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经济学角度看地沟油

从经济学角度看地沟油

从经济学角度看“地沟油”公管0901班曹雪U200917420摘要:地沟油屡禁不止,成为我国食品安全严重隐患之一。

为什么地沟油连连打压却愈演愈烈?为什么地沟油源源不断的流向我们的餐桌?是监管不力还是政策本身出现问题?地沟油问题存在其根本又是为何?本文将就地沟油问题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地沟油产生的原因,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现有治理政策的利弊并相应的提出较为可行的改正措施或解决方案。

关键词:地沟油负外部性补贴罚款资源化一、地沟油问题现状地沟油的概念地沟油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

地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地沟油的产量,产生源分散,来自于家庭、餐饮业、小商小贩等,统计难度较大。

比较权威的数据来自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李志军,我国现在每年消耗各种动植物油脂在1500万~1650万吨。

在油料加工和使用(包括食用和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食用油脂,如油料加工厂的各种油脚、煎炸废油、泔水油等,其总量在百万吨以上。

地沟油形成和精炼过程复杂,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

当人食用搀兑地沟油的食用油时,最初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长期摄入“地沟油”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

二、地沟油问题产生原因为什么连续打压的“地沟油”又源源不断地流进我们的餐桌?最大原因是暴利——地沟油形成庞大的“灰色产业链”,这种垃圾炼油作业是个暴利行业,从收购到加工再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很多人乐此不疲。

据查证,垃圾炼油厂平均3天就能生产一桶(约180公斤)地沟油,每桶价格都在580至600元,那么按此推算,他们每月能赚到6000元,而对于那种集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油贩子来说,利润更是极为丰厚,他们收购的地沟油每吨是3400元,加工后的“成品油”就可以卖到每吨7000元,除去各种成本后,纯利润每吨在3000元左右。

每1万人每天可产生1吨食品垃圾,经过提炼可产出130公斤地沟油,售价仅为大豆油的三分之一不到。

综合统计显示,国内地沟油一年总利润达到20~25亿元。

对于餐厨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厨废油每吨成本约1000元左右,每吨废油能提取0.8吨垃圾油,加工环节的成本仅300多元,而现在市场食用油的价格在每吨7800元,按市价打对折出售,一吨利润接近3000元,利润率接近百分之两百。

暴利驱使不法商贩敢冒一切风险,地沟油横行三十年之久而不衰不难理解。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地沟油问题产生的根本是厂商的个人成本要远远的低于个人收益,巨大的利润空间差使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正常食用油的替代品之一,由于其成本低廉,所以售价相对正常食用油便宜很多,使地沟油市场有了需求和供给,从而衍生出地沟油提炼和买卖市场。

假设市场上只有一个普通油炼制厂商F1和一个地沟油炼制厂商F2,PMC1代表地沟油炼制厂商的个人边际成本,PMC2代表普通食用油炼制厂商的个人边际成本,根据普通油的供给均衡,两个厂商均销售Q*产量的油,P*价格出售,则F1厂商与F2厂商均获得收入Y=P*X Q* ,由图可知,厂商F1的生产者剩余为面积ABP*,厂商F2的生产者剩余为面积ADBP*,所以面积ABCD即为厂商F2较之F1多获得的生产者剩余,在相同收入下,地沟油厂商F2比普通食用油厂商F1获利更多。

如图所示:说明:图中灰色阴影部分代表地沟油厂商相对普通油厂商多获取的生产者剩余三、负外部性分析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存在货币补偿,那么一个人或者厂商的行为就会影响其他人的福利,或者其他厂商的盈利能力。

地沟油问题流向餐桌,会带来十分严重的负外部性,例如居民健康问题,医疗费用增多,人民对社会信任感降低等等。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负外部性存在是由于其社会成本远远高于社会收益,即地沟油灰色产业链厂商个人收益相加的总和。

如图所示:由上图可知,曲线PMB代表地沟油炼制厂商的个人边际收益,PMC代表个人边际成本,SMC代表社会边际成本,SMC代表社会边际收益,假设市场上只有一家地沟油炼制厂商,则PM B=PMC,且地沟油对市场来说是一种有害无益的产品,它本身就是非法的一种存在,所以社会边际成本SMC的起点b等于社会边际收益起点b。

曲线PMB和PMC之间的垂直距离是递增的利润,厂商利润的增加伴随着产出的小幅增长。

曲线SMC和PMC之间的垂直距离是边际损害,边际损害的增加伴随着产出的小幅增加。

负外部性会带来效率损失。

如果按照q°来生产,实际社会的生产者剩余为面积bcd,但在q°产量下,会多消耗面积为abc的生产成本,所以面积abc为效率损失。

由于地沟油有害无益,所以它的最优产出水平是q*=0。

在比0高的产出水平上,额外一单位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SMB)小于应用于生产的稀缺资源的价值与生产产生的损害的价值之和(SMC)。

