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竣工资料组卷、归档的要求目前,由于我公司在建项目的大多数施工单位对我公司项目竣工资料的归档方式,以及近期划分的分部分项与组卷方式之间的关系均不明确;为了统一组卷模式,明确归档要求,特做以下要求:一、组卷原则:根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等相互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组卷、归档。
在卷内首页应编制封面,其次编制卷内目录,在组卷末页应编制卷内考评表(详见附表)。
在档案盒上应根据分部分项划分表标注清楚卷内内容和相应的档号(具体要求详见下文5.3条要求)。
施工文件应经过三级审查,审查单位分别由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单位以及涉及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组成。
监理文件也应经过项目管理部门和涉及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审核。
二、施工单证归档过程中,主要按照以下三个层级进行组卷归档,主要内容如下:2.1单项工程中主要包含的内容如下:2.1.1单项工程概况2.1.2单项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由监理编制)2.1.3单项工程竣工报告2.1.4其他资料2.2单位工程中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2.2.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2.2承包单位企业资质2.2.3承包单位税务登记证2.2.4承包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2.2.5承包单位承包范围2.2.6承包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2.2.7探伤单位检测资质(若工程内容中无探伤要求,可不必提供)2.2.8工程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安全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资格证书、上岗证2.2.9总体施工组织设计2.2.10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由监理编制)2.2.11其他资料2.3分部工程的资料应按照下述顺序进行排序归档;并将装订成册的分项工程资料按照施工的先后顺序附在分部工程资料的后面。
若分部工程软件资料较多时,可将其分盒装订。
分部工程工程主要包括的软件资料如下:2.3.1质量管理文件:2.3.1.1建设工程质量人员从业资格审查表2.3.1.2建设工程特殊工种人员上岗审查表2.3.1.3工程开工报告、专项施工方案2.3.1.4工程停、复工报告2.3.1.5工程施工变更依据性文件汇总表2.3.1.6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纪要2.3.1.7技术质量交底记录2.3.1.8设备基础沉降记录2.3.1.9设备基准线、基准点测量记录2.3.1.10地下管线跟踪测绘记录2.3.1.11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汇总表2.3.1.12主要电气设备、材料代用审批单2.3.1.13工程质量一般事故报告2.3.1.14工程质量重大事故报告2.3.1.15其他资料2.3.2质量保证文件2.3.2.1工序交接记录(含设备基础中间交接资料)2.3.2.2设备、管道吹扫、冲洗记录2.3.2.3设备、管道压力试验、严密性试验记录2.3.2.4座浆试块试验报告2.3.2.5设备安全装置检测报告2.3.2.6通氧设备、管路脱脂记录2.3.2.7焊接工艺评定2.3.2.8绝缘、接地电阻测试记录2.3.2.9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验2.3.2.10其他资料2.3.3工程质量验收资料2.3.3.1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记录2.3.3.2子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记录2.3.3.3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记录2.3.3.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3.3.5检验批(各施工工序)验收记录2.3.3.6其他资料2.4工程验收、调试资料2.4.1验收过程中涉及的整改问题汇总及落实情况2.4.2工程各系统单机调试方案2.4.3工程各系统单机调试记录2.4.4工程各系统无负荷联动调试方案2.4.5工程各系统无负荷联动调试记录三、监理文件应单独组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监理规划3.2监理实施细则3.3监理联系单、通知单等监理指令3.4施工单位针对监理指令的回复单,整改方案等3.5监理工作月报3.6监理总结3.7其他资料四、随机文件按既定的划分表中分部工程进行组卷。
若涉及多个设备,则卷内文件按设备排列或以设备为单位分别组卷,开箱验收文件(装箱单、开箱检验记录等)放入第一个设备的文件中。
主要组卷内容及排序如下:4.1开箱记录4.2装箱单(含装箱资料清单)4.3产品合格证、检验记录等4.4使用说明书、操作维护手册、随机音像资料等4.5装箱图纸(包括合同约定的所有装箱图纸)4.6设备随供件清单;配套件中如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计量设备、无线电设备、消防报警产品、防爆器件及放射性物品等,应提供这部分产品的清单;解体发运设备,需提供解体部件清单4.7备品、备件清单4.8其他资料五、卷内文件整理要求5.1归档范围中的内容顺序可作为卷内文件的排列顺序,具体组卷时,按照上述划分原则进行实施。
5.2同一类文件的排列顺序应遵循文件形成的规律,如时间、编号、分部、分项以及施工先后顺序等。
