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炉况管理规定1.目的因料制宜,实施精细化、数据化炉况管理,实现高炉长期“均衡、稳定、高效”的生产理念。
2.适用范围龙钢公司炼铁高炉生产工序。
3.定义炉况管理内容包括炉况分级管理、原燃料质量管理、高炉操作管理、炉型管理、数据化管理、高炉休/复风管理、预案管理。
正常炉况:全风作业、压量稳定、下料顺畅、渣铁热量充沛、流动性好、生铁质量良好,对冶炼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休减风后容易恢复到正常水平。
失常炉况:采用日常调整炉况失效,不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的炉况,通常可分煤气流失常和热制度失常两大类。
4.职责4.1总工程师办公室(以下简称“总工办”)4.1.1负责入炉原燃料内控标准的制、修定。
4.1.2负责入炉原燃料质量监控和相关事宜的协调。
4.1.3负责炉料结构调整的审批。
4.1.4负责配料方案的审批。
4.1.5负责高炉炉况重点参数的检查、纠偏。
4.2炉料优化办公室(以下简称“炉料优化办”)4.2.1负责配料方案的制定。
4.2.2负责炉料结构的制定。
4.2.3负责入炉原燃料达到内控标准要求及配料要求。
4.3炼铁厂4.3.1负责高炉操作方针的制定、执行。
4.3.2负责入炉原燃料质量的跟踪。
4.3.3负责炉料配比的执行。
4.3.4负责高炉操作预案的制定、执行。
4.3.5负责高炉休、复风方案的制定、执行。
4.3.6负责炉况信息的传递工作。
4.3.7负责日常炉况的操作管理工作。
4.3.8负责按要求召开炉况分析会,并严格落实所定操作要求。
4.4生产部负责生产信息及重大工艺信息的传递工作。
4.5质量保证部4.5.1负责按检验计划对入炉原燃料检验分析。
4.5.2负责按检验计划要求及时上传检验数据、并将不达标数据进行通报。
5.管理程序5.1炉况管理5.1.1炉况管理分为公司级、分厂级、车间级三级管理。
a.公司级a)当原燃料质量(炉料结构)出现较大幅度波动(需调整),可能引起各炉炉况波动时。
总工办确认后报公司主管副总批准,炼铁厂启动高炉原、燃料理化指标变化预案;同时总工办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人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使原燃料质量限期达到内控标准要求,原燃料质量达至内控标准要求二日后,预案解除,高炉在二日内操作参数调整控制到正常水平(核心为产量、炉温、风温、喷煤、焦比、炉料结构达到计划控制要求)。
b)当外部条件或内部炉况等原因需调整风口配置时。
炼铁厂提出调整计划(方案和分厂炉况组组长组织的,成员参加的,主管厂长审批的专题会分析材料),经总工办审核,报公司主管副总批准后,炼铁厂利用修风或检修机会执行,总工办负责监督。
c)正常生产中需调整炉况:布料矩阵需增减环带或调整角度,或矿石批重1、2需大于27吨,3、4需大于48吨时。
由炼铁厂提出(方案和分厂炉况组组长组织的,成员参加的,主管厂长审批的专题会分析材料),总工办组织公司级炉况管理人员召开炉况分析会,形成统一意见,报公司主管副总批准后实施,总工办跟踪监督。
d)当高炉炉后筛孔需调整时。
总工办不定期对入炉粉末(5以3%界)进行数据统计,入炉料粉末超标严重时,总工办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调整方案,经生产副总审批后,物资供应部、炼铁厂落实,总工办监督按期执行。
e)当炉料结构需调整时。
属配料方面的,由炉料优化办制定调整方案,总工办审核后书面下达执行;属碱度调整的,由总工办制定并书面下达执行;烧结矿配比在调整前若理论计算低于65%时,总工办必须组织公司级炉况管理人员召开会议研究阶段性生产组织方案,报公司主管副总批准后执行。
