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作业设计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优化作业设计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优化生物作业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生物作业改进建议)
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

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个暑假,在教研组的统一安排下,我们以任务认领的形式对高中生命科学三册内容分别进行了作业设计,我负责的是第一册1-3章,即:走近生命科学、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

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学参考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并对照学校订阅的练习册、同步精炼等习题集,参阅网络资源,在优化作业时间、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上下功夫,共设计了12份学生作业。

试用下来,首先觉得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学习的目标更明确了,学习的成效突出了,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具体跟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得到你们的指正。

一、优化作业时间
传统的作业时间一般是在新授课之后,以巩固新知识为目的。

但这样有一个弊端,就是作业的量比较大,当学生时间不充裕的时候容易应付甚至根本不做。

新的作业设计根据作业时间段将作业调整为:预习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1.创设预习作业情境,让学生感觉老师就在身边
当新课还没有开始上的时候,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预学习的状态,预习作业主要针对书上出现的知识,以填空的形式进行。

对一些与实事紧密接触的课题,还可以在预习作业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病毒》一课的预习作业前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你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给我们国家带来灾难的非典吗?你对非典了解多少呢?2009年在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你了解哪些知识呢?预习作业就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以填空的形式去了解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种类、病毒的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

在《营养物质的转化》一课中,我创设的是问题式预习作业情境,我问:吃素的和尚为什么也有许多胖子?为什么说鸡蛋白的营养价值很高?冬眠前的刺猬和熊为什么要“胡吃海喝”,冬眠时却可以半年不吃食物?为什么吃肉的老虎,血液中也有葡萄糖?多吃蛋白质能否达到减肥的目的?想回答这些问题吗?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预习本来是一个老师不参与、学生独立完成的过程,但经过这样的设计后,学生对我讲,说读这样的预习作业情境仿佛就是和老师当面交流,让他们感觉老师就在身边,所以他们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

2.利用课堂作业特点,及时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由学生集体完成或者分小组完成。

针对课堂作业的特点,对于一些教学的重难点,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恰当的作业,让学生在有老师作为现场裁判的情况下质疑、讨论,并最终理解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比如对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器等的识别这些重难点,我采用读图的课堂作业形式加以突破。

比如在进行《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对植物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实验的时候,我将实验的方法、实验结果记录这样的教学设计都交由学生去设计去完成。

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跟进、监督他们是否正确,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对于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成功通常有着更强烈的成就感,所以当他们完成了这样的课堂作业之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充分的肯定,学习的兴趣就变的更加浓厚。

3.发挥课后作业优势,提升思维品质和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多体现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了预习作业和课堂作业的铺垫和基础,课后作业在量上就可以大大减少,学生也有更充分的精力和时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作业的效率。

比如在第二章《水和无机盐》版块,我结合无机盐的作用和生命科学探究的流程两个知识点设计了课后作业:验证镍是小麦幼苗生长必需的无机盐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完全营养液乙、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长势相似的小麦幼苗、含镍的无机盐。

(1)方法步骤:
①将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编号A、B;
②将A组玉米幼苗放在缺镍的完全营养液乙中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两组玉米幼苗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数天,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A、B两组小麦生长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镍元素供应不同引起的,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及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优化作业内容
从前面作业的时间段不难看出,作业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优化,作业的内容优化之后以“基础知识、重难点突破,知识应用”三个层次随着学生学习的进展而由易到难展开,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能使作业真正有效。

以糖类和脂质为例:
糖类的学习,基础作业以 [问题探讨]的形式开始,某同学未吃早饭,突然头晕,面色苍白,四肢无力,你知道为什么?你有何缓解措施?
重难点突破以表格形式让学生[列举归类]你能列举一些熟悉的糖的名称及功能吗?请试着填表归类。

在此基础上,给一段关于糖尿病的问题,引发深入思考:
糖尿病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引起的一种糖代谢紊乱疾病。

多发生在中年肥胖者,主要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吃,多喝,多尿,体重减少。

预防本病关键在于节制饮食以免过胖,避免精神刺激等。

饮食受限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要定量摄取,为什么?
对于脂质,
先[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24,回答两个问题:
1、脂肪组成元素:,脂质的共同特点是:。

2、常见脂质种类?各有什么功能
接着在课堂上呈现[学习与生活]版块,讨论
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
[关注健康]自测是否肥胖
一个人是否肥胖,可以用标准体重衡量,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中国人标准体重简便计算公式如下:
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
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
由以上作业设计不难发现,课后作业不一定要特别难,以难倒学生为标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实际设计一些作业,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感受知识的价值,享受到作业的乐趣,从而认真作业。

三、优化作业形式
青少年学生,一个梦幻的年纪,如果让他们整整一个学期都面对只有填空、选择和简答三种形式的作业,他们一定会因为倦怠而放弃作业。

所以优化作业的形式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这三个章节的作业设计中,我尽量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丰富的作业形式,基础知识中除了填空,也适当的采用一些列表和对错判断的形式。

在课堂练习中,选用了读图、选择、连线、情境讨论、实验、甚至是大家来找茬等方式,比如在细胞结构图当中,我将植物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故意放到动物细胞图中,让学生观察和发现错误,以强化这两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此外创设生活情境也是学生非常欢迎的一种作业形式,毕竟我们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当他们从情境中找到了对自己有帮助的方面时,对这个学科的作用也有了感性认识,因而也会更加热爱。

比如《营养物质的转化》一节中,在了解到空腹喝牛奶大部分的蛋白质就作为能量物质被消耗,而起不到合成自身组织蛋白的作用时,许多同学就立刻表示以后要改正这样不好的饮食习惯。

对于课后作业,我积极利用身边环境,不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让学生应用所学,
深入探究,比如在无机盐一节,学生在了解了N、P、K、Na、Mg离子等的作用之后,我在作业中补充有机农业“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的生产特点及对改善土壤的作用”等知识,让学生以次设计选题,进行生命科学实验探究,高二7班有两位同学就设计了“有机栽培对土壤肥效改良的实验研究”,这次也作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的“明日科技之星——科技拓展培育基地”项目团队课题之一,同时参加了11也26日在上海复兴高级中学举行的创新月专家咨询活动,得到了华师大环境学科达良俊教授的肯定,研究的成果将参加明年3月27日的intel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

经过思考,我将作业的批改也纳入了作业设计的一部分,我认定其为“后作业设计”,因为作为生物老师,与学生的直接接触毕竟有限,所以在批改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针对一些特别出色的、比较粗心、容易出错或者是作业习惯不好的同学给以针对性评语,这实际上增加了我和学生交流的空间,督促他们及时的反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9班的尤宇耀同学,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反应他不交作业,睡觉大王等,但在几次和他面谈无效后,我给他有限的几次作业上很工整的写下了错题评讲及鼓励性的话,并在他的期中考试订证中写了长长的评语,现在他没有一次漏交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不断上升。

期待他能有长足的进步。

合理的作业设计,的确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从长远的角度讲,更能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养成,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当然,第一次做这样系统的作业设计,肯定在内容和其它各方面还有所欠缺,我希望大家能够不吝批评指正,我一定会仔细修改完善,为我们组内积累一批有效的教学资源作出贡献。

(青浦高级中学杨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