张为主, 并没有多少恐怖感。
如生活中出现的社交焦虑或人群焦虑、考试焦虑、异性焦虑等。
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 主要是紧张。
对这种焦虑的对待相对容易一些,使用自信训练、角色互换等是有效的。
低紧张度—低恐怖程度:这是轻度的焦虑表现。
这时人们一般有较弱的恐怖感,往往并不知道恐怖的原 因,相当于Freud的“自由浮动”,如不好的心境往往属于这一情况。
这种焦虑持续的时间一般较长,但它 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太明显。
经常出现这种焦虑行为,也会形成焦虑症。
低紧张度—高恐怖程度:严格来讲,这不是焦虑状态,而是一种恐怖情绪,一般有明确的恐怖对象,如 高山恐怖,黑暗恐怖等。
三、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 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 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 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 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 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焦虑一般出现的时间短、程度 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四、导致焦虑的原因1.外在紧张人们在社会条件下遇到的紧张或压力是人们的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遇到紧 张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现代社会的人有更多的不良的情绪表现。
2.生物性紧张与个体生物性因素相联系的紧张称之为生物紧张。
作为生物的有机体,自身要保持平衡,当有这种平衡 存在时,有机体的身心一般处于良好的状态;但这种平衡被打破,或有机体不得不用较大的精力来维持这种 平衡,这时有机体身心就会出现动荡,焦虑的情绪较多。
如天气太热或太冷,身体缺乏营养或水分等,这都 会使人们产生焦虑的情绪。
具体而言,生物性紧张主要有下面几种:(1)时间周期时间周期往往引起个体生物环境的改变,这是引起生物性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时间周期主要有季节的 更替,昼夜光线的轮回,以及一天的不同时期的变化等。
当人们已经适应了特定环境的时间周期,只要稍有 改变,都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如冬季或夏季太长,下雨过多等。
(2)睡眠和饮食生物周期对人的情绪有一定影响,但这多与自然界的变化和自身的结构有关,其可控性程度较低,或者 说我们很难控制这些紧张源,因为我们无法对自然的变化以及自身的周期性变化进行调整。
但有的紧张则与 我们自身的行为有关,如睡眠和饮食。
睡眠薄夺(sleep deprivation):睡眠不足与情绪焦虑的关系是一个很难争论得清楚的问题,人们 有时很难搞清是焦虑的情绪引起了睡眠不足,还是睡眠不足引起焦虑的情绪,因为人们都可以拿出证据来说 明自己的看法。
焦虑不安的情绪确实可以使人们难以入眠,从而减少了睡眠的时间。
但另一方面,睡眠的不 足也确实会使人产生焦虑的情绪。
有人曾做过睡眠薄夺实验,即连续长时间不让一个人睡眠,结果会发现这 样的人焦虑烦躁。
情绪性的心理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睡眠不足,因此我们不论睡眠的不足与焦虑的因果关系如何,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却是事实,因此也有理由将良好的睡眠作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 之一。
营养不足(diet):在一定的时间内部分或全部的饮食薄夺同样会引起人们的焦虑情绪。
如果供给的能 量大大少于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就会使人产生较多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问题以焦虑为主。
弗洛伊德将这种 变化解释为一种回归现象,即对童年时期的回归。
俗话说“饭饱不思乡”,充足的营养能够消除由此引起的 焦虑情绪。
(3)疼痛生理伤害和疾病引起的焦虑,主要与由此引起的疼痛有关。
当人们出现生理疼痛时,会有焦虑的情绪。
这种焦虑的情绪可以出现于疼痛开始之前,也可以出现于疼痛开始之后。
由生理伤害引起的剧烈疼痛会使人 们产生愤怒或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较强烈,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疼痛开始前或结束后表现突出。
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对人们的影响最大,一般而言,慢性疼痛持续的时间较长,在疼痛出现的同时人们最容 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如果这种慢性疼痛得不到治疗,患者很可能形成习惯性的焦虑行为。
(4)声音、光线和气温声音、光线和气温实际上属于环境生物学的范畴,这些因素通过对人们的生理系统发生作用而影响到人 们的心理和情绪。
噪音:强烈的噪音会使人们的身体产生较大反应,一般的反应如下: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腺体分泌加 快,出汗多。
这些生理反应与人们焦虑时的反应极为一致。
生理的反应又引起人们较明显的心理反应:反应 缓慢,思维难以集中,思虑容易混乱,情绪波动明显,焦虑、厌烦,有较强烈的疲倦感等。
人们平时察觉不 到的噪音对人的大脑有一种兴奋作用,但人们能够察觉到的中等程度的噪音的长时间作用,会引起人们的焦 虑情绪,如纺织工人等。
高强度的噪音,会引起人们焦虑的情绪,也会引起人们生理方面的不适,如头晕目 眩、呕吐等。
因此尽量避开强噪音的影响可以避免由此引起的焦虑。
强光和弱光:在强烈的光线的照射下,人们的生理反应也是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和出汗,从而产生焦虑 情绪。
弱光会引起人们的恐怖情绪,恐怖情绪过后便是焦虑。
高温和低温:人们对气温的反应都很敏感,高气温会引起人们的焦虑,因为高温状态下一个普遍的反应 是出汗,而出汗较多与人们焦虑情绪又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夏季人们烦躁的情绪较多。
过低的气温会更多 地引起人们的恐怖情绪,因为低温会使人们发抖,发抖又与恐怖密切联系。
3.心理社会因素与焦虑情绪的产生密切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有下面几个:(1)挫折由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而不能达到预定目标或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便处于挫折状态。
挫折往往具有突 发性,如突如其来的灾难或无法逃避的祸患给人们造成的是典型的挫折。
挫折会引起人们强烈的情绪反应, 主要的反应如下:恐怖:在强挫折状态下,人们产生较多的情绪状态是恐怖,如地震等。
愤怒:如果人为的因素使人处于挫折状态,受挫折的人会产生愤怒,因此挫折状态下的犯罪主要是由于 这种愤怒情绪引起的。
焦虑:生活中的小的或连续的挫折会引起人们焦虑。
与恐怖和愤怒相比,焦虑对人的影响更大,因为焦 虑对人的作用时间更长。
用活动开始到目标达到作为一个标准的时 挫折产生的时间与人们的情绪的性质和程度也有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