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环节课堂模式

六环节课堂模式

下洼镇第二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基本模式“六环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归纳概括——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3分钟左右)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复习、检查)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学习(自学10分钟左右)该环节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

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方法、时间。

(流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学习目标是……解决的问题……”,指定自学时间,说明自学后教师检查什么,把要求说全面、说清楚,不要随时再补充。

)2、安静自主学习。

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巡视指导。

适时点拨,针对性地辅导,收集教学信息(记录学生好的做法、独到的见解、疑难点、需纠正的、需深化提升的等),实现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过程。

三、合作探究(8分钟左右)积极合作探究。

小组内或对答案、或相互提问、或讲解、或分工探究讨论。

四、展示交流(10分钟左右)1、小组展示成果。

通过板演、问答、面向全组或全班同学演讲或多媒体演示等形式(检查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注重中下游学生。

检查内容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不要人为地提高。

)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教师引导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小组成果展示情况五、归纳概括(6分钟左右)1、引导学生总结。

总结知识结构、解题步骤、规律和方法、收获与不足。

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2、教师针对总结。

补充学生总结遗漏的、串联新旧知识、澄清学生的疑难点、精讲学生不会的、拓展提升重点知识。

六、达标检测(8分钟左右)1、针对性练习或提问。

根据目标、问题,进行典型、基础性习题的巩固性练习(精、少)。

2、变式训练或提问。

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能力。

复习课教学基本模式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1、按照考试大纲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提纲和针对性练习题,用多媒体呈现。

2、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提纲和针对练习题的内容。

复习巩固知识要点,掌握主干知识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合作探究1、对通过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难点疑点,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争辩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2、对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针对性的辅导,收集教学信息(好的做法、普遍性问题、易出错问题、疑难点)以上相当于“先学”,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约用16分钟左右三、知识梳理、点拨归纳1、教师结合课堂上学生讨论情况和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突出问题、重点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2、教师结合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

这个过程大约用9分钟左右四、练习巩固、深化提高1、针对性练习(提问)。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学生出示(多媒体或其他形式)有针对性的习题。

2、变式练习(提问)。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2、教师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调和拓展。

这个过程大约用10分钟左右五、总结提升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结果和思维过程。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

这个过程大约用10分钟左右讲评课教学基本模式基本环节: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一、自查自纠(教师对试卷必须全批全改,并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做好记录)1、发放答案,对照自查。

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1、对于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实施合作学习。

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2、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掌控学生思维的脉搏。

三、问题汇报1、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时间汇报。

2、对各组展示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师点拨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

五、梳理巩固1、学生梳理错题解答的规律与方法,完成满分卷。

2、根据试卷中出现集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在课后投放一组对应的补偿训练题(注意针对性),以强化对试卷中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训练题的选择要注意对错题进行变式处理,通过改变条件、背景或设问,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增强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对某些教学环节做适度调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合作交流,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使教学内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落实,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下洼镇第二实验学校小学低年级(1-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4分钟左右)。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复习、检查)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

3、朗读课文解决会认字词(根据不同课题设计多种朗读方式)。

(13分钟左右)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5分钟左右)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自主解决,当堂展示。

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设计出较有难度问题,组内讨论,展示交流5、归纳概括(3分钟左右)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6、当堂检测。

(10分钟)7、布置作业。

提倡分层次布置作业。

下洼镇第二实验学校小学低年级(1-3)数学课堂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左右)根据青岛版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数的意义。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5分钟左右)就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选择出与该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这节课学习研究的对象。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谈话、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学生展示、成果交流。

(10分钟左右)4、实践运用,达标训练(12分钟左右)根据基础知识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的情境或练习,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

同时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

5、反思总结,自我建构(4分钟左右)可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总结概括。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教师总结,而是教师引导、组织全班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概括。

6、布置作业(1分钟)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适当的练习题,要以巩固性题目为主。

最好要有层次性,照顾到不同的学生。

下洼镇第二实验学校高年级(4-6)语文课堂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2分钟左右)。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复习、检查)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2、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3、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根据不同课题设计多种朗读方式)。

(10分钟左右)4、自主学习。

(10分钟左右)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自主解决,当堂展示。

5、合作探究。

(10分钟左右)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设计出较有难度问题,组内讨论,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6、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3分钟左右)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7、达标训练,布置作业。

(9分钟)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适当的练习题,要以巩固性题目为主。

最要有层次性,照顾到不同的学生。

下洼镇第二实验学校高年级(4-6)数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复习、检查)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12+3分钟)在此期间,教师组织学生自学,督促不学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纠正个别同学的错误。

3、小组展示结果(13分钟)(1)、小组展示成果。

通过板演、问答、面向全组或全班同学演讲或多媒体演示等形式(检查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注重中下游学生。

检查内容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不要人为地提高。

)(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教师引导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小组成果展示情况(板演或口述,期间由教师和同学点评拓展)4、反思总结、自我建构(5分钟左右)(1)、引导学生总结。

总结知识结构、解题步骤、规律和方法、收获与不足。

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2)、教师针对总结。

补充学生总结遗漏的、串联新旧知识、澄清学生的疑难点、精讲学生不会的、拓展提升重点知识。

5、反馈训练(10分钟左右)(1)、针对性练习或提问。

根据目标、问题,进行典型、基础性习题的巩固性练习(精、少)。

(2)、变式训练或提问。

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