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考试说明》提到文理科基础地理考试内容还包括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内容。

而地球、地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内容贯穿于高中必修内容的始终,所以牢牢掌握这部分内容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基本的地理素养。

另外地理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地图的延伸,所以在这一课里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内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③、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④、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点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图)。

三、经线及经度:1.经线(亦称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2.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____;形状均为____。

3.经度的划分:由经线向东至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由经线向西至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四、经纬网及意义: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难点解析:1.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经度、纬度的划分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亦称本初子午线),其它经线的度数皆以0°经线为起点来确定。

如右图:M所在经线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呢?M所在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平面,该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和地轴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α,α≤180°),即为M所在经线的度数。

若两面角α为90°,则M所在经线的度数为90°。

由于M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故M所在经线命名为东经90°经线(90°E);如果M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则为西经(W)。

纬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国际上规定,把赤道定为0°纬线,其它纬线的度数皆以赤道为起点来确定。

图中M点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线面角β),即为M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

若线面角β为45°,则M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为45°,由于M位于赤道以北,故M点及其所在纬线确定为北纬45°(45°N);如果M点位于赤道以南,则为南纬(S)。

2.北半球纬度与北极星的关系(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右图中δ为A点的纬度,φ为在A点观测北极星的高度,可以推断出δ=φ,即在北半球某点观测到的北极星的高度,近似地看着该地的纬度。

3.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右图)⑴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则AB=111×30(KM)⑵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则BC=111×30(KM);其他纬度上,如其纬度为β,则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cosβ千米,如AD之间距离为111×30×cos30°。

⑶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其近似距离。

如图中AC之间的距离为A2+B2的平方根。

4.确定地心对称点的经纬度(如右图A、D)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图中A(40°N,20°W)与D (40°S,160°E)经典例题:例1、右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若A地的经度为20°W,同B地的经度为A.170°EB.170°WC.130°ED.130°W例2、在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例3、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⑴~⑵题。

⑴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正南方⑵处在地球另一面,与M点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A.60°N,80°E B.60°S,100°EC.30°S,100°E D.60°S,80°W例4、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与北京的经度差较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⑵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A.①所在方格 B.②所在方格C.③所在方格 D.④所在方格例5、图2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⑵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例6、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经纬度位置:甲,丙。

⑵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位于寒带的有;位于温带的有。

⑶甲位于乙的方向,丙位于甲的方向。

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飞行,合适的航向为,其最短距离应(小于、等于、大于)千米。

⑷丙、丁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第二课时一、比例尺1.概念:表示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3.表现形式:①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②③式:4.比例尺的大小①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用比值大小(即分数值大小)来衡量,分母越小,比例尺愈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

●图上1cm 代表实际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 。

例:比例尺A 是1:20000;比例尺B 是1:5000000 则 A >B②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内容详略、图幅四者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区范围越 、内容越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 、内容 。

●表示同一实际地区范围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图幅越 、内容 ;比例尺越小、图幅越 、内容 。

●同一比例尺,范围大、图幅大,范围小,图幅小,二者详略相当。

注:比例尺扩大1倍,图幅面积变为原来 倍☆☆练一练☆☆1.图1中甲、丙间的图上距离为,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 .1︰1000万B .1︰10000万C .1︰500万D .1︰5000万2.下列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读经纬网图,据图判断3~4题。

3.在bd 区间段内太阳能直射的范围约占bd 段的A .1/3B .1/4C .1/2D .1/54.若ac 经线为110°E 、bd 经线为120°E ,则ab 、bd 、cd 、ac 四段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A .ab>cd>ac=bdB .cd>ab<bd<acC .ac>bd>ab>cdD .bd=ac>ab=cd5.在一幅6月22日光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图上球面距离是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则该图的比例尺为C .六十万分之一D .0 60 120千米6.将1:100,000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图的4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60°N 10°N41°30′42°30′9° 10°133° 135° 35° 34° 24° 20° 16° 10° 8° 6° 72° 68° 60° 62° A B C DA .比例尺不变B .1:20000C .1:50000D .1:25000 7.绘制一幅简单的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比较适宜的是 A .1:2000 B.1:100000C .1:20000D .1:4000000二、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地图(指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的地图):上 下 ,左 右 。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情况箭头指向 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方法指导: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东西方向的判断(1)两个地点同是东经:经度数值大的在 ,小的在 。

(2)两个地点同是西经:经度数值大的在 ,小的在 。

(3)两个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时,分下列三种情况讨论:①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东经度的地点在 ,西经度的地点在 ;②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西经度的地点在 ,东经度的地点在 ;③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两地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此种情况不能比较出东西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