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读书与经典同行

家庭读书与经典同行

家庭读书与经典同行”调查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

读书的过程是我们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许多事实证明,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因此,我和我的排挡——莫君梅专门对小学生这一群体作课外阅读调研。

据调查,我们发现,无论从喜欢阅读的人数比率上看,还是从阅读的动机上看,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但是不够浓厚,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少。

究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家庭里缺乏培养阅读兴趣的外在条件,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

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

他们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

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

他们认为,课余时间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

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

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

反之,这也造就了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内容的悲剧。

第三、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还有的原因则是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读书的真正好处,缺乏对有益书籍的认识,没有潜心读书的时间,把课外阅读当成了一种负担等。

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小学生之所以对课外阅读有一点兴趣,主要是由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因为小学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非常想了解周围的事物。

另外,小学生课外阅读除了存在阅读量少的现象外,还存在阅读面窄的现象。

可以说,大部分孩子是读教科书长大的。

除此之外,无非是《语文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向学校图书馆和他人借阅的。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拥有的阅读材料更加有限。

家长投资买的书,无非是些学习参考书、优秀作文选,真正的文学书、经典名著只局限于部分家庭才有。

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以色彩亮丽的各种图画书为主。

我们在母校对五年级全级194位学生中做了一次:“你最喜欢读哪一类书”的问卷调查。

选择A、艺术类的占11.34 %;选择B、文学类的占32.47;选择C、娱乐类的占12.37%;选择D、辅导类的占17.01%;选择E、科普类的占21.64%;选择F、漫画类的占43. 2%。

调查中可见,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存在偏食行为,错误地认为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

致使有43. 2%的学生在课外读物的类型选择了漫画类。

学生喜欢看的卡通型的漫画书,娱乐性的动画书,还有机器猫、脑筋急转弯等这些书籍根本没什么意义,纯粹是在浪费孩子们宝贵的时间。

而对高档次、高质量的文学名著,有借鉴作用的历史书,指导实践的科普书,小学生涉猎的反而很少。

这一现象的出现,谁又是罪魁祸首呢?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因而在择书时非常盲目,选择的书目单一;有的盲目听取孩子的建议,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有的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因此,我们作为师长,应重视引导小孩的课外阅读兴趣,并减少课外阅读的功利目的。

其实人天生就是爱看书的,只是我们过多地增加了功利目的,才使得读书变成了“苦差使”。

在阅读初期,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孩子有成功的满足的感受,不应强调做多少摘抄,写多少读书笔记,可举行“读书会”,让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学校可成立“读书社团”由专门老师指导。

通过组织学生观赏名片来了解世界名著,通过教师朗读节选作品了解全部作品,通过教师讲故事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

每周开设一堂“阅读欣赏课”或“佳作欣赏课”,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开展“一句话新闻演讲活动”;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经典精读”活动;编辑《班级周报》……在活动中检查孩子阅读情况。

在我们培养兴趣之余,还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建立"大语文"教育观。

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影响,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课外阅读的积累。

鼓励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形成“书香”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分析作者:教科室转贴自:点击数:609 加入时间:2007-10-14 12:33:25本学期6月中旬教科室对本校二年级4个班,三年级3个班,四年级2个班,五年级5个班,六年级3个班的第五小组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书面抽样调查。

调查的班级占全校班级数的62.96%。

共回收16个班,121张问卷,占被调查班的94.12%,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88.97%。

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本学期你看了()本课外书。

其中()等课外书你最喜欢。

2、在读过的书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有哪些人?他们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可以写1—3位)3、读了课外书你觉得自已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选一两个方面具体说说(事例必须真实)。

从书面答卷看,本学期看课外书最多本数的学生有四(5)班的杨逸斐40本,三(1)王一琦、潘烨、吴仪洁,四(5)戴琪等学生看了三十多本。

一般学生在5本左右,最少的看了两本。

低年级学生喜欢看的书有《小故事大道理》《奇趣笑话》《爱迪生一生》《爸爸妈妈讲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中年级有《匹斯星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爱科学》《一千零一夜》《智慧背囊》等等,高年级学生有《上下五千年》《中外历史故事》《驯龙》《民间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让世界充满爱》《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中外美文美诵100篇》《小科学知识故事》等等。