f)因生产、经营计划原因需强化生产,各炉富氧量需超出使用上限时,或因外部原燃料质量、市场原因需控制富氧降低产量时,由总工办组织公司级炉况管理人员召开会议,形成统一意见后,形成书面通知,报公司主管副总批准后下达执行。
g)当出现连续三天以上的失常炉况时。
由总工办组织相关公司级炉况管理人员制定书面恢复方案。
当炉况实现全风、富氧、喷煤两个班后进入正常炉况操作管理。
h)当出现重大工艺事故时。
由公司级炉况管理组制定书面恢复方案及协调工作,当炉况实现全风、富氧、喷煤两个班后进入正常炉况操作管理。
i)高炉大中修及大于48小时的休/复风。
休/复风方案由炼铁厂具体制定,经炼铁主管炉况厂长、总工办审核、公司主管副总批准后炼铁厂(炉况组、高炉)执行,总工办督办。
a)生产过程中高炉使用落地矿比例大于15%时,炼铁厂根据检修用料安排进行配加,并根据炉况运行情况对操作制度进行适当调整,需启动预案时按预案程序进行启动。
b)高炉操作参数(非公司级控制范围)超出正常控制范围要求的调整。
当某高炉部分操作参数不正常时,炼铁厂召开炉况分析会,制定调整方案,经主管炉况厂长审批后执行,炉况组跟踪。
c)高炉大于8小时的休/复风。
炼铁厂召开炉况分析会,制定休/复风方案,审批程序执行《高炉休复风管理办法》5.2条款。
d)高炉异常炉况的处理操作。
包括连续悬、崩料,炉缸堆积、炉墙粘结等。
炼铁厂召开炉况分析会,制定恢复方案,经主管炉况厂长审批后,炉况组负责执行。
a)执行分厂制定的操作方针。
b)日常炉温、碱度的调剂。
当炉温超出控制下限时,炉长必须到达现场,同当班炉况主任协商制定出书面的提炉温操作方案,说明提炉温方式及到达目标,由工长执行,炉长、炉况组监督落实;碱度调整高炉工长根据入炉含铁料的化学成分、炉渣成分及每炉目测炉渣变化(包括:碱度、渣温、流动性、渣色),分析炉渣碱度趋势并计算调剂幅度,当炉渣碱度出现大幅度波动并导致炉况不稳时,炉长确定调剂幅度。
c)处理班中悬、崩料。
高炉出现崩悬料时,工长及时报告炉长、调度室,炉长必须到达现场,认真分析引起波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调剂措施,工长执行。
d)处理小于8小时的休/复风。
高炉炉长组织工长召开炉况分析会,制定休/复风方案报炉况组,经炉况组长审核、主管炉况厂长审批后执行(由炉况组、高炉人员执行)。
e)高炉出铁相关事宜按分厂相关规定执行。
a)炼铁调度控制中心应及时收集原燃料信息传送至高炉值班室。
b)高炉车间按规定时间向调度控制中心汇报高炉运行情况及各操作参数。
c)高炉炉况发生波动、操作参数异常时,第一时间报至分厂调度控制中心。
注:只要高炉发生崩、悬料;2.5米以上亏料线(非探尺原因);炉身下部、炉腰、炉腹温度大幅度升高;冷却器突然漏水现象, 调度控制中心接到信息后即时传递至主管炉况厂长。
d)炼铁调度控制中心按信息传递相关要求及时向分厂相关人员、生产部、总工办进行汇报。
e)发生重大工艺事故或原燃料质量大幅波动,由炼铁厂、生产部传递信息至总工办。
f)高炉炉况参数调整必须填写〈高炉炉况参数调整审批单〉。
5.2原燃料质量管理5.2.1总工办根据国标结合公司生产现状,编制、修订原燃料内控标准。
对于不合格物料组织相关单位制定消化方案并监督落实。
5.2.2炉料优化办公室根据评定指标及采购合同条款,对进购原燃料进行监督,对不合格物料督办整改。
5.2.3炉料部对进购不合格物料,按炉料优化办规定时间,进行整改。
5.2.4物资总库负责对不合格物料进行处置、单堆及信息传递的工作。
5.2.5质量保证部对物料质量信息及时传递,同时对不合格物料的指标通报。
5.2.6炼铁厂对入炉料建立入炉原燃料数据库(包含原燃料的理化性能、库存、配比等)、料仓管理,料流信息管理、查料制度、清筛制度等相关制度、保证入炉料成分相对稳定。
