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
(1)在多数地图上,一般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2)在带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指示的是北方,与之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作指向标的垂线,可表示东西方向。
(3)在带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 (1)定义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2)表示方式
①直线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
②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成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③数字式: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可表示为1∶10000000或
10000000
1
或一千万分之一。
(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比例尺的大与小,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间比值的大与小。
比值越大,比例尺就越大;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
一般来说,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小,地图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大,地图内容越简略。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4)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 A .比例尺的缩放
将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将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1/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将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B.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1放大到原比例尺N倍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N平方
2 缩小到原比例尺1/N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1/N平方
二、等高线与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上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地面上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等高线和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不同特点,可以进行地形的判读:
(1)在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表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表坡度越缓。
(2)当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时,若等高线的读数自中心向外递减,表示为山顶;若等高线的读数自外向中心递减,表示为盆地。
(3)当一组等高线明显弯曲时,若弯曲处向读数较小处凸出,表示为山脊;若弯曲处向读数较大处凸出,表示为山谷。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山顶之间的相对低洼处,表示鞍部。
(5)若干条等高线交会在一起处,表示陡崖。
思考讨论
如何确定闭合等高线中心的海拔高度?
提示:如图所示,A、B两地海拔高度的确定应遵循等值线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A地外围闭合等高线是100米,比相邻等高线数值小,故A地海拔高度应大于0米小于100米;B地外围闭合等高线是200米,比相邻等高线数值大,故B地海拔高度应大于200米小于300。
4.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地形种类
5.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以例题的形式讲解)
清
河B
A
256.0123
4
5
678
9
10111213141516
255.6
250
250200
200
1:50 0000
5001000 m 等高距10 m
读上图绘制沿AB 线的地形剖面图。
绘制剖面图的方法如下: (1)规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一致,而垂直比例尺需要扩大,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5~20倍。
这是为了更好地显示沿线的地形起伏。
(2)按等高线图上AB 线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并确定基线所代表的高度。
基线高度一般略低于图上最低高度。
如图中河流最低处高程约为170米,基线高程定为160米。
(3)作基线的平行线。
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
如图:等高距为10米,垂直比例尺为1∶5000,则平行线间隔为2毫米,并在平行线一边注明其所代表的高度,如170米,180米…… (4)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 量出A —1,1—2……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AB 上,得1、2……各点。
通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度决定。
如地形图上1点的高程为250米,则剖面图上过1点的垂线端点在代表250米的平行线上。
(5)将各垂线的端点连接起来,即得到表示实地剖面方向的剖面图,如下图: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选点
●典例剖析
【例题1】(江苏,9)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等高线知识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深山藏古寺”的理解。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和准确读图判断。
解题思路:古寺应位于盆地式谷地地形中,这样既符合“深山藏古寺”的特点,又便于建筑;而a、b、c三图中古寺的位置分别位于山脊、山峰和陡崖附近,只有d图为谷地地形,故选D。
答案:D
【例2】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______。
(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作的判断,并作简要说明。
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该公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学校所在的省区简称是
A.鲁
B.浙
C.青
D.吉
解析:从E、F、G三个地点中能清晰地观察H处车辆应是G点,因为E、F点位于谷中,从E地到H
点之间或从F地到H点之间都有山脊障碍, G地到H点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
剖面图作法运用图中提供的比例尺作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H点海拔高度在450米左右,G点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相差200米,按图中提供的比例尺,图上垂直距离是2厘米。
答案:(1)G
(2)见下图
GH之间地形剖面图
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G到H点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