5.3工程资料的案卷编目与装订要求5.3.1每个案卷均由案卷审核记录、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见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和正文组成。
案卷须装入档案盒,档案盒的正面须有项目编号、专业、文(图)号、文件(图纸)名称、施工单位等信息。
5.3.2文字材料每个案卷的厚度一般不超过30毫米,图纸资料每个案卷的厚度一般不超过60毫米;文件材料幅面尺寸应采用A4规格(297×210毫米),小于A4规格的应用A4纸托裱,托裱应靠足右上角,左边应留有装订线;大于A4规格的应折叠成A4规格大小;图纸按《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T10609.3)的要求折叠成A4规格,图面应朝里,图标应外露。
5.3.3案卷内的图纸应编写张号,张号编写在图纸的右上角;文字应编写页号,正面编写在右上角,背面编写在左上角,空白页不编写页号;托裱文件,页号编写在原件上;若一张纸上托裱了几张合格证,只需在右上角的原件上编写一个页码,同时在托裱纸的空白处注明“共**张”。
5.3.4图纸不装订;文字材料用蜡线装订成册,并以右、下为标准排列整齐;若是横向表格,表头应靠装订边;装订时采用三孔(孔距为75毫米)一线靠左(边距为15毫米)装订。
5.3.5案卷审核记录(附件1)的编写:5.3.5.1“案卷图号或单位工程编号”:由编制单位填写该卷的案卷图号(竣工图)或单位工程编号(施工文件)。
5.3.5.2“设备编号”:由复核单位填写设备固定资产编号(六位或九位、十二位编码)。
5.3.6案卷封面(附件2)的编写:5.3.6.1“案卷名称”:案卷名称的拟写应简明、准确地揭示卷内文件的内容。
案卷名称应通顺且没有重复的词句。
5.3.6.2施工文件案卷名称拟写规则一般为“项目名称+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专业”+文种(如:质量管理文件)”。
5.3.6.3“立卷单位”:填写立卷单位全称,一般为施工、监理等合同中的乙方单位名称。
5.3.6.4“起止日期”:填写卷内目录中最早和最晚日期。
5.3.6.5“密级”:工程资料的密级一般为“内部”。
5.3.6.6字体采用国标仿宋体、三号字。
5.3.7卷内目录(附件3)的编写:5.3.7.1所有的工程资料均应以卷为单位编写卷内目录;所有卷内目录(含电子版)应随相应的工程资料一并向建设单位移交。
5.3.7.2“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从1起依次标注。
5.3.7.3“文件编号”:填写图纸的图号或文件的文号、合同号等。
5.3.7.4“责任者”:应填写文件的形成部门或主要责任者。
5.3.7.5“文件材料题名”:应填写文件材料的全称;外文版资料或图纸,应翻译成中文填写。
5.3.7.6“日期”:一般应填写文件的形成日期(对多份文件应填写最后一份文件的形成日期)。
5.3.7.7“页号”:应填写每份文件首尾页上标注的页号。
5.3.7.8卷内目录字体采用国标仿宋体、11号字;每一格内可写多行;“文件编号”、“责任者”、“文件材料题名”、“备注”靠左排列,序号居中,其余靠右。
5.3.8卷内备考表(附件4)的编写:5.3.8.1“说明”:由编制单位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文件数量及其他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5.3.8.2“立卷人”:由编制单位填写。
5.3.8.3“检查人”:由建设单位填写。
5.3.8.4桩位偏差图、设计变更通知、设备异动(图纸修改)申请单均应填写图纸张数。
5.3.8.5备考表字体采用国标仿宋体、四号字。
六、竣工图的编制、组卷要求6.1竣工图必须使用最高版次施工图进行编制。
施工单位在编制竣工图前应对图纸进行认真核对(设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以升版图的形式提供图纸,工程结束时,每张图纸的最高版次图纸即为设计终版图);若发现最高版次图纸与实际施工情况不一致,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请设计单位修改并补发设计终版图。
6.2竣工图一般应采用新蓝图,图样应清晰,无任何破损;竣工图的修改、注记应符合制图规范,做到图形清楚、字迹工整;修改、注记要用黑色碳素墨水。
6.3所有竣工图纸应由施工单位逐张加盖并签署“竣工图章”(见图1)。
“竣工图章”应使用不褪色红色印泥,盖在标题栏的上方或周围不压盖图形文字的地方;技术负责人及总监必须在审核后签字;无监理的项目(主要是指维修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应用软件项目、信息化等),监理栏可为空。
竣工图章中的签名必须由本人手签,不得代签。
6.4若一套图纸由几家施工单位施工,只需编制一套竣工图。
若一张图纸有两个(含两个)以上施工单位参与施工,则应由各施工单位在同一张图纸上分别加盖“竣工图章”。
0图1:竣工图章(单位:mm)6.5施工工程中的隐藏工程与图纸不一致时,要体现真实的施工状况,并注明修改依据;隐蔽工程的变更图须有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确认并签字、盖章。
6.6未在设计终版图上反映的变更,应由施工单位修改到位(即所有变更依据上的内容均应修改在相关的图纸上并标明修改依据号;另外在修改依据中的每一条、款上应注明被修改图纸的图号)。
竣工图更改方法如下:6.6.1对于少量文字和数字的修改,可采用“杠改法”(见图例1),即用一条实线将被修改的部分划去,在其附近的适当位置,填写变更后的内容并注明修改依据。
6.6.2对于少量图形的修改,可采用“叉改法(见图例2)用“×”将被修改的部分划去,在其附近的适当位置,画上修改后的图形,并注明修改依据。
6.6.3对于较多图形的修改,可采用圈改法(见图例3),即将修改部分圈出,在其附近的适当位置绘制修改后的图形并注明修改依据。
6.6.4无法在图纸上表达清楚的,应在标题栏上方或左边用文字说明。
图例1 图例2 图例36.6.5图上各种引出说明应与图框平行,引出线不交叉,不遮盖其它线条。
6.6.6有关施工技术要求或材料明细表等文字更改的,应在更改处进行杠改;当更改内容较多时,可采用注记说明;新增加的文字说明,应在其涉及的竣工图上作相应的添加和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