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戏》公开课教案

《社戏》公开课教案

《社戏》教案
教材分析
1.主题思想
2.文中的景物描写
3.人物形象的塑造
重难点分析
1.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的特点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巧设问题法。

即一连串设问或质疑,把学生兴奋点一步步推入高潮。

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其中最难忘的是那些事?
(2)作品为什么详写双喜等人帮我力争看社戏的机会?
(3)在叙述看社戏一事时,为什么详写往返途中观赏美丽的水乡夜景和“偷”豆吃豆等情节,而略写戏台上发生的情节?
2.分工合作法
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分小组对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探讨。

教学设想
第一个课时,了解作者信息,扫清文字障碍,熟悉写作背景,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并深入探究文中的疑难点和语言特色。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

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可以从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看出来,还可以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看出来。

二、作者介绍
三、理解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及中心。

小说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作者就是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的。

写月下行船的景色,表现“我”在看社戏的途中的愉快心情;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特别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含蓄地表明了怀念社戏的原因,对表现课文的中心意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感知交流
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情节;(想想你最感兴趣的情节)
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想想你最喜欢的人物)
五、研讨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情节。

让学生讨论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归纳各部分的大意。

以下供参考:
第一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 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 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和关系。

热情、好客、平等。

3. 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二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 看社戏前的波折。

2. 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 在赵庄看社戏。

4. 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三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六、小结。

突出平桥村的乐土乐事,点明看社戏的过程是事件的重点,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是三个重点情节。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