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水晒盐》导学案(参考)

《海水晒盐》导学案(参考)

第2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结晶、粗盐提纯【学习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食盐的主要用途2、学会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3、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学习重点】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食盐的主要用途2、学会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学习难点】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学会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温故知新】、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相互转化的方法。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水)里,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否则为不饱和溶液。

一般,接近饱和的不饱和固体溶质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1)溶质。

2)溶剂。

3)等,其中一定不会改变浓度的是。

2、写出海水制镁的3个化学方程式:【合作探究】说出海水晒盐的基本流程。

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后完将你们讨论的成果在黑板上展示,要求结合教材插图【要点提示】1、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的过程叫结晶。

海水晒盐的基本流程为:海水、蒸发、、过滤。

2、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其中玻璃棒在每步中的作用是:1)溶解;2)过滤;3)蒸发结晶——搅拌使溶液;4)收集固体3、过滤操作的作用:除去不溶于水中的固体。

一贴:滤纸贴紧漏斗壁,不留气泡;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滤液低于漏斗边缘;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方(用玻璃棒),漏斗尖嘴靠烧杯壁。

4、完成分组实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所需仪器:玻璃类:烧杯、、漏斗、量筒、、滴管;非玻璃类:天平、蒸发皿、坩埚钳、铁架台、药匙、剪刀、滤纸等。

【当堂检测】1、(11年泸州中考1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2、(10年泸州中考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的实验是()A.过滤 B.结晶C.蒸馏 D.溶解3、将二氧化锰与氯化钠的混合物分离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回收B、溶解、过滤、洗涤、回收C、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烘干D、溶解、沉淀、过滤、回收4、如果将泡咸菜放置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咸菜的表面出现白色颗粒,请简要解释原因:【课后反思】1、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2、我还有什么疑问?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第2节海水晒盐(二)第二课时——溶解度【学习目标】:1、理解溶解度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2、学习用数形结合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变量的能力。

【学习重点】:1、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图;2、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学习目标】:理解溶解度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温故知新】:1、1)在下,2)的溶剂(水)里,3)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的过程叫结晶。

【合作探究】:1、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

1)某温度时;2)克溶剂(水)里;3)溶液达到状态时;4)所溶解的的质量(单位克)。

2、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克,它的意义是:3、60℃时50克水最多溶解A物质55克,则60℃时A物质溶解度为克。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

10℃和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分别是克和克(近似到0.1)。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50℃时硝酸钾、氯化钠、硼酸的溶解度大小。

3)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3)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一般规律: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如氯化钠)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6、溶解性与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关系?阅读课本P43虚线框内内容完成下表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20ºC时的溶解度7、结晶1)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使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显著减小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KNO32)蒸发结晶法(蒸发溶剂法):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明显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NaCl【诊断评价】1、(11年泸州中考1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2、(08泸州)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在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是;(2)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从t3℃降低至t1℃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

3、(09福州市)、根据图4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C.将t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D.t2℃时,8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O102030/g溶解度t1t2甲乙4、(09兰州市).(4分)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____.(任填一种方法)。

【归纳整合】1、溶解度四要点:1)温度;2)100克水;3)饱和;4)溶质质量2、溶解曲线的应用;①判断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④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互相转化;⑤判断溶液结晶的方法: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如KNO3)和蒸发结晶法(蒸发溶剂法,如食盐NaCl)3、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节海水晒盐(三)第三课时——粗盐的化学提纯【学习目标】:1、了解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2、理解化学除杂质的一般原理。

【学习重点】:1、了解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2、理解化学除杂质的一般原理。

【学习目标】:对化学除杂质的一般原理的理解。

【温故知新】:1、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

1)某温度时;2)克溶剂(水)里;3)溶液达到状态时;4)所溶解的的质量(单位克)。

2、结晶1)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使溶解度随温度降低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2)蒸发结晶法(蒸发溶剂法):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3、含有不溶性杂质的粗盐中提纯的基本步骤有:1)溶解,2),3),4)收集,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1);2 ;3);4)固体。

【合作探究】1、完成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1)硫酸钠与氯化钡:2)氯化镁与氢氧化钠:3)氯化钡与碳酸钠:4)氢氧化钠与盐酸:5)碳酸钠与盐酸:2、说出41页图中每步的目的,说明每步中加入的物质为什么要过量?:3、氯化钡有毒,为什么在提纯食盐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氯化钡?加入氯化钡的秩序有什么要求?【多识一点】除杂质的一般思路:?+ 杂质 == 保留物 + ↓或↑或H2O如除NaCl中的Na2SO4:即为:Na2SO4+?(BaCl2)== 2NaCl+?↓(BaSO4)再如NaCl中的NaOH:即NaOH + ?(HCl )== NaCl + H2O化学除杂质的一般要求:1)易于分离;2)保留物不能减少(可以增加);3)不引入新的杂质。

【诊断评价】1、写出除杂质的化学方程式,括号中的为杂质:1)KNO3(KCl)2) NaCl(Na2CO3)3) FeSO4(CuSO4)4) HNO3(H2SO4)5) NaOH(Na2CO3)【能力提升】2、(12年泸州11)、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稀醋酸 D.KNO3溶液3、(12年泸州46)有A、B、C三种化合物,已知A是强酸,B是硝酸盐,C是强碱,它们都溶于水,能发生以下反应,B、C混合,生成蓝色沉淀;A、C混合,生成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

是推断:B的化学式为,C的化学式为,E的化学式为。

4、(2009·泸州)某混和气体,可能含有N2、O2、CO2、H2O(蒸汽)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①无水CuSO(遇水会由白色变为蓝色)4②澄清石灰水③灼热铜网,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水CuSO4不变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灼热铜网由红色变为黑色。

试判断该混和气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填化学式)5、某粗盐中混有氯化镁和氯化钙,小林同学设计了如下提纯方案:1)粗盐溶解,2)加入试剂a除去氯化镁,过滤得到沉淀X和滤液,3)在滤液中加入试剂b除去氯化钙,过滤得到沉淀Y和滤液,4)在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然后加热蒸发结晶。

试回答:粗盐溶解时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试剂a的化学式为 ;写出第3)步中除去氯化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4)步中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氯化氢在什么时候除掉的? 【课后反思】我知道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