通过阅读,有的学生喜欢上了《快乐星球》中的老顽童,《科学家故事》中不怕失败的大科学家爱迪生,《虹猫蓝兔七侠传》里行侠仗义的虹猫蓝兔,《神笔马良》中富有同情心的马良,《花木兰》中为了国家和家庭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三国演义》中才华横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冒险小虎队》中凭自己智慧和勇敢破了许多案的路克碧吉和帕特里克,还有弃子救国的羊侃,刻苦练习射箭本领的纪昌,爱打抱不平的鲁智深,意志顽强的鲁滨逊,以及岳飞、大禹、海伦凯勒、戚继光、等等古今中外人物。

读书改变了学生习惯、兴趣爱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提高了思想觉悟。

学生认为书籍的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各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例。

如五(1)班戴震宇同学,学习很好,但性格比较内向,也比较胆小,平时上课时能做好认真听讲、不开小差,但就是不愿意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当叫到他时,他都会回答,但就是因紧张而回答错误。

自从看了名人故事后,增加了他的信心,现在的他不仅能积极主动举手发言,而且脸也不红了,特别是遇到口语交际时,他能说一大段连贯的话了,进步非常快,连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孙健同学也特别喜欢读课外书,有时甚至会因为读书而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读科学类的、名人书籍,因此他的知识非常丰富,课堂上只要遇到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其他同学一般都会把目光投向他。

而他一般也不会令同学失望。

钱晔彬同学也是一位“小书迷”,在这个学期中,他成为班上读书最多的同学。

这得归功于他的家长。

他的家长对他的学习相当重视,每个星期天都会带他到新华书店为他买书,而他也不令家长失望,每次买回书后,都能认真读完。

读完后,他还会把书带到学校,和其他同学共享读书的快乐。

因此,同学们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他成了班上最乐于帮助别人的同学之一。

再如五(3)班刘念子同学,原来学习一般,阅读与写作能力均不突出。

自从开展课外阅读后,他读了许多课外书,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写作,以前他写的文章总是平平淡淡的,毫无吸引人之处。

但在本学期,有几篇作文或日记写得较好,并在班中作为优秀习作介绍给大家。

方舟同学也特别喜欢读课外书,有时甚至会因为读书而忘了做作业,他特别喜欢读科学类的书籍,因此他的科学小知识非常丰富,课堂上碰到这类问题他总会有精彩的回答,可以称得上是我班的“小博士”。

翁天宇同学也是一位“小书迷”,因为爱看书,他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的到最后才完成,他的成绩虽然不够突出,但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班中是最棒的,这都得益于他的课外阅读。

四(4)班的颜诗佳同学作文本来很不好的。

三年级时,他的作文写得很短,运用的词语不多,句子也不优美,写出来的作文就不怎么好。

是书让他积累了好词佳句,让他的作文能生动,连老师都表扬他呢!熊朝兰同学读书后知道了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这个道理。

有一次上课,老师要默写词语,可任伟的钢笔刚好没水了,马上又要默写了,肯定来不及去吸水的。

于是,他赶紧打开文具盒,拿出一支钢笔递给了任伟。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艺术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真正源泉来自于课外。

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势在必行,但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

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观念等诸多因素存在,课外阅读处在很被动的境地中。

通过对以上各种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一一攻破,以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改善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调查动因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

如何获取呢?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

尽管当前社会传媒的形式多样且发展均十分迅猛,但有人统计,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5%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图书文献。

可见阅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源于阅读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方法。

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

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

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但可惜,这把金钥匙却被许多教育工作者遗弃在角落里,其现实实在令人担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学校在几年前就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而窄”,开设“自由阅读”课,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背诵作为考查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