所以,如果减少产品的数量,那么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其境况将得到改善。

四、治理方案分析研究证明,许可证交易是一种有效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案。

以美国电气公用事业公司的二氧化硫排放许可证交易市场为例,与达到同样效果的统一排放标准相比,他们估计这种制度每年可以节约多达8亿美元的成本。

如果与强制在烟囱上安装除尘涤气器相比,则能够节约两倍的钱。

然而许可证交易市场并不适用于地沟油。

因为地沟油的产生虽然无可避免,但是其回收利用却有办法引导向良性发展,许可证交易市场间接承认了地沟油提炼流向餐桌行为的合法化,这是与我们意愿相违背的。

在此,我们从经济学视角简单分析一些治理方案和政策:1、对使用地沟油的商贩课以重税或者罚款控制外部性的税收称为庇古税。

由于地沟油来源甚广,无法对其生产者进行征税,国家规定打捞收集地沟油必须又专门单位负责,但仍有不少“游击军”存在。

这部分游击军具有隐秘性,更无法对其进行征税。

而对小商小贩进行普遍征税不良影响更大,小商贩收入不高,不可能负担起额外的税收,同时不能找到很好的方法来确定使用地沟油的小商小贩,或者成本高昂。

如果鲁莽的通过庇古税来治理地沟油,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相应的可能导致怨声四起。

另一方面政府可能严管对地沟油的稽查。

对非法提炼和使用地沟油的商贩进行高额罚款或者通过法律方式来增加地沟油灰色产业的风险,继而使其潜在承担的成本大大增加。

假设罚款等于MD',边际损害值被定在最优产出水平q*处。

这种高额风险和罚款变成了厂商私人边际成本的一部分,所以PMC曲线向上移动了接近MD的量(新的PMC曲线在图中被标示为PMC’)。

该罚款并不改变社会边际成本。

厂商将通过选择使PMC等于PMB的产出水平来最大化其利润。

就是说厂商会选择产出水平q*说明:每单位税收等于被定在最优产出水平边际的损害值如果政府加强稽查力度,将会大大增加小商贩被发现的机率,从而被罚款可能性增高,商贩承担的成本也增多。

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案,但仍难保证地沟油灰色产业是否会朝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

针对地沟油的加工销售环节进行打击。

这虽然可以有效于一时,但警方稍有松懈,地沟油立马死灰复燃。

国外的经验证明,这注定要失败。

2、对地沟油潜在使用者(小商贩)进行补贴补贴与税收恰恰相反:政府给予交易双方货币补贴,而不是从他们那里拿走货币。

如下图显示的是普通食用油的供给与需求曲线,给予小商贩一定补贴,将原本的均衡产量从q*提高到q2。

普通食用油和地沟油互为替代品,普通食用油销量的增多会导致地沟油销量的减少,故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沟油流向餐桌安全问题的解决。

说明:当政府对产品销售进行补贴时,生产者获得的价格要高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福利成本巨大,且无效率。

图中三角形ABC 所示面积即为无谓损失。

且这种福利成本没有可能带来可持续的效益回收。

3、推广厨余垃圾收集和处理的设备德国根治地沟油主要是从源头抓起,规定任何餐饮企业都必须具备厨余垃圾回收装置,不得将垃圾直接倾倒,也不得出售,由ZF统一回收之后再进行处理。

德国的方法优点在于不但杜绝了地沟油的回流,同时还避免了厨余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从环境角度讲,效果最好。

但是,它的成功取决于德国的法制环境,企业和公民的守法意识。

对于中国目前国情来看,推广处于垃圾收集处理设备不仅成本巨大,暂时还不太现实。

4、发展地沟油黄金产业链,使地沟油资源化地沟油的循环利用,在技术上早有路径。

目前,最广泛的做法是用地沟油作原料生产生物煤油或者生物柴油。

早在英国这次开辟“地沟油航班”之前,欧洲已有数家航空线路,是用地沟油加工出来的航空煤油作燃料。

中国目前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建立了回收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加工厂,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些炼油厂基本收不到地沟油,因为那些非法加工食物油的企业,开的价比炼油厂高。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生物柴油的成本的确高于非法的地沟油产业,如果让他们自由竞争,大多数地沟油一定会回流到餐桌。

参考文献:[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约翰·利奇.公共经济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3]程品,高健,李刚.关于地沟油资源化利用的探究[J].中国环境管理论文专辑。

相关主题