5.3铁前含铁原料配料参数控制要求5.3.1配料计算基准5.3.2配料要求5.4.1高炉操作方针管理a.炼铁厂技术科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原燃料计划、炉况运行情况等制定高炉操作方针。
b.高炉操作方针内容包含: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热制度、冷却制度、出铁制度及操作任务目标等内容。
c.高炉操作方针经主管炉况厂长审批后于每月25日前报总工办审核备案。
d.因外围条件发生变化需调整操作方针时,炼铁厂提出申请经总工办审核后方可实施。
e.炉况组每天依各炉炉况下发<高炉操作参数控制要求>,此要求须经炉况组长审核、主管炉况厂长批准。
f.炉况组长必须每天上午到每座高炉现场察看并与炉长沟通炉况运行情况、判断发展趋势,与11:30前将情况反馈至主管炉况厂长。
5.4.2炉况调整原则a.先从上部入手,当效果不明显,再调整下部。
b.各种操作制度调整应留有余地。
c.调整碱度以终渣为依据,炉凉出石头渣提炉温时考虑下调碱度。
d.料线不正常,不急于用风、上负荷、扩矿批、调整装料制度。
e.料速不正常,不急于调整焦炭负荷。
f.各种炉况波动及调整,必须确保炉温充足。
5.4.3特殊炉况处理原则a.稳定炉料结构,做到中心、边缘两股气流同时发展,增加煤气通路。
b.提高炉缸温度、降低炉渣碱度,改善渣铁流动性。
c.高炉恢复炉况加风原则。
a)严格按高炉风口使用数目,控制风量、风压。
b)按料柱运行状况及其装料下降位置,确定加风的幅度。
c)要以料柱运行状况,炉缸热状态变化程度,以及渣铁放出情况,确定开启风口的数目和时间。
d)加风要贯彻少加、勤加的方针。
5.4.4装料制度a.稳定边缘气流,以倒V型煤气流分布为主。
根据公司原燃料实际情况,当原燃料质量下降时,向双峰型调整,保证炉况顺行。
b.焦批的选择:在炉喉厚度不小于500。
c.矿批的选择:依阶段性料速6.5~8.5批调整。
d.装料制度的调整必须召开炉况分析讨论会,经主管炉况厂长批准后实施。
5.4.5送风制度a.根据外围条件选择适宜的风口直径、长度并进行合理布局。
b.在操作中稳定适宜的风压、风量、压差、喷吹量、富氧率并充分使用全风温。
a.根据原燃料条件、设备装备的技术水平、操作水平及管理水平确定合适的热制度。
中上限水平。
5.4.7造渣制度a.渣碱的选择:根据渣量、入炉料硫负荷、冶炼生铁品种选择。
a.重点参数包括内容:冷却水量及进水温度、料制、风口面积、生铁硅、风温、富氧率、煤比。
b.因原燃料质量发生波动或高炉顺行不能保障的情况下,炼铁厂申请对重点参数进行调整,由总工办审批后执行;或由总工办下发通知进行调整。
c.在高炉冶炼进程中,某一参数偏离控制范围时,应针对这一问题召开专题会,分析原因、进行有效处理。
5.4.10炉况数据化管理a.质量保证部根据检验计划,及时将入炉料成分上传到系统。
b.高炉车间按规定时间对高炉所有监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c.每次变料炼铁工艺科必须进行配料计算下发执行,高炉车间依据计算进行修正调整,同时对调整效果与理论计算进行总结分析上报工艺科。
d.高炉操作参数调整前,必须对现状和发展趋势、动作方向和作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有理论依据或计算,达到早调、微调的效果。
e.高炉车间每天分专业对各系统运行情况、控制参数变化进行总结分析形成报告,经炉长签字认可后传递到炼铁技术科各专业管理组。
f.炼铁技术科各专业组长将上报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处理,并将分析结果传至炉况管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